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老女传奇
作者:王双全 联系电话:15003980226 微信:15003980226
内容提要
为了一个承诺:把小龙养大成人,把盖家的香火延续下去。她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爱情,七十多岁那条象征未婚女子的大辫子还垂在腰间,成了乡里传颂、路人争睹的传奇人物;小龙的成长过程中多次遇险又脱险,且还因祸得福,神奇得真有点“苍天相助”;付出总有回报,几十年的辛劳,终于使几乎要断香火的盖家转危为安,发展到四世同堂的二十多口,且大多事业有成,令乡邻艳羡不已;她毕竟也是女人,虽几十年未婚,但埋藏在心中的爱情火苗终未泯灭,耄耋之年又喜结良缘,成了方圆百里的爆炸性新闻;连乡党委书记也为她们盖家的事迹所感动,亲自为她们主持婚礼,并别开生面地把祖孙两代的两场婚礼合在一块办,使盖家的传奇更加传奇。
上 部
1.巍巍秦岭,起伏连绵……
滔滔黄河,气势磅礴……
祥福营村就座落在这秦岭山下、黄河岸边一片广阔的黄土塬上。
旁白:公元一九二二年,连年的旱灾、蝗灾,加上一扬瘟疫,几乎夺去了村里半数人的生命。
初冬,光秃秃的田野,到处可见隆起的新坟和在寒风中抖动的纸幡,纸剪的冥币像落叶一样,在空中飞舞,在地上打旋……
村头一棵老槐树,干枯的枝头,卧着几只乌鸦,偶而发出几声哀鸣,更增加了这悲凉的气氛。
2.盖家。
低矮的瓦房破旧灰暗,家徒四壁。昏黄的灯光下依稀可见炕上躺着一位骨瘦如柴、咳嗽不止的老人。身边围着他的姑娘和儿媳,显得焦急而无奈。姑娘乳名老女,十六岁,儿媳秀兰二十一岁,一个梳条大辫,一个盘个发髻,这是当地风险中未婚和已婚的明显标志。只有三岁多点、不懂人事的孙儿小龙在一旁玩耍。他头戴孝,这是在悼念他去世不久的父亲。
老人好容易止住咳嗽,有气无力地说:“我也要去了,我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这孙子。我们盖家就剩小龙这根独苗了,你俩无论如何,再苦再难,也要把小龙养大成人,把盖家的香火延续下去……”老女、秀兰含泪点头。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老女和秀兰痛哭着拉过小龙,一齐跪倒炕前磕头告别。
这时我们才发现,老女和秀兰都裹了一双小脚。
3.田间小道上。
两个人抬着用苇席捆着的盖老爹的遗体向墓地走去。
邻居刘大叔抱着小龙,帮小龙拿着纸幡,走在前边。
刘大婶和两个妇女搀扶着悲痛欲绝的老女和秀兰跟在遗体的后边……老女手里掂个瓦盒。
墓地里。老女和秀兰爬在新隆起的坟堆上,呼天抢地,悲痛欲绝,怎么拉也拉不起来。
老女:“爹呀,哥呀!你们都走了,留下我们这孤儿寡母怎么过呀!”
不懂事的小龙竟在一旁的草丛里捉起了蚂蚱。
在场的几个人,看着小龙,看着姑嫂俩,摇头叹息,替她们发愁。
4.盖家房内。
头戴重孝的姑嫂俩,愁肠百转,垂泪而坐。
小龙也似乎受到感染,温顺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呆呆地看着她们的脸,不时地用脏兮兮的小手,替她们擦泪。
刘大叔两口进来,看到小房里的情况,交换一下眼色,找个凳子坐下来,眼泪汪汪的,什么也没说。
老女觉得有点怪:“叔,婶,有啥事呀?”
刘大叔只是摇头。
老女:“有啥事你们就说吧!”
刘大叔叹口气:“胡老三真不算人。这个时候催我们来要小龙他爹看病时借他那五十块钱。”
老女:“家里吃上顿没下顿,命都保不住,用啥还呀!”
刘大婶:“他就是知道你们还不了,才来逼呢!说白了,他就是想逼你给他做小,来抵这个债呢!”
秀兰:“咋着都不能走这条路,老女还没有他大闺女大。两个老婆一个比一个恶,去到他家,算是跌到火坑里了。”
刘大叔:“谁说不是呢!他催我好几天了,我一直推着,觉得都没法来给你们张这个嘴。”
老女:“你跟他说,再宽限两个月,我们一定想办法还他。”
刘大叔:“这话我可以去说,可两个月转眼就致了。今年地里颗粒无收,家家都穷得叮当响,借都没处借,到时候你用啥还呢!”
一阵沉默……
老女:“我跟我嫂上山砍柴,到集上去卖,攒钱还他。”
刘大婶:“那能是你俩干的活?就你们这双小脚,空着手上山都难!”说着看了看她们缠裹的小脚。
刘大叔:“是呀,坡陡路滑,大男人走着都难。”
老女:“背不了多背少嘛!我们明天就上山试试!”
5.残月渐没,东方欲晓,山岭、村庄、道路都渐渐显露出本来面貌。林间的小鸟也欢快跳跃鸣叫,迎接这新一天的到来。
山间小路上艰难地行走着老女姑嫂俩,她们背着砍刀拄着棍,汗淋淋的头脸在晨曦中冒着热气。
她们在爬一个陡坡……秀兰突然脚下一滑,差点跌倒,她急忙用手抓住路旁的荆棘,待伸手看时,手心渗出了血迹……
她们在过一条小河……老女的小脚在石头上站不稳,摇摆几下,还是掉在了河水里……
她们跓足在一个荆棘坡前,审视一会儿,扔下拐棍,抡起砍刀砍了起来……
6.山坡下。一条小沟流淌着一股泉水。
姑嫂俩坐在泉水边,掏出带来的午饭:麸糠拌野菜,散得捏不成形,是用一块破笼布包着的。
老女转身折几段树枝当筷子,一人一双,夹着吃了起来。
因为太难下咽,她们吃几口就要俯下身喝几口泉水……
老女觉得太累了,转着头在四处寻找什么。
不远处一棵小树,上边还长着几片枯黄宽大的树叶。
老女走过去摘了几片,拣两片最大的折成瓢状,一人一个,边吃边从河里舀水喝。
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着向她们靠近,像是羡慕她们的“美餐”。
老女夹一些放在一片树叶上,递过去。
小鸟们真的争相啄食起来。
姑嫂俩看着,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7.夕阳西下,晚霞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黄。
山口小道上,两个小脚女人各背一捆柴禾,拄着拐杖走出来。她们步履艰难,老女的一条腿还有点瘸。她们坚持着,疲惫的神情中露出一种坚韧和自信。
8.山脚下。
通往山里的道路旁,有座孤独破旧的白龙庙,庙院外的空地上,有个小和尚去翻地。小和尚有十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
姑嫂俩沿着小道走起来。老女的腿好像越来越瘸了。她咬牙坚持着,额头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秀兰看着她艰难的样子,心疼地说:“柴禾扔下不要了!”
老女:“没事,一会儿就到家了。”
小和尚闻声抬头看着她们。
她们走到庙院旁,放下肩上的柴禾,坐在路旁的石头上休息。
秀兰:“这位小师傅,给我们找点水喝吧!”
小和尚:“好!稍等一会儿。”说着撂下工具进入院内,端着两碗水出来。二人接住大口喝起来,小和尚心疼地看着她们。
小和尚:“就你们这双小脚,还上山砍柴呀?”
秀兰摇摇头:“真是不行!她这脚今天就崴了一下。刚开始还觉得没啥,可是越来越疼,越肿越大了!”
老女想卷起裤脚看脚脖的情况,但发现小和尚在,又不好意思了,隔着裤子捋着肿胀的脚脖。
小和尚:“这还能背得动柴禾嘛!哪个村的?我帮你们送回去吧!”
老女:“不,不,千万不能麻烦你!”
秀兰:“这亲吧,把我们这柴禾先放你这院里,以后再来背,我搀着她就回去了。”
小和尚知道她们啥意思,也不好再坚持,说声“好的”,就把柴禾往院里搬。
秀兰搀扶着老女,一瘸一拐地走在田道路上。夕阳的余光把她们的影子拖得长长的……
小和尚站在庙门口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
9.盖家,深夜。
一家三口躺在一个大炕上,小龙呼呼呼睡得特别香。
老女翻来覆去睡不着。
秀兰:“还没睡着?疼得老狠呀?”
老女:“不是。我是在想……”
秀兰:“想啥呀?”
老女:“我想放脚!”
秀兰坐了起来:“你说啥呀?你想放脚!?”
老女:“小龙还这么小,要把他养大成人,以后的事多着呢,咱俩都是这小脚,太难了!”
秀兰:“再难也不能想这法呀!裹这么几年了,骨头都变形了,咋放呀?”
老女:“你的脚时间长了,不好放了。我这才裹起来二年多,现在放,还来得及,无非是忍点疼。”
秀兰:“就那也不行,现在兴小脚,放了脚找婆家都难!”
老女:“找不下就当老姑娘,想办法把家里家外这些事先干起来,把咱小龙养大成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说着看着熟睡的小龙。
秀兰:“妹子,我命苦,连累了你呀!”
10.盖家。
老女坐在炕上,解开长长的裹脚布,把已经变了形的几个脚趾往开入掰,她咬着牙、忍着疼,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刘大婶进来,看见,吃了一惊:“傻闺女呀!你真的要放脚呀!放也不能这样放,骨头一掰断脚就废了!”
老女停住手,擦着头上的汗:“上这一趟山,我才真知道这小脚太难了,稍微有点坡,就吃不上劲,就滑得走不成。”
刘大婶:“山上的事以后让你叔帮你们干!”
老女:“这种日子长着呢,外边需要跑腿的事多着呢,你们帮不过来!”
刘大婶:“要说也是。可你嫂劝你那话也对着哩!现在女人兴这小脚,你放个大脚片,真会影响找婆家呢!”
老女眼里含着泪:“你看眼前这光景,还顾得上这些嘛!”
11.盖家。
老女坐在炕沿上掰脚趾,疼得满头是汗。秀兰坐在跟前,心疼地看着。
老女终于忍不住了,松开手,缓口气,抬起头来说:“自己的骨肉自己下不了决心,嫂子你来帮我掰!”
秀兰:“咋掰呀!”
老女:“抠住这几个趾头,使劲往开掰。”
秀兰按她说的办法帮她掰着……
老女:“对,就这样,使劲,往开,使劲……”说着咬着牙,皱着眉,满脸痛楚的表情。
秀兰是个心慈手软的人,看妹子痛苦成这样,自觉得头晕目眩,先昏了过去,手也不自觉地松开了。
老女:“让你吃劲掰,松开干啥!“她忽然发现嫂子的神情不对,吓了一跳:“嫂子,你怎么了?嫂子你可不敢吓我呀!”说着哭着去掐秀兰的人中穴。“嫂子,你醒醒,你可不敢吓我呀!”
秀兰慢慢苏醒过来,额头也渗出一层汗珠。
老女松了一口气:“嫂子呀,刚才你可把我吓死了!”
秀兰哭着说:“妹子呀,咱不受罪了。明天开始,我挎个篮走村串户讨饭去!老天有眼,不会让咱一家活活饿死的。”
12.盖家。
老女继续坐在炕上掰脚趾,时掰时歇,满脸痛苦。
这是小龙进来了。
小龙:“姑,我肚饿。”
老女下炕从一个挂在墙上的破筐里取出一块黑馒头,一分两半给了小龙一块。
小龙接过香甜地吃着。
小龙:“姑,我这鞋不能穿了!”说着脱掉让姑姑看。
老女看了看前边张着大嘴的鞋,又看了看那只胖乎乎的小脚。
老女忽然想到了什么,重新上到炕上:“来,你把鞋脱了,上炕上帮姑姑上忙!”
小龙麻利地脱掉鞋上了炕。
老女伸开一只脚,掰开脚趾,又把小龙的一只脚压在脚面上:“往下踩,吃劲往下踩!”
小龙:“妈妈说放脚可疼了!不让你放脚!”
老女:“姑姑不怕疼!来吧!”
小龙:“我不敢。”
老女:“姑姑不放脚,就不能上山打柴,你就没饭吃,就得饿肚子!来吧,听姑姑的,把脚放这儿,吃住劲!往下踩。不行,一只脚没劲,手按住姑姑的头,那只脚也踩上。劲还小,听姑姑的,我喊一、二,你蹦起来,猛一踩!一、二!”
小龙随节奏跳起猛一踩,只听咔嚓一声,老女伴着一声尖叫,晕了过去。
小龙也吓矒了,爬到姑姑怀里哭了起来。
13.刘大叔家。
两口子又遇上什么事了,为难地对坐无语。
秀兰进来:“叔、婶,咋办呢?他姑的脚肿得可大了,炕都下不来了,一个劲儿哭,饭也不吃,急死我了!”
刘大叔:“还有件难事呢!”
秀兰:“啥事呀?”
刘大婶:“还是那个胡老三,又催要那五十块钱呢!这回逼着想要西洼你家那二分地呢!”
秀兰:“就是把我姑嫂都卖了,那二分地也得给小龙留着。我就是来跟你们商量这个事呢!这笔债现在还不上,利滚利越欠越多,就是小龙将来长大了,还着也难!我想了,把我卖了,卖点钱,把这债还了!”
刘大叔:“这……”
秀兰:“我想了好几天了,看来现在只能走这条路了。你们帮忙找个家,条件差点、年龄大点都没啥,但必须得一下拿出五十块钱。另外,小龙我得带过去,不能改姓,养到十五岁,孩子回来自立门户。”
刘大叔皱着眉头思忖着……
秀兰:“只要能把小龙养大成人,只要保住这两分地,我盖家就绝不了,就能给我爹一个交待!”
刘大叔:“这想法给老女商量过吗?”
秀兰:“没有,商量她也不会同意,她不同意也得这样做。不光是眼前的日子过不去,这还影响着她找婆家呢!不能再拖累她了,这可是她一辈子的大事呀!”
14.盖家。
刘大婶去做老女的工作。
……
刘大婶:“你嫂说的也有道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再一说你嫂才二十出头,总不能守一辈子寡吧,你也不能为了这个侄子,一辈子不嫁人吧,你爹九泉之下也不会答应的。”
老女:“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我嫂这样嫁过去,肯定得听人家摆布,看人家脸色,那得受多大委屈。小龙带过去,说起来名声也不好听呀!”
刘大婶:“带子改嫁这种事多了,遇上个心肠好的人家,可就她们当亲的看待呢!”
15.白龙庙外。
四月初八是这里的传统庙会。庙前空地路旁摆着各式各样的生意摊,男女老幼各色人等转来游去,熙熙攘攘,打破了往日的冷清。
一拐角处,老女坐在路旁,面前摆了几双鞋,有大有小,还有绣花的小脚鞋,都做得很漂亮。
一人走过来拿起一双看了看:“多少钱一双?”
老女:“这一双你给八角吧!”
“六角”对方还价。
老女:“中,六角给你。”
对方付钱,拿鞋,走人。
老女对身旁一位卖草帽的女人说:“二嫂,你替我看着摊,有人买就按这个价,没人买你下午给我捎回去。我去庙里上个香,保佑我嫂她们母子平安。刚才我见那边有家水煎包不错,我想买点去郭村看看她娘俩。过去两个多月了,不知过得咋样?”
二嫂:“郭村离这儿十几里,你这脚……”
老女:“没事,轻多了,忍点疼能走到!”
16.郭村村头。
老女一瘸一拐走过来,看见几个孩子在一个土堆上玩耍,正要上前问路,忽见那几个孩子气嘲弄侮辱从另一方向走来的孩子。孩子蓬头垢面,还挎个重重的草篮子。
这边的孩子打着节奏齐声喊道:“死了爹,嫁了妈,小龙成了带犊娃。带犊娃,命里苦,天天割草来喂猪,一晌没割下,后爹打他几镰把……”
老女知道怎么回事了,厉声喝道:“谁家孩子真没教养,你爹你妈就这样教你的?”
孩子们惊慌四散。
老女急忙向挎着草篮的小龙走过去。
小龙也看清是姑姑,丢下草篮跑上去,扑倒在姑姑怀里,委屈地痛哭起来。
老女也哭着就势坐到一个土台上,心疼地抚着他的头,看着他的脸,拉着他的手。
他的手脏兮兮的,手背肿着,红中带青。
老女:“这是咋了?”
小龙:“他用镰把打的。”
老女把小龙衣袖往上一推,发现胳膊上还有几处青块。
老女:“这呢?”
小龙:“他拧的。”
老女心疼地抚摸着,泪如泉涌。
她忽然想起自己带的水煎包,掏出来给小龙吃。
小龙接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老女突然站起来:“走,去找那个没人性的畜牲!”
小龙去那草篮,老女一反夺过来扔到一边:“不给他干了!”
17.小龙后爹家。
母亲与后爹正在生气,母亲坐在凳子上低着头抹眼泪,后爹瞪着眼掐着腰,凶神恶煞般站在一边。
老女拉小龙进来,后爹瞟一眼,理都没理,秀兰看见,哭得更痛了。
老女拉着小龙走到后爹跟前,拉起胳膊送到他眼前斥责道:“你这心咋能真狠呢,这么小的孩子,就这样待他,你下得去手?”
秀兰:“他不是人,他简直是只疯狗!”
老女:“当初提亲时,你咋说呢?进了门就这样对她们?”
后爹:“嫁到我家来,就是我家的人,就得听我的!”
老女:“听你的你也不能这样对待孩子呀,他才几岁,就叫干这活,这样打他!”
后爹:“给你家那笔钱,我还是借来的,还背债呢!我不能白替你家养活一张嘴!”
老女:“来,跟姑姑回去,不让他养活!狼心狗肺,你都不怕老天爷报应!”说着拉着小龙走了出来。
18.盖家。
老女用一条热毛巾给小龙敷着伤,审视着小龙的头、脸等各个部位,禁不住热泪长流……
刘大婶进来,脸上带着兴奋。
刘大婶:“想孩子啦,接回来住两天呀!”
老女痛苦地摇着头:“这才过去两个月,把孩子折磨成这样!”
刘大婶:“就是,明显地瘦了。”
老女:“那后爹不是人,心狠着呢!”
刘大婶高兴地扭转了话题:“托人给你找婆家的事有眉目了,我娘家表妹捎来信儿说,她村有一个家,小伙二十了,比你大三岁,又老实,又能干,还会个木匠手艺。家庭也好,父母才四十来岁,心肠也好。一个姐姐出嫁了。四间瓦房,一个独家院,不愁吃不愁穿,光景过的可好了……”
老女听着,又叹气,又摇头。
刘大婶有点意外。
老女:“大婶呀!谢谢你们的好心,我不准备找了!”
刘大婶:“咋了,不是说好的吗?”
老女:“小龙在那边受歧视,太可怜了,我心不忍,我要把他接回来自己养!”
刘大婶:“就这也不能耽误你的婚姻大事呀!”
老女:“我放这两只大脚生,身边再带个孩子,谁要我呀!咋给人家说呢?”
刘大婶:“放脚的事给那边说过,他们没说啥。孩子的事,让你叔找他那后爹再说说,以后待好点,按当初说的,养到15岁再回来!”
老女:“那人的心就不是肉长的,说也没用。”
刘大婶:“就那你也不能为这事就不找婆家了,委屈自己一辈子呀!”
老女:“只要我小龙不受委屈!”她说的很平静,很坚决。
刘大婶看着她,也不知如何是好。
19.山间小路上。
老女带着小龙在爬坡。小龙已经七岁了,他们带着干粮、砍刀和绳子。老女已不再拄棍,步履也比先前稳健多了。
这时一阵悠扬悦耳的竹笛声突然响起,并在山间回荡传播,惊得那些梢头小鸟也兴奋地鸣叫起来。
姑侄俩向笛声来源的方向望去,但密密麻麻的枝叶挡住视线,什么也看不见。
小龙有点气喘吁吁……
老女帮小龙擦擦额头上的汗,拉上他的手,继续向前。
20.一条小溪中横着一块大石头。
小和尚坐在石头上,两脚泡在水中,眯着双眼,沉浸在吹笛的快乐中。
小龙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指着他,对落在身后的姑姑说:“在这儿呢,是他吹的!”
老女走过来,见是那个曾帮过她自己的小和尚,感激地浅浅一笑。
小和尚:“又来砍柴了?”
老女:“感谢你那年帮我们。”
小和尚:“那还值得说”,赞许地看了看她的脚,“我到你们村里化缘,你家的事,我都听说了。你真了不起。现在走路比以前强多了。”
小龙对他手里那支竹笛很感兴趣,凑到跟前转着头左看右看。
小和尚把竹笛交给他:“这叫笛子,竹子做的,想学不?叔叔可以教你!”
小龙点点头。
小和尚把笛子给他,手把手教他说:“手这样拿,嘴对住这个眼儿,几个指头这样按住这几个眼儿”,说着吹了几个音阶,示范给他看:“来,你来试试。”
小龙接过,吹不响。
小和尚:“嘴嘬小点,对准这个眼儿,气要匀、要慢,不能像吹灯那样。”
小龙接过,还是吹不响。
二人都笑了。
21.初春。
光秃秃的田野上,老女带着小龙在挖野菜。两人都饿得面黄肌瘦、体力不支。
老女一手挎着篮,一手拿着铲,左寻右看,十分专注。
小龙跟在姑姑身后,瞪着小眼,帮助寻找。
他们发现几棵蒲公英,高兴地蹲下就挖。
老女挖下两棵放在篮里,小龙急不可待地拿一棵就吃。
老女挡住:“不敢,生的吃了拉肚子。”
这时突然一只老鼠从他们面前蹿过,把他们吓了一跳。
小龙:“从这儿出来的,这儿有个老鼠洞。”
老女蹲下细看,发现洞口有几粒黑豆。
老女高兴地拣起来看看:“人常说,天旱三年饿不死老鼠,说不定这洞里还藏有豆子呢!”说着就用铲子挖了起来……
鼠洞很紧,挖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底,累得她满头是汗。
小龙:“姑,让我来!”说着接过铲子,蹶着屁股挖了起来……
小龙:“这儿分开了,一个洞往这边拐了!”
老女:“先拣粗的挖,一直往前挖!”
小龙头上冒出了汗,继续往前挖。
这时有两只老鼠先后从洞里蹿出,其中一只还误钻到小龙的袖筒里,吓得小龙尖叫着,甩着胳膊哭了起来,但老鼠很快就从衣襟下掉出来跑掉了。
老女替他擦着泪,安慰着,把铲子接过来继续挖。
他们终于挖到了一个小鼠仓,有西瓜那么大,夹杂着豆皮的黑豆塞得满满的,黑豆潮湿膨胀,小珍珠一样。老女高兴地、小心地把豆子装到竹篮里。
小龙接过铲子:“来,让我挖,往这儿挖!”说着跪到地上,蹶着屁股又挖起来。
小龙惊叫:“哎呀,又一个,好像比那个还大!”
老女看了看:“就是。来,把你外边套这个单裤脱下来。”
小龙:“脱裤子干啥?”
老女:“有用!”
22.田间小道上。
姑侄俩往村里走。
老女挎着篮子,从她走路的姿势看,好像还有点重量。
小龙走在她的前边,裤子像褡裢搭在肩上,两条裤腿一前一后,也都装的满满的,走起来摇摇摆摆,样子新奇而又可笑……
23.刘大叔家。
两口子正在吃饭,老女端着满满的一碗黑豆进来了。
刘大叔:“哪来的?”
老女:“昨天在地里发现个老鼠洞,从里边挖的!”
刘大婶:“你们吃吧,还送这么多!”
老女:“有,挖的可多了,连皮带土一篮都没盛下,估计弄净要有十多斤。”
刘大婶:“这是老天爷有眼,在帮你们这可怜人呀!”
老女:“都是湿的,一下也晒不干,我想把我家那小推磨找出来,磨成豆腐,换成豆子,再磨豆腐,再换豆子,这样就有豆腐渣吃了,今年春天这饥荒就可以过去了。”
刘大叔点着头:“这是个办法。”
24.盖家,夜,灯光下。
土炕前的空地上,放一盘手摇式的小石磨,老女在推磨……
小龙在炕上呼呼大睡。
小龙发呓怔,嘴里嚷着什么,把被子也蹬到了一边,老女过来给他盖好,又继续推磨……
25.一村街上。
老女挎着一竹篮豆腐,沿街走着,小龙跟着。
老女:“姑姑不会吆喝,你吆喝,就这样:卖—豆腐哩—”
小龙:“卖—豆腐哩—”
老女:“对,就这样,扯开腔,声大点!”
小龙放开嗓:““卖—豆腐哩—”
甜嫩的童声清新悦耳,引来不少围观的人。
26.山上,一棵大树下。
小和尚在教小龙学吹笛。他们各拿一支,小和尚一边做示范,一边手把手纠正小龙的动作。小龙已有很大进步,基本上可以吹成调了。
在旁边砍柴的老女停下手中的工具,欣喜地看着这边,眼神里流露着对小和尚的感激爱慕之情。
这时她忽然发现小和尚的布鞋有点破,眨巴着眼,心里好像有了啥想法。
盖家。
那盘手推的豆腐磨呼呼地转着,稠糊糊的豆浆从磨缝里流出……
转着转着,手推磨变成了大石磨。
推磨的是老女,小龙也插根杠子帮着推,他已有十来岁了。姑侄俩都累得满头是汗,气喘吁吁!稠糊糊的豆浆沿磨盘的沟槽流向下边盛接的木桶。大大的木桶已经快满。
27.九日东升,彩霞给大地镀上一片金黄……
乡间小道上。姑侄俩又去卖豆腐。他们的带的多了,工具也变了。姑姑推个独轮车,小龙系根绳子在前边拉着。推独轮车需要技术,她还不熟练,动作僵硬而吃力。
这时车轮突然被路上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车体发生了倾斜,老女紧扶慢扶没扶住,小车倾倒,把车上的豆腐倒在土窝里。
老女扒开包单一看,豆腐的一大半已破碎得不成样子。
老女看着,心疼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已经懂事的小龙上去给姑姑擦眼泪。
这时后边赶上来一个人,见此情景,忙上业帮忙说:“这种独轮车,就是不好推,你才学,还敢装这豆腐。”
老女:“做的多了,光靠挎个篮子卖不行了,就想把我爹过去用过的这车用上,谁知道车东倒西歪地真难掌握!”
二人把车扶起来,把豆腐重新装上。
“走,去我村卖,碎豆腐不耽误吃,我村人都知道你的豆腐好,能卖出去!来,我帮你推,教你这推车的窍门。这样,两只胳膊要拄硬,腿叉开,身向前倾,腰要活顺,不能恁拿捏。就像人常说那: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扭得活。”说着示范起来。二人忍不住都笑了,小龙笑得更欢。
28.中午,赤日炎炎,村头的墙根、树下到处是乘凉的人们。
卖完豆腐,姑侄俩推着小车从村里走出来,他们脸上露着疲惫而又喜悦的表情。
老女:“来,坐车上,姑姑推你!”
小龙:“不,你坐上,我推你!”
老女:“你小呢,掌握不住,把姑姑摔伤咋办?”
小龙:“我能行,我推你!”
老女:“不准犟,等你长大再说,来,听姑的!”说着把小龙抱到车上,坐好,两手抓住这两根撑子。
她把小龙的姿势摆弄好,推车而去。
小车唧唧咛咛,撒下一路歌声,飘荡在空旷的田野。
29.村外,一池塘。
一群小孩在混浊的池水里嬉闹,学游泳,打水仗,玩得特别开心,一个个弄得泥猴似的。
老女推着小龙走过来,小龙十分羡慕地看着孩子们。
老女也走累了,停住车,坐在池塘边的石头上休息。
孩子们乱叫着,叫小龙下来玩水。
老女:“不准去,你不会水,他们欺侮你。”
小龙生气地噘起嘴。
老女:“不是姑不让你玩,那里边可怕人了,弄不好会淹死人的。”
小龙流下委屈的眼泪。
老女给他擦着泪:“听姑姑话,我小龙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姑姑这都是为你好!”
30.村子十字路口。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焦三星和妻子刘春花正在发生争执。春花怀里抱婴儿,三星夺过来放在地上,春花又拾起来抱在怀里,三星又要夺,春花死死抱住不放。
四周围观很多人,纷纷阻止劝说。
“才一个多月,你放到这儿咋办?”
“孩子抱回去,再想想别的办法!”
“瞎好也是一条命呀!”
三星叹口气:“正因为是一条命,放到这儿谁拣去,说不定能养大成人。大人没饭吃,孩子没奶吃,成夜嗷嗷叫,不能眼看着让饿死吧!”
众人同情不语,有的还忍不住偷偷掉泪。
卖豆腐回来的老女看见了,挤过来站在他们的面前,她手里还拿包东西。
老女:“这是我今天卖豆腐换来的几斤小米,你先拿回去熬点米汤,叫春花喝,奶很快就下来了。就是一时下不来,撇来汤汁,直接喂孩子也行!”说着塞到三星怀里。
三星还过来:“你这份好心我们领了,你还不够难?咋忍心拖累你!”
老女:“我缓过这一步了!我每天再给你送豆浆,也是养人的东西!”
众人:“接住吧,人到难处,相互帮衬点也是应该的。”
三星泪若泉涌:“要说你平常还给我叫哥哩,现在不论这了,我给你磕个头谢谢你!”说着扑腾跪地磕起头来。春花见状也跪下磕头。
老女急忙拦住:“哥,嫂,你们弄这叫啥!”
31.山上。
小和尚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两手捏住一只脚的大拇趾,鲜血从趾缝中流出,满脸痛苦表情。
老女和小龙走过来看见,急忙上前询问。
老女:“怎么了?咋到处是血呢?”
小和尚:“不小心脚踢到一棵树茬上,脚趾头碰破了!”
老女拨过他手看:“呀!血还往外流呢!”
小和尚:“没事,碰一道小口子!”
老女:“这可不行!你带有火柴吗?”
小和尚:“有。”
老女:“掏出来。头发灰能止血!”说着拉过自己的大辫子,用镰刀割下一缕,四周看了看,摘下一片大树叶,放在一块石头上,又把头发放在树叶上,接过火柴点起来。
小龙皱着鼻子说:“这股味好难闻!”
老女把烧好的头发灰倒到手心里,又一点一点捻着按到伤口上,血慢慢不流了。
小和尚十分感激:“谢谢你呀,大妹子!”
老女:“谢啥哩!这还值得?你看你这鞋,上山穿这鞋,脚能不受伤?”
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双新鞋:“这是我看着你的脚,估摸着做的,不一定合适,穿上试试!”
小和尚:“大妹子,你可真是个好人呀!我不能无故要你这东西!”
老女:“啥叫无故,你不是也帮我家小龙学吹笛、学识字嘛!”
小和尚:“那算啥,你这千针万线!”
老女:“这对我们女人来说不难,无非是晚上多熬会儿嘛!”
小和尚接住,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老女:“我一直也不好意思问你,你家是哪里的?家里都还有谁?爹妈咋舍得你出来当和尚呢?”
小和尚叹口气,迟疑了一会儿说:“大妹子,我看你也是个大好人,给你说实话吧!我老家在陕西那边的大山里,离这儿好几百里。出来当和尚,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财主讹走了我家一块地,还买通官府把我爹也抓到了大牢里。为报这个仇,我把财主家的房子烧了。为躲官府抓捕,跑出来没处落脚,就来这庙里当了和尚。”
老女:“这也不是个长法呀!”
小和尚:“走着说着吧!有时想家了,想我爹我妈了,心里实在难受得不行,我就吹吹笛子,排解一下。我会吹笛子是我爹从小手把手教我的,我曾做梦我爹在大牢里,我妈在家里都能听到我的笛声,我爹还给我说话呢!叫我千万不敢回家,跑的越远越好。”
老女看着小和尚无奈,同情中似乎另有所思。
32.盖家。
老女正在做豆腐。她坐在锅灶前,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灶膛里添柴。唿嗒唿嗒的风箱声打着均匀的节拍,灶膛口吐出的火舌映照着她绯红俊俏的脸。她时不时地瞟一眼锅盖,注意着锅开。
锅盖缝隙处终于冒出了热气,锅开了。她停息炎,站起来,掀开锅盖,用瓢扬着滚烫的豆浆,待浮沫落下,她先舀两瓢倒在旁边一个小罐里,对外边叫着:“小龙,小龙!”
小龙从外边进来。
老女把小罐递给她,什么也没说。
小龙接过就走,什么也没问,因为这是他半年来常干的熟练工作。
33.街上。
小龙提着那个小罐走过。
他穿过一条巷道。
他爬上一段石砌的台阶。
他推开两扇破败的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