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集电视连续剧

(素材取自《沫若自传》)

编剧:石念文

内容简介

郭沫若一生站在时代的潮头,其生命轨迹跌宕起伏。剧本截取郭沫若多彩人生的一个片断,从政治取向、文化应对、情感纠葛等方面,展示其才情与胆识,彰显其魅力与个性。

作为声望卓著的文化名人,国共两党都在争取,希望能为自己的阵营尽忠效力。郭沫若面临重大抉择。

作为激情奔放的浪漫诗人,郭沫若在原配夫人、日籍夫人、抗战夫人和红颜知己间纠结挣扎。共处不易,割舍亦难。

1937—1942,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时期。这段时期的郭沫若,扮演着文化领袖的角色;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创作了多部现代历史剧,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望。与此同时,滞留日本的妻儿被投入监狱,他爱莫能助;父母包办的原配夫人他不想见面,因老父病笃又不得不见;他对红颜知已欲罢不能,心里却深爱着纯净优雅的于立群……

主要人物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救亡日报》社社长,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中共南方局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于立群,原名于佩姗,郭沫若夫人。

叶挺,字希夷,新四军军长。

田汉,字寿昌,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第三厅六处处长。

冯乃超,诗人,社会活动家,第三厅七处三科科长。

徐慧兰,《救亡日报》记者。

蒋介石,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陈诚,字辞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第十五集团军司令。

黄琪翔,字御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陈铭枢,字真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政治部指导委员。

康泽,字兆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队总队长,政治部第二厅厅长,复兴社总社书记。

佐藤富子(安娜),郭沫若日籍夫人

张琼华(张氏),郭沫若原配夫人

于立忱,于立群大姐,《大公报》记者

杜邀贞,郭沫若母亲

叶剑英,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

夏衍,字端先,剧作家,社会活动家,《救亡日报》总编辑

胡愈之,字子如,学者,社会活动家,第三厅六处处长

郁达夫,作家,第三厅设计委员

阳翰笙,剧作家,第三厅主任秘书

洪深,剧作家,第三厅六处一科科长

姚潜修,《救亡日报》编辑

吴新稼,孩子剧团干事长(团长)

冯玉祥,字焕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潘公展,字干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闻检查处长

何廉,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常务次长

金祖同,郭沫若学生,甲骨文学者

钱瘦铁,国际问题研究所驻日情报员,画家

张季鸾,新闻家,政论家,《大公报》总编辑

夏云瑚,电景事业家,国泰大戏院经理

故事大纲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流亡日本的郭沫若抛妻别子,摆脱警察和宪兵的监视,在一天凌晨秘密出走,搭乘日本皇后号回国。在回国的船上,邂逅了漂亮爽直的徐慧兰姑娘。

回到上海,郭沫若受到热烈欢迎。除文艺界朋友外,国民政府还派出行政院经济部常务次长何廉到码头迎接。在国民党中央为郭沫若举行的欢迎会上,北伐老友陈铭枢、黄琪翔等人言辞恳切,态度真诚;而潘公展却唱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高调,引起了郭沫若极大反感。

郭沫若同郁达夫到中国公墓,祭奠红颜知己于立忱。想到二人在日本相处的美好时光,不禁落泪。回到公寓,徐慧

不少战士和伤兵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惨状,对政府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甚为痛心。武汉失守以后,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转向国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限令三厅人员集体加入国民党,遭到周恩来、郭沫若的坚决抵制,三厅四十多人联名辞职,以示抗议。迫于舆论压力,政治部设文化工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将辞职的人员重新请回。但只准从事研究工作,不能涉及政治问题;还派出便衣特务,对郭沫若行踪进行监视。

郭父病笃,郭沫若返乡探望。分别二十六年,家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原配夫人张琼华,年近半百,两鬓如霜,看到郭沫若归来,亦喜亦悲,老泪纵横。在幼时住过的房间里,郭沫若想起了已故的母亲,想起的早逝的五嫂,想起了令人沮丧的新婚之夜。

为了配合政治斗争,中共中央批准周恩来提议,把郭沫若作为鲁迅继承者,中国文化界领袖,并为他举办了全国性的五十寿辰和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明确了郭沫若的政治角色和文化地位。

蒋介石集团奉行投降和分裂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为了配合政治斗争,团结各方力量救亡图存,郭沫若倾情创作了话剧《屈原》。在周恩来的巧妙安排下,《屈原》在《中央日报》上全文刊载,并在重庆公演数十场,《雷电颂》的呐喊响彻山城。

第一集

【芦沟桥事变资料影像】残暴的日军,逃难的民众,救亡的报刊……

【字幕】1937年7月,日本市川

1.郭沫若寓所 凌晨 内景/外景

郭沫若身穿衬衫、短裤,独坐书房,奋笔疾书。

郭沫若[旁白]:安娜哟,我最亲爱的妻,请原谅鼎堂的不辞而别吧。我的祖国已经临到了垂危的时刻,我必须回去做点事情。我不当面告诉你们,是不忍看到你们的泪水,更怕动摇了我的决心。回国之路虽说凶险,却是我唯一可选的生路;既使遭遇不测,我也无愧无悔。我很清楚,我的出走会给你招来多大的麻烦,会令孩子们感到怎样的惊谔!但事至今日,我已顾不上一身一家的安全了。宽恕我吧,我的圣母;宽恕我吧,我的安琪儿。相信我们有再见的一天。

郭沫若将写给安娜和孩子们的留言郑重地叠好,放端。起身,见寝室灯亮,安娜靠在枕上看书,儿女们纵横安睡着,泪水溢出眼眶。少顷,拭去泪水,走进寝室,凝视安娜片刻,揭开蚊帐。

郭沫若:对不起,把你吵醒了(在安娜额上深深一吻)。

安娜:(眼不离书)不再睡会儿?

郭沫若:(退出寝室)不了,我出去走走。

安娜:外面凉,披件外套吧。

郭沫若:好的。

郭沫若披上一件居家和服,踏着木屐,走到庭园,仿佛早起散步的模样。

庭园中,月光如水银泻地,花木静静地安睡着,栀子开着洁白的花,池中的金鱼在莲叶间浮出。

郭沫若看了看园中的景物,安静的居室,毅然转身,从篱栅的缺口跨出,向田陇上走去。

平旷的田畴,深青的禾稻,清亮的蛙声,璧圆的月。

郭沫若走上大道,一步一回头,望着妻儿们安睡的家,有灯光从雨窗露出,泪如泉涌。

2.东京道灌山车站 凌晨 外景/内景

街道上空无一人,两边的人家还关着门酣睡,路灯朦胧,市面空旷,偶有几声鸡鸣犬吠。

郭沫若在车站外忐忑地踱着,不时朝着远处张望。抬手看表,5点半了。郭沫若心跳得厉害:莫非出事了?

车站的人渐渐多起来,郭沫若闪进一家冷饮店,买了一杯冰水喝着,眼睛从门帘的缝里盯着外面。忽见钱瘦铁、金祖同二人匆匆走来,急忙掀开门帘,迎上前去。

三人迅速钻进了一辆汽车。

3.钱瘦铁家 早晨 内景

郭沫若换上短袖衬衫,灰色西装,穿上袜子、皮鞋,系好领

兰来访,赠以派克自来水笔,表达仰慕之情。夜深人静时,郭沫若从睡梦中惊醒:他思念困在日本的妻子儿女,怀念阖家厮守温馨时光。“8.13”松沪会战打响后,郭沫若全力投入民众发动的工作,出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负责人、《救亡日报》社社长,撰写抗战檄文,发表救亡演讲;他奔赴苏浙战区,慰问张发奎司令,了解前线战况,为将士助阵鼓劲;他应陈诚邀请,赴宝山访问,向陈诚建议:恢复军中政治部,开放民间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在视察法租界国际难民收容所时,初识于立群,被她清纯优雅的气质所吸引。

在田汉等人的促成下,于立群作为助手住进郭沫若寓所。受大姐于立忱影响,于立群少女时代便读过郭沫若大量的诗文;在明月歌舞剧社,还出演过郭沫若的剧作《卓文君》;对郭沫若早生仰慕之情。同郭沫若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更是为他火热的激情、渊博的学识所倾倒,但她始终迈不过心中的坎,只能把浓烈的情感深埋心底。

在郭沫若心中,于立群不仅是受他关照和保护的小妹,更是他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归宿。她聪明美丽,优雅纯净,心地善良,品质高洁。若能与她长相厮守,此生无憾。但郭沫若也里也受着煎熬。一方面,执着的徐慧兰大胆示爱,穷追不舍,令他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妻子儿女被困日本,处境险恶,他却爱莫能助。

郭沫若通过驻日大使设法营救,希望能将妻儿接回中国,遭到日本军方的拒绝。上海沦陷后,郭沫若南下香港,拟赴南洋募款办报,以改善妻儿的处境,被朋友们劝住,折回广州。

滞留广州期间,郭沫若得到陈铭枢帮助,恢复《救亡日报》,继续开展民众发动的工作。与此同时,一个铁血团长的故事,打消了郭沫若的顾虑,同于立群的恋情急剧升温。那位团长也娶了一个日本太太,育有三个儿女,本来可以留在广州,享受温馨甜蜜的幸福生活,但他却跟恩爱的太太离了婚,只身去了华北前线,说是唯有这样,才能毫无顾忌跟日本人作战,孩子们也可以少些麻烦。

于立群心里很矛盾。虽然深爱着郭沫若,但一想到在日本受难的安娜夫人,总有一种趁人之危、夺人所爱的负罪感;并且,她也无法确认,郭沫若是真心爱她,还是因为她大姐,爱屋及乌。正当她举棋不定之时,徐慧兰一番坦率告白促使她做出了最后的抉择。

正当郭、于之恋如火如荼之际,陈诚电邀郭沫若赴武汉议事。所谓议事,即是封官。在南京面蒋时,蒋介石就曾经说过,要给他一个相当的职务。但郭沫若心里很清楚,无非想拿他做个政治花瓶。到武汉以后,很快便印证了他的判断。所谓的封官,不过是想借用一下他的名字。

郭沫若不愿充当傀儡角色,负气出走长沙。滞留武汉的于立群,想去陕北读书,又割舍不下郭沫若;出走长沙的郭沫若,想去南洋募款,也难于丢下于立群。深深的牵挂与思念,折磨着两颗相爱的心。出于抗战大局的需要,周恩来设法挽留郭沫若:一面通过书信和朋友做郭的工作,一面派于立群亲赴长沙,将郭接回。在跟陈诚约法三章之后,郭沫若接受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之职。

第三厅组建后,郭沫若邀来阳翰笙、田汉、洪深、郁达夫、冯乃超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准备大展拳脚。通过演剧队、宣传队、放映队、孩子剧团,把文化的触角伸到战区,伸到后方,伸到前线,伸到敌后,伸向各个角落。但三厅的工作很快遭到康泽等人的干扰和掣肘。他们通过假情报、假警报、文件审查、人事调整等多种手段绞杀三厅,蒋介石甚至亲自出马,当面训斥郭沫若,要郭沫若为三青团当吹鼓手。

郭沫若不再对国民党抱任何幻想,打算辞去厅长职务,到自由的天地去工作,不料却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周恩来说,为了革命的利益,为了顾全抗战,一切都须得忍受,打落牙齿和血吞!

郭沫若重新负起厅长之责,把宣传、慰劳和教育结合起来,使文艺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他还亲往前线慰问将士,耳闻目睹了

上海了,税关要检查行李,你不去准备一下?郭沫若:我什么行李也没有。

徐慧兰踌蹰了一下,把手中卷着的书展开来,是郭沫若的《北伐》。

徐慧兰:郭先生,请你替我签个名,好不好?

郭沫若:当然愿意。早上你不是帮过我吗,这正愁没法感谢你呢?(接过书,一手伸进衣兜里)糟糕,我的钢笔落在了船舱里。

徐慧兰:(递上笔)没关系,我身上带着呢。

郭沫若略加思考,在第一面题上几句诗——

既能拿针缀线,又能提枪仗剑。

中华民族的生死,担负在妇女双肩。

徐慧兰一边看着,一边念着,神情由欣喜而庄重。

邮船驶入吴淞口,海水嫩黄,蓝天高远,上海的轮廓依稀可辨。

郭沫若迎风而立,极目远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喜悦,胸上升起一股豪情。他张开双臂,想放声呐喊,见徐慧兰一个劲地摆手,大张着的嘴又合上了。

郭沫若[旁白]:我日思夜想的上海哟,我魂牵梦绕的中国哟,郭沫若回来了!你的儿子回来了!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12.上海码头 白天 外景

下船的人、迎候的人、扛行李的脚夫、揽生意的小贩,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郭沫若出现在船舷。身着洋装,头戴礼帽,一手持杖,一手拎包,喜形于色,神采飞扬。朝着码头张望片刻,随着人流,走下跳板。后面跟着金祖同,警惕的目光环视着左右。

郭沫若从迎候的人群中细细搜索,没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神情有些失望与落寞。忽然有人在肩头一拍,把郭沫若惊得跳起来。

第二集

1.上海码头 白天 外景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何廉——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男人挤到郭沫身边,很恭敬地欠了欠身。

何廉:尊驾该是鼎堂先生吧?

郭沫若:(诧异,茫然)请问你是……?怎么认识我呢?

何廉:该有十年了。北伐的时候,我聆听过先生几次演讲。我是南京来的,代表国民政府欢迎您(递上名片)。

郭沫若:(看着名片)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常务次长何廉。幸会幸会!

何廉:先生现在安全了。如您方便,找个地方我们谈谈。

郭沫若:(警觉)我们素昧平生,谈什么呢?

何廉:(微笑)谈谈国内的情形和南京的意旨。

郭沫若:我得先去会个朋友,改日再谈,好不好?

有人认出了郭沫若,大声喊:那不是沫若先生吗?郭沫若先生回国来了!

不少人停下脚步,目光注视着郭沫若。

郭、何二人被围在中间。

金祖同:(挤进人墙)老师,赶快走吧,这儿太乱。

何廉:不如这样,我送你去会朋友,顺便就在车上谈。

郭沫若:(点点头)那好吧,去大西路美丽园九号。

2.车上 白天 内景

何廉:鼎堂先生,路上还顺利吧?

郭沫若:还算顺利。多亏了许世英大使和王梵生所长,还有钱瘦铁、金祖同两位朋友,他们安排得很周到。

何廉:顺利就好。为你回国之事,邵力子、张群、钱大钧、陈布雷、陈公洽几位,轮番向委员长进言。委员长前两天还问起你呢。

郭沫若:哦?他通缉了我十年,听说我要回来,一定很高兴吧?

何廉:先生多虑了。如今国难当头,委员长已顾不上计较个人的恩怨。你是大名鼎鼎的文化人,这次接你回来,委员长是想有所借重。

郭沫若:替我谢谢委员长。如果他是真心抗日,我会捐弃前嫌,全力相助的。

不过我心中并不踏实。

3.孔德图书馆 白天 内景

何廉与郭沫若促膝而谈。

何廉:鼎堂先生是日本通,又是北伐的老同志,如今中日开战在即,正是先生施展才干、报效国家的好时机

。郭沫若:我倒是很想为国效力,问题是我对目前的形势毫无把握。政府是否有抗日的意思,到了现在还不见声明;民众运动至今没有完全开放,而民众的意识也很消沉。我的身份介于民众和政府之间,倾向政府,民众会骂我;倾向民众,政府会加我罪名。

郁达夫推门进来。

郁达夫:哈哈,原来你真在这儿呀。我在码头上找了你半天,碰到几个留学生,才晓得你会鬼谷子来了。唉,鬼谷子呢,怎么不出来见人。

郭沫若:买酒去了,他要隆重地招待我们。

郁达夫:好呀,今晚应当开怀畅饮,喝他个一醉方休。不过这儿太过简陋,等会儿我们到来喜去,我做东,再约几个朋友来,为你压惊,为你洗尘。

郭沫若:那我先谢了。(向何廉)这位是何廉先生,行政院经济部常务次长。

郁达夫:(与何廉握手)我们见过。晚上跟我们一起去吧,为沫若归国一事,何次长也费了不少心的。

何廉:哪里?我不过做了点穿针引线的工作。晚上我还要回南京,你们替我多敬郭先生两杯酒吧。

郁达夫:好的。(双手拉着郭沫若)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郭沫若:终于回来了。

郁达夫:唉,还有金祖同呢?他不是一直陪同你吗?

郭沫若: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回家去了。

郁达夫:这下好了!流亡的生活结束了。

郭沫若:结束了!——只是苦了我的妻儿,也许,已经被关进监狱了吧。

郁达夫:别担心。待你安顿下来后,再设法把他们接回来。

4.上海来喜饭店 夜 内景

郭沫若、郁达夫、阳翰笙、田汉、夏衍、洪深、冯乃超等人在座。

阳翰笙:沫若兄,你流亡海外这些年,我们都替你担心啊。

郭沫若:就是生活苦点,别的倒没什么?说起来,我还得感谢老蒋呢。要是他不通缉我,哪来我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成绩?

夏衍:你回来得正是时候。芦沟桥事变以来,日军加剧了侵华的步伐,宣称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战事。我们文化界准备成立一个救亡协会,把文学、戏剧、电影、美术等各方面的朋友团结起来,奔走呼号,救亡图存。

田汉:还有学术、教育、宗教等领域,无论党派、不计信仰,只要愿意为抗日出力,都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洪深:我们需要一个声望卓著的召集人。

冯乃超:沫若先生,大家的意思你明白吗?这协会的领袖非你莫属。

郭沫若:啥子领袖哟。最多能做个摇旗呐喊的龙套。下午去拜访沈尹默先生,商量我回国以后的社会角色。沈兄的意思是,政府目前还没有宣战,进了政府,民众不会谅解;发动民众,政府不能容忍。不如先做着研究工作,等时局有变,再作打算。

田汉:好不容易回来了,各界的民众都看着你呢。要是还搞研究工作,不如不回来。

郭沫若:我也是这个想法。政府我是不想进的,发动民众才是当务之急。我已经把生死已置之度外,只要对国家民族有益,我啥都不怕。

郁达夫:(起身)各位,大家都是沫若兄多年的老朋友。沫若兄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涯,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这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欢迎我们的挚友、我们的兄长、我们民族的诗人和战士郭沫若先生,干杯!

众人起身,逐一与郭沫若碰杯。

郭沫若:我在日本这些年,无时无刻不想念我的祖国,想念我的朋友和亲人。整整十年,我受够了寄人篱下的煎熬,受够了思乡之痛的折磨。母死不曾奔丧,兄逝不曾临葬,我是一个不肖子啊!好在我终于回来了,我不再是漂泊异乡的游子了。为了我们真诚的友谊,为了我们苦难的同胞,为了早日赶走日本强盗,我提议,把这第一杯酒献给在前线杀敌的将士们,献给为我们民族解放抛头洒血的英烈们!

众人站到窗前,奉酒遥祭。

5.上海中国公墓 白天 外景

几株杂树阴里,横着一方条形的土坪,周围有石条围护,墓头有几个已经萎黄的花篮,前有简易墓碑——于立忱之墓。

郭沫若和郁达夫手捧鲜花,献于碑前,肃立

,鞠躬。郭沫若神情悲怆。

6.东京于立忱寓所 夜 内景

于立忱:(拿起一张写有诗句的纸片)这是我学写的七绝,请先生们赐教。

郭沫若:念给我们听吧。

于立忱: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

郭沫若端详着于立忱——亭亭玉立,皮肤白嫩,两道柳眉,满口贝齿。

郭沫若:(神情有些恍惚,不知是说人还是论诗)意境不错,只是伤感了些。

于立忱:郁先生呢?您不指点一二?

郁达夫:有沫若在此,我岂敢论诗。写字我倒还有几分自信。将就你的诗,给你写个斗方吧。

于立忱:好啊!先生请,小女子这就笔墨侍候。

于立忱铺纸砚墨,郁达夫一挥而就。

于立忱:原来郁先生还是个书法家呀,领教了。郭先生呢?您不露两手?

郭沫若:用你的原韵,跟你和上一首吧。

郭沫若从郁达夫手中接过毛笔,于立忱铺上新纸。

郭沫若信笔写来。

于立忱轻声吟诵:横空欲纵又遭禽,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嫦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好啊!不愧是大诗人,格调很高,不同凡响。相比起来,我的一首只能算是打油诗了。

7.墓园林荫道上,郭沫若同郁达夫并行。

郭沫若:我始终不明白,当初在日本还好端端的,怎么一回国就寻了短见呢?仅仅半年时间,我们竟然阴阳相隔!这样出色的一位女子,实在不应该死啊!

郁达夫:她只留下一句话,也是她的绝命辞。如此家国,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她患有严重的肺病,情感又受到挫折,那位大公报的顶头上司,又死乞白赖地缠着她。

郭沫若:如此家国,如此社会,足见她是怎样的绝望。她是那样的冰雪聪明,那样的卓尔不群。诺大一个世界,怎么就容不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呢?我有点害怕,立忱所走的路,似乎暗示着我自己的将来。

8.上海市党部会议厅 白天 内景

主席台悬挂着大红横标——中国国民党热诚欢迎郭沫若先生海外归来。

各界名流数十人围坐一圈。潘公展、陈铭枢、黄琪翔、何廉、郭沫若等人在座。

陈铭枢:各位,今天我们在此聚会,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对郭沫若先生归国抗战表示热忱的欢迎。郭沫若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也是国民革命的老同志。北伐时期,他为政治宣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虽然跟委员长有过误会,流亡海外十年之久,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救亡图存,他毅然捐弃前嫌,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郭沫若先生表示敬意!

黄琪翔:沫若先生比我年长6岁,是我的兄长;北伐时期,他在政治部任职,是我的同志。他写的诗文,他研究的学术,都是我极为佩服的。他的率真和坦诚,也是我极为敬重的。他在文化界、学术界,乃至军政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国难当头之际,沫若先生抛妻别子,投笔请缨,其胸襟与情怀,堪称吾辈之楷模!

潘公展:目前的中国,就像一列奔驰的火车。国民党就是火车头,蒋委员长就是火车司机。我们各党各派,各界民众,应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民众不惜财,将士不惜命,紧密地团结在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周围。沫若先生归国抗战,就是一个团结的榜样。

郭沫若:为了抗战大局,蒋委员长摒弃旧怨,同意撤销对我的通缉;各位朋友多方斡旋,周密安排,使我归国的愿望得以达成;今天还特意安排了这个会议,我是心存感激的。说明我郭沫若对国家民族还有用处。说到抗战的策略问题,我还是坚持此前的观点,唯有发动民众,实行民主政治,抗战才会有胜算。兆民兄号召大家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完全赞成。但是,单要民众尽义务,不怕死,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民众以足够的民主和自由。今天的民众,不再是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庶民。说目前的中国像一列火车,国民党是火车

头,这也不错。问题在于我们的司机是否称职。要是他喝醉了酒呢,或者是弄错了方向呢?这一列火车岂不跟着遭殃了!9.上海皋兰路公寓 白天 外景/内景

徐慧兰独坐在公寓门口台阶上,郭沫若由外而归。

郭沫若:哟,这不是我们的慈善大使吗?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又来募捐吧?

徐慧兰:(一脸委屈)人家找了你好几天,好不容易找到你,你不安慰人家,还说这些风凉话。不欢迎就算了,我走了,不打扰你这位大人物了。

徐慧兰欲下台阶,郭沫若急忙拉住。

郭沫若:跟你开个玩笑呢,看把你急的。既然好不容易找来了,当然要请你进屋坐坐。我有凉茶招待你呢。

郭沫若:(开门)请,我们的慈善大使。

二人进屋。

徐慧兰:好大的房子啊,大人物就是不一样。

郭沫若:(递过茶杯)我这儿来的客人很多,顾不上收拾。你看这乱的。

徐慧兰:(喝过茶)怎么不找个人来帮帮你?

郭沫若:正在找,还没有合适的。

徐慧兰从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

徐慧兰:初次上门,不好空手而来,我买了支钢笔送给你。

郭沫若:(意外)你送我钢笔!为什么呀?

徐慧兰:你给我签了字,还给我们慈善会捐了钱,礼尚往来呀。

郭沫若:要是签个字就收份礼,我早就成了富翁了。

徐慧兰:你是用笔打天下的人,好马配好鞍嘛(笑)。我知道你喜欢红色派克,可是我找了好几家,都没有红色的,只好买了这支黑色的了。要是你不喜欢,我再拿去换。

郭沫若:(接过笔盒)喜欢,当然喜欢!你这么用心买来的礼物,怎么会不喜欢呢?

徐慧兰:喜欢就好。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说风凉话。我要走了,我暂时在法租界的难民收容所工作。方便的时候,也来关心一下那儿的难民,他们的遭遇都挺惨的。

10.浦东公路上 白天 外景

一辆汽车奔驰着。车身涂满了稀泥,沿途多有军事设施——堆积的沙袋,纵横的树枝,沿途人家的墙壁已涂成灰色,间或有站岗的兵士肃立路旁。

车上坐着郭沫若和一位上校军官。车前玻璃贴有沪警车辆通行证。

绿色的田地在烈日下显得静寂,地里有耕种的农人,草棚里有牛拉水车,清风拂拂从窗口吹进。

郭沫若:(指着一户人家门前的圆柱)那全身乌黑、头上还插着树枝的怪物是什么?

上校:是汽油泵。为了避开敌机的视线,伪装成这样的。

11.闵行渡口 白天 外景

江边有竹栏围着些肥猪,栏外有猪被绑着四蹄,安静地躺在地上,有苍蝇在猪旁盘旋、起落。

渡船在岸边横着,上有“摆渡第十一号”字样,船头插有白色小旗。

两个男子抬着肥猪走向渡船,汗衫上印有“上海工商犒军”几个红字。

上校:(从船头走向郭沫若)郭先生,估计要等半小时。

郭沫若:为什么?

上校:还有两车慰劳队的人在后面。不过您放心,中午是一定能到的。张总司令让食堂准备了回锅肉,恭候着您呢。

郭沫若:我可不是去打牙祭的哟。

上校:当然,郭先生有更重要的使命。不过,饭还是要吃的。

12.滩涂 白天 外景

满载的渡船驶向对岸。

三辆汽车在海滩疾驰。

敌机从头顶飞过,扔下炸弹数枚。

烟尘弥漫,炸声如雷。

带,戴上礼帽;把换下的和服和短裤塞进一个圆桶包里,一手拿手杖,一手拎包,上了汽车。 4.汽车上 早晨 内景

钱瘦铁:(递上一个纸袋)这里面有你的车票、船票和名片。你现在的身份是杨拍勉,湖南长沙人,大学教授。

郭沫若:非常感谢!辛苦你了。

钱瘦铁:不要客气。郭先生是最高当局招回的要人,我只是奉命办事。南京方面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像你这样难得的人才,流落在异邦实在可惜。

郭沫若:请你转告许世英大使,我走以后,日本警方必定为难我的妻儿,希望大使馆对他们的生活与安全给予关照。

钱瘦铁:请你放心。许大使说了,对你的家人,将本着保护其他侨民的方法去办。

5.火车上 白天 内景/外景

车箱里,随处可见巡视的警察和便衣刑士,不时有人被严厉盘问。

钱、金、郭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从容走到各自的座位,要了牛奶慢慢喝着,又买了报纸随意翻着。

一个日军少佐迎面走来,径直坐到郭沫若身边。

郭沫若以报纸遮脸,从余光中瞥见,少佐手拿一卷油印文件随意翻着,上有“第一作战计划”、“第二作战计划”等字样。

钱瘦铁镇定地从后面注视着少佐,金祖同额上渗出了汗来。

郭沫若把头转向窗外,月台上聚集着大批的队伍,两边挂着“欢送皇军出征”的横标,标语下有若干日本人摇着太阳旗,高喊着“万岁”送行;上了车的皇军兴高采烈地对着月台上的人群呐喊,神情骄傲而自豪。

火车开动了。郭沫若靠着车窗打起盹来。

6.神户码头 白天 外景/内景

日本皇后号汽笛长鸣。

头等舱内,身着洋装的郭沫若,神情凝重,望着窗外。看到岸上送行的人们,有人挥手,有人喊叫,有人投纸卷。五色的纸带在码头与邮轮间形成玲珑的缨络。

呜——,邮轮缓缓离岸。

五彩的缨络陆续地断了,断了。

邮轮上有人把纸带集成一团投上岸去,岸上的人又投上船来,然而多从空中坠入海里,被翻滚的波浪所吞没。

郭沫若含悲茹痛,眼眶湿润。

郭沫若[旁白]:你这漂浮在大海的岛国哟,你收藏着我的青春与爱情,见证了我的屈辱与荣光。如今,我要同你作别了,回我自己的祖国去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妻儿,别让他们饿着,冻着……

7.船舱 夜 内景

金祖同推门进来,郭沫若从书案前起身,脸上露出轻松的微笑。

郭沫若:这下好了,总算逃出来了。早晓得这么顺利,我干嘛不带一个孩子走呢?

金祖同:老师还不能放松警惕。钱先生说了,他只能保证你安全上船,在船上有事情就帮不上忙了。

郭沫若:上午在火车上,我着实紧张了一阵。旁边坐着个日本鬼子,也不知是什么来头。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后来见他似乎对我没有威胁,心头这才踏实了一些。

金祖同:我们也替你捏了把汗,钱先生把手枪都掏出来了。(看到桌上摆着的纸笔)老师又在写文章?

郭沫若:我给日本的朋友们写几封信,感谢他们这十年对我的鼓励与帮助,恳求他们对我的妻儿给予关照。安娜和孩子们,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警察和刑士每天都要去我家查看;见不到我,他们不会罢休的。

金祖同:您出走的事情,师母他们知道吗?

郭沫若:这段时间你隔三岔五来我家,安娜已经猜到了几分。前两天我也暗示过她,说我过一阵可能回国去,但没有告诉她具体的时间。今天早晨出门时,她还以为我去晨炼呢。我也是出于无奈呵。警察在邻居家里安了电话,我家有一点风吹草动,警察会快就会知道的。那样一来,我就走不了了。说起来真是对不住她,发现了我不辞而别,她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金祖同:老师不必太担心,师母毕竟是日本人,他们不至于对她怎么样。听阿英说,先生刚

到日本时,被警察拘留了,还是师母保出来的。是这样吗?郭沫若:是呀,他们发现我身份有假,怀疑我到日本有秘密使命。还警告我说,日本警察是不好惹的。要我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客人。假如有什么不轨的企图,随时可以剥夺我的自由,甚至剥夺我的生命!多亏了安娜四处奔走,第三天我就出来了。

金祖同:这船上说不定也有便衣警察和刑士。就在昨天,日本反战人士宫崎龙介,也是从神户坐船去上海,船还没有开出内海,就被日本宪兵的高速快艇追上来,把他押回去了。先生一定要当心啊!我在三层三等舱,有事让听差来叫我。

8.船舱 白天 内景

郭沫若把一件和服细心叠好,压在枕头下面,陷入沉思。

郭沫若[旁白]:

此来拼得全家哭,今往还当遍地哀。

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有人敲门。

郭沫若:(警觉地)谁呀?

徐慧兰:(操着广普口音)我们是慈善会的。能进来说话吗?

郭沫若:(迟疑片刻,镇定地上前开门)当然。

徐慧兰穿一身中性衣服,漂亮干练而富有朝气,和两个青年男子先后进舱。

徐慧兰:(端详着郭沫若)先生也是中国人吧?我们是回国抗战的留学生。为了慰劳华北的抗敌将士,我们发起了一个慈善会,向大家募捐。到了上海就献给政府,请政府替我们送到前方去。

郭沫若:为什么不以抗日救亡的名义,要说成慈善呢?

徐慧兰:在外国人的船上,不好公开打出抗日救亡的旗号。

郭沫若:你们做得好!我支持你们。

郭沫若掏出五块大洋交给旁边一位年青男子。

徐慧兰:船上的中国同胞都很关心现在的时局。晚上在三等舱有个聚会,请几位从欧美和日本回国的朋友给大家讲讲。欢迎您参加。

郭沫若:聚会我就不来了,我还有别的事情。

徐慧兰:那好。不打扰先生了。我们替抗敌将士们谢谢您!

徐慧兰和两位男子躬身退出。

9.船上 夜 内景/外景

隐约传来《五月的鲜花》的歌声,由远而近,由弱而强,由独唱而和声——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遮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

歌声中,郭沫若立于窗前,望着粼粼波光出神。

10.邮船饭厅 早晨 内景

郭沫若独自在一角啃着面包,喝着牛奶。慈善会徐慧兰端着一只鸡蛋、一杯豆浆走过来。

徐慧兰:(小声)郭先生一人躲在这儿啊。

郭沫若:(微微一怔)你认错人了。我姓杨,叫杨柏勉。

徐慧兰:(淡淡一笑)别装了,昨天晚上我就认出你了,但我没有对人说。你就是鼎鼎大名的郭沫若,对不对?

郭沫若:……?

徐慧兰:不用怕,我是不会出卖你的。我知道,你隐姓埋名,一定有你的苦衷。对了,昨天晚上成绩不错,募集了将近400块大洋。一个叫鹿地亘的日本人还发表了演讲。

郭沫若:鹿地亘,这人我认识,日本有名的反战作家,中文说得很流畅。为了反对当局的侵华战争,还蹲过几年监狱——唉,你是怎样知道我的?

徐慧兰:我读过你的书呀!书上不是有你的相片吗?不过你现在比相片上壮实多了。

郭沫若:关于我你还知道些什么?

徐慧兰:我知道的事情可多了。你有一个日本妻子,还有一个中国太太,还有不少红颜知己。有一个名叫于立忱,对不对?

郭沫若愕然。

徐慧兰:可惜,那个叫于立忱的才女不在了,成了一只断线风筝。

两个水警朝郭、徐走来,郭沫若脸色骤变。徐慧兰急中生智,上前拉着郭沫若的手。

徐慧兰:(娇媚地)这儿好闷哟,我想去甲板看风景。

郭沫若:(会意)看了几天,还没有看够呀。

徐慧兰:人家喜欢嘛(挽着郭沫若从水警面前从容离开)。

11.甲板上,白天,外景

郭沫若倚着护栏,望着茫茫大海。

徐慧兰:(走到郭沫若身边)郭先生,快到

标签: 武侠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