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吴王(朗诵剧或话剧)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伍子胥列传》创作

吴名岗

时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庐三年冬天。

地点:养城(今安徽省界首市)

人物:孙武、吴王、伍子胥、伯嚭(以下简称:武、王、胥、嚭)

主题词: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形篇》)

一:杀二将(序幕)

一支吴兵,持吴字大旗走过场,作翻筋斗、劈叉等表现跋山涉水的武术表演。(幕后朗诵,最好出字幕)

公元前512年,初秋,孙武跟从吴王阖庐及伍子胥、伯嚭,以讨伐吴国叛将盖余、烛庸为名而伐楚。在孙武的总体谋划下,拔舒城、擒获烛庸;伐钟吾,逮捕钟吾国君;灭徐国;克养城,擒获了吴国降楚的盖余;斩杀了烛庸、盖余二将。这时吴军上下一片欢腾,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

二:劝子胥

胥:孙将军,今晚月色皎洁,你我何不外面走走?

武:(边走边说)正合我意。(相互施礼,边走边聊)

胥:这次伐楚,多亏孙兄高瞻远瞩,总体谋划四战:拔舒城、袭钟吾、灭徐国,克养城,擒获二将,而我吴军几乎无伤亡。真令人兴奋啊!

武:伍兄这是哪里话,胜利是君王决策得当,全军将士奋力杀敌的结果,我们可不能自以为功啊。

胥:孙兄说得对。我听说“齐人有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长卿(孙武字)兄,是这样吗?

武:是有此言。

胥:长卿兄:我军接连胜利,军中欢跃,楚军沮丧,我们已在楚国境内,郢都可望,我意欲乘势攻楚入郢,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武:(略一沉吟)不可。

胥:君王亦有此意。

武:不可。

胥:难道“此势”不可乘?

武:不可!

胥:为什么?

武:势有大小,这次我军取得对楚四连胜不假,但不过是边境小胜而已,主要是擒杀吴国的叛将。这种小势对攻楚入郢这样震惊天下的大事来说,势不可乘。

胥:哦!

武:楚国称霸已二百余年,北方的晋国自晋文公以来与楚国战城濮、斗邲城,争鄢陵,但从未到达楚地,今我欲乘一时小胜,临时起兴而欲入郢,这太危险了!

胥:唉!(哭腔)长卿兄:我伍家六代忠于楚国、忠于君王,落得个父兄及全家无辜被杀,如此下场,太伤人心了!不是我愤而出逃,也早就没命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滴血,无人时我无法忍住泪水的滴落,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报仇!现在楚都可望,我实在无法忍受了!

武:(将手搭在子胥肩上,沉痛而亲切的说道)子胥兄:您家的遭遇我清楚,您的心情我理解。您经过千难万险来到吴国,不就是为了替父兄报仇吗?您访专诸、刺王僚不就是为了替全家报仇吗?你我兄弟相交,您七荐孙武,共保吴王不就是为了报仇吗?报仇是您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可不只是取决于我们的个人愿望啊!

胥:我报仇心切,有些欲令智昏啊!

武:我们这次伐楚,离开吴国已经近半年,迂回辗转几千里,马不停蹄,人不休息,天气已冷,将士们还穿着秋装,也太疲乏了。吴国父老期盼子弟凯旋,妻子儿女盼望亲人回家。公子光为吴王才三年,我们一起准备了这次伐楚,才取得了胜利。但是对攻楚入郢,我们毫无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啊!再说,楚国虽有些无道,但新君尚能团结臣僚,知道爱护人民,这次楚军几路兵马出动,虽未能阻止我军的胜利,但他们的实力还是强大的。

胥:司马沈尹戌,监马尹大心,莠尹然他们这些人都是忠于楚昭王,会以死保卫楚国的。

武:伍兄,你还记得我在《形篇》开头说过的那两句话吗?

胥:记得,记得!(背诵)“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武:哈哈

胥:我记得还不错吧!

武:你记得倒是不错,怎么到了事上就忘了呢?

胥:是我知会读兵法,到了真打仗时就感情冲动,忘记运用您的兵法了。

武:伍兄,用兵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可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啊!这次我们取得了些许小胜,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攻楚入郢,可是关系吴国存亡的大事啊!

胥:长卿兄说得道理我明白,但是我来到吴国已经整整十年了,胡子也早已白了,我的仇今生还能报吗?此仇不报,死后叫我怎么面对父兄啊。(哭泣)

武:(表情严肃,话语斩钉截铁)子胥:如果现在攻楚入郢,不但会毁坏了吴国,你我的性命都将不保,你将永远失去报仇的机会!

胥:(为之一惊,甩头)啊!

武:还记得您刚到吴国时说王僚攻楚,公子光说您只是为了自己报仇,不可听从的话吗?

胥:记得。

武:今天,您如果为了报仇,支持吴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攻楚入郢,一但失利,您不但无法报仇,您自身也就危险了。

胥:是。(深施一礼)多谢孙兄提醒!

武:我们先暂时撤兵,回到吴国,从长计议,做好多方面的全面准备,“先为不可胜”,以待天下大势的成熟,以待楚国犯下大错,我们就可以击败这个作恶多端的老牌帝国,不但为您报仇,也为天下受楚国霸凌和欺侮的各国人报仇!

胥:好!愿孙兄为天下人谋划好击败楚国这个霸主的完全之计,早日痛饮郢都!

武:好!

(二人缓步而下)

三:谏吴王

(吴王阖庐召集子胥、孙武、伯嚭开会,商议攻楚入郢之事)

吴王上场

王:先祖泰伯,奔吴为王,与楚相邻。楚国恃强称霸,灭国二十一,我吴国不自强,随时都有亡国之忧,今伐楚至养城,欲乘胜攻楚入郢,以消我祸患。思虑不定,与诸将商议,以决大计。(坐)

(孙武、子胥从右上,伯嚭自左上)

胥、武、嚭:君王早安!

王:(起立相迎):三位将军安好!请坐。

胥、武、嚭:谢坐。

王:三位爱卿,这次伐楚,多亏各位尽力,进展十分顺利,在几乎没有什么伤亡的情况下,灭两国,夺二城,灭了楚国的威风,长了我吴国的志气,我们现今已经在楚国之地,离楚都郢城不过数百里,朕欲乘势攻楚入郢,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大家沉默片刻)

伯嚭将军,您是楚人,离开楚国不久,熟悉楚国现在的情况,说说您的看法。

嚭:君王,楚国国大民多,已有二百多年的称霸历史,中原大国秦晋齐鲁从未能入楚境,所谓齐桓公伐楚,也不过是在楚之边境做了次阅兵而已,晋率诸侯三次与楚大战,各有胜负,但没能进入楚地。

今君王四战四捷,楚将救护不及,吴军神出鬼没,让楚军胆战心惊,不知防护那里,如何防护。再说昭王年轻,即位不久,自己不能决策,宰相和众将各负其责,各自为是,没有坚强而统一的领导,我看借此胜利之际,楚人惶恐之时,攻楚入郢正当其时。

王:嚭卿言之有理。以朕看来,子胥支持马上攻楚入郢是没有问题的。

孙将军:这次伐楚如此顺利取胜,都是您谋划得好,真正做到了您的兵法所说的:“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说说您对攻楚入郢的想法。

武:我认为现在不能攻楚入郢。(王、嚭皆惊)

王:怎么讲?

武:郢未可入。

王:嗯!说说您的理由。

武:君王,我们这次伐楚,您准备了多少时间?

王:两年有余。

武:您想伐楚入郢,准备了多长时间?

王:攻克养城之后,才有此想法,不过三天。

武:毫无准备的战争能打赢吗?

王:不能。

武:此不可一也。

君王,我们这次伐楚,离开吴都多少天了,我们的步兵走了多少里路您知道吗?

王:大略知道,但没细算。

武:我们离开都城已经五个月零十五天了,我们的战士迂回奔袭,跋山涉水,已经跑了4600多里路,大家已经精疲力尽,太疲劳了。此不可二也。

王:哦!

武:请问伯将军,现在楚国有多少人,有多少兵,有多少战车?

嚭:据三年前的统计,楚国有800万人,30万兵士,1500辆战车。

武:君王,我们现在的兵力只有3万人,不到楚国的10分之一,以这样的兵力对比,我们能取胜吗?

王:(不语)我这不是和大家合计吗?

武:楚国虽然有许多可恨之处和不少破绽,但毕竟是大国,它的人民还能安于生活,诸侯与之也无大争,因此,目前楚不可大伐,郢都未可入,此不可三也。

我们这次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毕竟是边界小胜,与攻楚入郢那是根本无法相比的。所以我劝君王撤兵回吴,伐楚之事从长计议,从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一但时机成熟,再伐楚入郢,方可大胜。

王:说得有理。子胥,也说说您的想法。

胥:君王,我现在就恨不得飞入郢都,替父兄报仇。但是,客观条件不成熟,我们还没有足够战胜楚国的力量,我不能为了个人报仇而毁了君王的事业,不能毁了吴国人民安稳的生活,所以我赞同孙将军的意见,愿回到吴国,踏踏实实的做好打败楚国的各项工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争取早日与君王一起打败贪腐霸道的楚国,为父兄报仇!

王:好!就依大家的意见,先班师回国,伐楚入郢之事,以作后图!各自准备班师去吧。

四;乃归吴

一支吴军持旗走过场,呼喊:凯旋了,回国了!凯旋了,回国了!然后,全体上场亮相,回国,同时谢幕。

标签: 话剧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