卫鞅入秦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六世之乱,献孝相继。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秦将锐士,谁与争锋!

背景: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秦自躁公之后凡六代国君。不以嫡长立,公室皆乱。及至献公,杀戮出公而立,方结束四代乱政。献公死,孝公立,欲图变,遂于国中施布恩惠,救济孤寡,招募名士。列国谋士心向往之。

第一幕:卫鞅奔秦

第一场:始发募令

(秦国大堂上,秦孝公焦急不安,望着满眼公卿,无一人可用)

孝公:(焦急道):“传令,传令”

侍从甲(微微鞠躬):“禀告君上,辅官已至,可以发布命令了。”

孝公(彷徨道):“吾秦国,黄帝之后也。自襄公受封西土已数百年,中有穆公称霸西戎,图谋中原,列国为之一震,当世时也,秦与齐楚晋宋并称五霸,然苍天有命,囿我大秦!崤函之败,穆公遗憾。且自躁公之后,四代皆乱,南郑叛,公卿乱,晋国趁危,复取河西之地。中原诸国以夷待我。近百年矣,至我先王,复欲强之。今国家有难,吾日日忧虑担心,上恐辜负祖宗基业,下亦惧怕亡国他人。今特此发令于国中天下!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南平戡乱,西霸诸戎,东出尹洛,享号中原!”

(百官惶震,皆以为雄主再世,此后多争谏于前,然孝公终以无人可堪大用,常常叹息于殿前。)

第二场:公孙座荐贤

(魏国相府之中,魏相公孙座病重于床,魏王前来探望)

魏王:(向前微微靠近公孙座的床铺):卫国相可好?

公孙座:(睁眼但虚弱)王..王上,今日公孙氏如此,恐难再辅政.....

魏王:(内心窃喜)国相不要讲这样的话,国可无我,不可无卿啊!

公孙座:(突然行礼而起)王上,今日臣仍有一事相求!

魏王:(迟疑道)国相请讲,吾能做到,既做。

公孙座:(坚定)吾家有一客,曰名卫鞅,贤才超群,明于国政。臣去后,应当托政于鞅!

魏王:(依旧迟疑)此事.......

公孙座:王上.....

魏王:这...相国,此事容孤再考虑考虑吧。国之事,非一家之言可决定,要与诸位公卿大人相商议啊!相国先静心休养,朝堂之上,卫鞅之徒,吾自会好好处理。

(魏王下)

公孙座;(望天叹息道)今魏王不能用贤人革弊,魏之国祚不久矣!

魏王(于台下)对侍从说:卫鞅之徒,名不见于世家,位不列于国卿,安可执我国政?相国老矣,妄用新人,竟称病举荐,妄图以此要挟,实为荒唐!

侍从乙:那,王上,卫鞅之徒如何处理?

魏王:(得意的样子)不需费神,不过一竖子,凭旁门左道得公孙一家之青睐,任之兴风作浪,不必惧怕。

侍从乙:只是今日老相国如此举荐,此人定有过人之处,怕别日盗去他国,于魏国不利。

魏王:(缓缓)那就待相国老去后发缉拿令,抓而斩之。

侍从乙:是

第三场:出魏入秦

(卫鞅上,衣着褴褛,身形佝偻,平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似在诉说流浪之苦)

卫鞅:(自述般)苍天何故亡鞅?吾本一介布衣,从师修道十二年,投于魏相国门下,欲报魏国,不想魏王不贤,相国故去后竟加害于我,今日鞅犹如丧家之犬,无可为依。

路边老汉:(恨铁不成钢般)噫嘘唏,丈夫八尺之身,何平躺于此处?

卫鞅:鞅本公孙国相家臣,国相既死,无以承志,又遇到魏王加害,流浪至此!此,即天命,鞅空怀一身才学,不过是隐隐幽人!(说完潸然泪下)

老汉:亘古以来,是绝境者多,而成道者少。古今之成道者,未曾不有坚毅不拔之志。夫少商康失于东夷,争雄而复国;西伯侯囚于羑(you)里,作易而周王(四声);越王践败于会稽,任贤而越强!今大乱之世,列国群起而王室式微,此乃英雄当立之世也。公何来幽人之说?

卫鞅:(抬头,起身作揖礼)今日之世,确实如此,可鞅已离国去远,身处鄙地。应当何处去也?

老汉:此去五百里有一秦国,建国四百年。国人勇猛,霸立西戎,近四世而乱,诸侯复鄙夷之,方今明主当涂,重用贤能,欲谋大业,正值用人之际,公一

身才华,应当即刻启程西向(指向西方)。卫鞅:鞅受教,即日鞅当面朝西圣,侍奉西主!

(卫鞅不过几日,即亡走秦国。)

第二幕:两见秦公

第一场:初见秦公

(卫鞅亡走秦地之后,在市井大肆宣扬自己的学说,引起了孝公近臣景监的注意,一日,卫鞅由景监举荐觐见秦孝公。卫鞅及景监在秦国大殿下等待,但卫鞅仍身着旧衣)

景监:(严厉而神色紧张)尔既知今日来觐见秦公,何不换身新衣,是吾秦国待卿薄焉?如此这般,吾君之脸面将复何求?

鞅:(泰然)吾今日之说,恐不为王喜,故因循守旧,身着旧衣。大人不必慌张。

监:此事....

(秦公宣鞅觐见,商鞅未听景监话完,登上殿堂,向秦公行礼)

孝公:(回礼)卿起身即可,吾乃西戎之国,不必循礼。

(卫鞅平身)

孝公:我闻卿有大才,特此召见。今日秦国之形势,卿有何见?

卫鞅:(板正身子,言辞恳切)谢秦公器重。吾闻秦国,黄帝之后,华夏之族也。夫古至今华夏族者,有陶唐氏曰名尧,仁德智慧,定历法,明星宿,是故民可累年耕种而不辍,履政七十,百姓咸称父母;因而唐尧在时,九族和睦,黔首昭明;有妫(gui)虞氏曰名舜,慈爱勇猛,放四凶,制刑法,是故国可四时休战而不备,执掌五十,众庶皆认兄长;因而虞舜在时,百官贤能,万国共举。今周逾天命,帝道衰微,当循尧舜之术,教民以自治,与人休息,为政从简,达政通人和,万古齐天之帝道。

(孝公不悦,屡次倪之景监,监不为所动。卫鞅之音如滔滔洪水,不绝于耳,然孝公不以为意,竟数次闭眼歇息)

卫鞅:(躬身行礼)鞅今日之话已讲完,君上可自行歇息。

(孝公不言,与左右近臣一同下殿。卫鞅与景监一同退出大殿)

景监:(激动)公之见闻,今世无人可比拟!(疑惑)就是不知君上为何不悦,且多以目视我?

卫鞅:(平静)唐尧虞舜之世,距今几何?

景监:鄙人窄小,实是不知。还请大夫指教。

卫鞅:尧舜之世,古不可考,君上非黄毛小儿,岂不知之?今人或言唐尧虞舜之世,无非口口相传。且百官贤明,合邦万国,何人可见?因而鄙夷之。

景监:(惊愕)那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讲如此虚无之事呢?

卫鞅:(悠然)君非不识才之人,明日,君依旧会召见鞅,召对国家之策。

(卫鞅离开舞台,景监摇头不解)

第二场:又见秦公

(第二日,秦公果又授命景监,再次召见卫鞅,景监带着命令赶到卫鞅住处。卫鞅却早已收拾好,依旧身着旧衣,一脚跨上马车)

景监:(疑惑不解)卿昨夜未曾歇息?今日何故早已浣洗完毕?

鞅:秦公待吾不薄,吾昨夜安寝如故,但想到今日秦公还要召见,便早起以对,恐辜负上命。也于大夫不易。(说罢向景监行礼)

(景监未回礼反语诘问):既然如此,卿为何依旧身着旧衣而不换?

鞅:(卫鞅淡然)无他,只因今日之词,恐仍不见教于秦公。

景监(不满)卿之无形,安得之实?

鞅:吾既有实,安顾之形?

监:天下之成大事者,莫在于形式,夫齐桓公伐楚,屈完引山水形式退之;孟明视伐郑,弦高借牛羊形式驱之;其人有真才实学乎?乃可行一谋事于国尔,换言之,是可嘴成一形式,故近者多喜于虚学而厌实学!此乃形式之重要。

鞅:卿所言谬矣!后楚失国于吴,不见山为城,水为护;郑亡国于韩,不见牛之言,羊之语,是故凭虚学而上者,可呈一时之英雄,而不可保万世之周全!

(景监默然不答,回礼于卫鞅。二人赶到殿下,秦公座于大殿之上,看起来十分疲惫,卫鞅依旧上前执礼,秦公不言)

鞅:(恭敬般)秦公安好。

孝公:(不屑)卿且平身,不必执礼。

(卫鞅起身,正对孝公)

孝公:自先王以来,吾秦国患难颇多,三晋屡次侵夺我土;戎狄数次劫掠我民,不知大夫有何指教?

鞅:(正身而起)献王一代,虽南征北战,却不得寸土,为何?私以为乃未顺民心。自古以来顺民而兴,逆民而亡。夫商汤以德治国,网开一面而兴;周公仁化万民,始创周礼而盛;此乃

顺民而兴者。夏桀暴政,奴役臣民,天下共倒之;商纣酷刑,残害众庶,天下共击之。此乃逆民而亡者。于近者言,齐桓公强,是民强也;晋文公霸,是民霸也。因而吾秦国当以民为重,教民耕织,休于征战。不出百年,天下之心必然向秦。此殷商,宗周之王道是也!(孝公不语,未待卫鞅说完及起身而去。鞅疾呼而完。景监不语,鞅却毫不在意,转身下殿。景监紧随其后)

监:大夫今日之话不错,为何吾君依旧不悦?

鞅:(未看景监,自顾自走路)君之不悦,其因有三。鞅一连两日身着旧衣,故我君不睁眼视人,此为一不敬;商周之事,距今千年,又不可考,何人可知?此为二不可信;劝君休战,不争寸土,让利于民,不达王心,此为三不称意。

(景监奇怪的看着他,默然无语)

监:既然如此,卿为何还要如此讲呢?

鞅:鞅自魏国而来,名不见于世家,位不列于国卿。人微位小,闻及秦公招募贤才,方才来秦,自然应明礼而待。可若秦公辜负我才,仅是叶公好龙之辈,鞅又如何以待?卿昨日讲,今天下兴虚学而妄实学,鞅甚知之。昔者我于魏国之时,为公卿所害,流浪于阡陌之间,为长者所指,方于此地,鞅此行艰难无比。因而,鞅不得不讲帝道,王道诸如此类之虚学!

监:大夫实是谨小慎微矣!可如今这般,吾秦公明日...

鞅:(抬起头,坚定)明日,秦公依旧会见鞅!

景监:恐不顺意。

鞅:鞅有大人之言,必能成之!

(景监不在讲话,相信卫鞅之判断)

第三幕:

(又一日晚,孝公就寝前,孝公内室,景监在内)

景监:(行礼且诚恳)君上,监请求再诏卫鞅入见。

孝公:(疑惑)吾已连续两日见鞅,不过妄好虚学之徒,有何可见?

景监:(坚定)今我秦国欲强,必出自卫鞅!望君上细细思量。

孝公:既然大夫如此说,那吾就在见卫鞅一面!传卫鞅!

景监:谢君上。

(景监匆忙赶到卫鞅居所,却见卫鞅身着新衣立于门外静候。不待景监讲明来意,卫鞅即跳上车)

景监:(惊奇)卿为何于此间等候?莫非于宫中有人!知秦公见卿?

卫鞅:(依旧平淡)鞅于此已三时矣,唯待公卿。鞅岂敢阴纳宫人,我无他人,唯大夫而已!

(景监暗暗称奇,于卫鞅一同入宫)

(孝公座于席上,闭眼不语,留旁席,卫鞅入偏席)

鞅:君上贤明,能忍小节,能存大义,多次见鞅,实为荣幸!

(孝公缓缓睁眼,见卫鞅身着新衣,整人熠熠发光,提起兴趣)

鞅:唐尧虞舜之世,早不可考,安可见用于今人?商汤周文之治,千年而已,岂可为今人所思?齐桓晋文之道,数代而易,怎能为当世而用!

孝公:(愈加激动)今九洲上下,万邦之内,皆以老聃虚学,孔孟旧学为尊,其信徒,或讲上古大道,或讲仁者无敌,于国毫无意义。更有甚者,如宋公襄,泓之战,不以战机为重,而重仁义,使国民受残,反称仁义,吾未见其仁义,反见昏聩也。大夫可欲变此?

鞅:(起身)鞅正有此意!昔者周公辅政。平三叛,建成周,做礼乐,封诸王。周续繁荣;管子相齐。辨四民,伍其鄙,制法度,惩奸佞,齐国兴盛;范蠡(li)助越,教耕织,奖征战,广积粮,建新都,越国吞吴。今列国纷争,正是变法图强之世。而今尊老聃虚学,孔孟旧学者,不若齐庄公出游,遇一螳螂尔,传为他人笑焉!

(言闭入席,孝公起身,拿起坐席,靠近卫鞅)

公:(激动地起身行礼)请大夫续言!

鞅:(还礼)今列国皆欲变法。李悝(kui)于魏,练数十万卒,世称魏武卒,战无不胜,故魏兴矣;吴起于楚,减世家俸禄,多练兵之谋,联赵败魏,故楚强哉;申子于韩,立君主之术,奖民众耕织,夺三家权,故韩立尔;邹忌于齐,数争谏于王,后国人多谏,虚心纳之,故齐王也。而我秦国地处西戎,虽有山河天险,沃野千里,然民风彪悍,卿族势大,且产粮甚微,军法落后。不变法不可,不变法则不能强国!不变法则沦为三晋之后,齐楚之下也!妄君上三思而行!

(孝公已凑到卫鞅跟前,惊叹不已。

此时一宫人阴潜出宫,见守旧派甘龙,甘龙等守旧派老臣听闻孝公有变法之意急忙入宫。却见孝公正与卫鞅交谈甚欢)孝公:今天下确如大夫所言!魏兴三代、楚强百年、韩昭齐威皆称王于天下。今秦国亦如大夫所言!不知大夫将如何变法?

鞅:(坚定)于农当奖耕织,开荒地;于商当抑商贾,重商税;于政应弱世家,重庶族;于治当为刑法,禁私斗,于军当练新军,励军功;于风俗应散大家,为小家;于思想应燔诗书,明法令。

(甘龙突然带剑闯入,且未向孝公行礼)

甘龙:(气喘吁吁)君上不可,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吾观古之圣人,不立法可安民;不循礼而利民,今小子之言,安可听哉?

(停顿,并脸色不好的看向孝公,意图拔剑)

鞅:君上,鞅不知,其下之言是否可讲。

孝公:(意犹未尽,十分激动并恶狠狠的看向甘龙)大夫但讲无妨,但讲无妨!甘老且将锐意收起,听鞅之言。

鞅:大夫之所言,世人之言,学者之习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是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六国不同变而强。

甘龙:小子妄言!小子妄言!利处不及百,不易法;功劳不达十,不更器。师古无过,尊礼不错!今尔非我国大夫,安敢妄议国政?

鞅:大夫昏矣!大夫昏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今我秦国必要易法而兴!

(甘龙默然,卫鞅转向孝公)

鞅:完此七策,当赓续变法!魏兴三代,李悝死而国衰;楚强百年,吴起死而法废;韩齐之盛亦不久矣。为何?乃未用强制之术以锢鄙民、未凭郡县之法以禁世家、未造君上之势以御乱臣!故,我秦国还当废井田,开阡陌以锢鄙民;废封邑,推县制以禁世家;都咸阳,建雄宫以御乱臣!

孝公:善!吾当用卫鞅之法!此乃天兴我秦国矣!

(孝公遂以卫鞅为左庶长、大良造,主持变法之事。后卫鞅受封商地,后世称为商鞅,其于秦国得变法亦被称作商鞅变法!变法后秦国日强,独霸中原,至始皇,吞并六国,得天下!)

署名:舍公

标签: 话剧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