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城

——电影剧本

编剧:陈米森

一、主要人物

苏墨诚:上海知识分子,为人正直,热血青年,与施嫣然、杜方玲青梅竹马,并存在着复杂的三角关系,后在战争动荡中因寻找杜方玲而离世。

施嫣然:上海大户人家的千金,性格内向腼腆,善良,暗恋着苏墨诚,一次义卖画展上与苏墨诚发生关系,战争动乱与家人朋友分离后在香港生下一子(施文怀),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因其子与杜方玲相遇,晚年与杜方玲相守。

杜方玲:家庭经营裁衣店,性格开朗活泼,势利,与苏墨诚关系暧昧,正值战争动荡,在一次义卖画展上因目睹苏墨诚与施嫣然的不道德行为,再以被陈德卫诱导,一气之下与陈德卫逃离至国外并与其结婚。陈德卫离世后,杜回到上海,碰见一个与苏墨诚很像的男子---施文怀,她为了接近文怀而买下一间酒楼,后因施文怀与施嫣然相遇,晚年与施嫣然相守。

施文怀:施嫣然与苏墨诚的儿子,从小孝顺母亲,为替母亲治病身兼多职。在酒楼工作期间,杜方玲升其职,由此与杜相识。后因母亲病情加重,急需金钱救治,施文怀向杜方玲借钱,在被杜方玲的诱导下,与杜保持了不道德关系,后因知道母亲、父亲与杜方玲的三角关系而感冒羞愧,选择离开家庭。

陈德卫:富商的儿子,为人奸诈、狡猾,对杜方玲心存好感并千方百计想得到她,杜方玲家的裁衣店与陈家有生意来往,战争动乱时期,诱导杜方玲一同逃往英国,并与其结婚,后在英国离世。

李伯:原上海大户人家的管家,后因战争动荡家族遭受破灭,独自照顾施嫣然和施文怀,他们过着贫困日子。

施继光:上海知名富商,为人正直而严肃,施嫣然的父亲,爱国人士,民办医疗组织创立人之一,淞沪会战日军侵略上海,与民办医疗团共同守护上海而牺牲。

蒲老:上海知名画家,施嫣然的教师,施继光的好友,爱国人士,和善而富有正义感,民办医疗组织创立人之一,淞沪会战期间在公馆举办义卖画展,为抗战筹集资金,与民办医疗团共同守护上海而牺牲。

二、故事梗概

第一事件:

1976年,杜方玲60岁生日,年暮的施嫣然和杜方玲坐在阳台处。杜讽刺施整日闭眼不醒,施反过来讽刺回杜。杜与施两人谈论起糖梨水、书与画,勾起了两人的回忆。

1936年12月15日,上海,桥头枫树下,苏墨诚与施先到来而相见,杜在家中装扮一番后出门,三人桥头碰面。杜的同学伯森帮三人照相,三人谈论一番后伯森离去,杜把已抢来的发夹还反给施,并调戏了施一番。苏与施谈论素描,杜插嘴打断他们后,杜与苏聊书的话题。

杜与施在写生作画期间,施根据记忆偷偷画苏的肖像,并完成了老师的作业。杜在作画上表现平平,作画时杜照镜子摆弄姿色,并与施耍闹并打赌。老师在返回场地时,发现杜与施二人在开小差,并让她们下课必须交一幅满意的答卷,否则要惩罚,老师在离开前,赞扬了施的画。施指导杜作画,但杜硬着头皮反驳施的见解,施笑着讲解,杜见无法应答,以上厕所为由跑到寺庙。施趁杜不在,在杜的画纸上修改小部分画面。写生很快结束了,杜及时跑回了写生现场,不小心扭到脚,她们的画被老师赞扬并通过了。

在回家的路上,杜因没发现自己的画被修改过,开心地向施臭美,并一反常态开心地和施谈论卖画的事宜,施微笑着附和杜。苏在桥边树下等她们,共同步行并谈论西安事变,杜以脚扭伤为由,施建议苏载杜回家,杜坐上了苏的自行车离去,施拿着怀里的画,落寞地望着离去。在途中,杜紧紧抱着苏,并向苏暗示了自己的爱意。

第二事件:

1936年12月17日下午,因上次写生时,杜打赌赢了,她在施嫣然的房间中试着施的旗袍,照着镜子装扮自己。施抱着一堆画卷进来,因母亲让施学交谊舞而抱怨了一番。施称赞蒲老的画并在以后的周末跟随他学画。此时窗外传来爱国口号声,施邀杜

一同加入爱国游行队伍,杜以苏说明天才是游行的理由,不愿去,在施的爱国言论中,杜答应了。在她们偷偷从后门离开。杜和施来到大街上,杜提议寻找苏墨诚,此时,杜独自望见苏,杜却建议和施分开寻找。施离开后,杜加入了苏的游行队伍,苏问起施,杜耍脾气。施在寻找过程中,她在人群中看到管家---李伯,李伯也同样看到了施。施插进学生队伍里,选择逃跑。施在逃跑返回时,却看到杜和苏正聚精会神地喊着口号!杜向施解释着相遇苏不久。施似乎察觉了什么,后杜使诈让李伯发现了自己,施不情愿地被李伯带回家。

不久,游行以遭当局军警弹压后结束,苏与杜坐在小巷内的板凳上交谈了一会,后苏骑单车载着杜去裁衣店,杜再次暗示情谊,苏给予明确(相对)的回应。

杜匆匆地跑进裁衣店时,杜美丽的笑容打动了某富商的儿子---陈德卫。

随后,陈使诈命民叔以做衣服为由让杜父离开裁衣店,陈拿着衣服,以衣服裁剪有问题,再次回到裁衣店中相见杜,杜邀请陈进餐,陈答应,由此达成进一步结识杜的目的。

第三事件:

淞沪会战发生后,上海一位名画家蒲老先生,同时也是爱国人士,他为前线抗日救国筹集资金而在公馆举办义卖画展,施嫣然的家族亦在邀请之列。施邀请杜与苏一同乘轿车前往,苏在轿车内表现得不愿去,但被施与杜劝服。晚宴期间,苏和施、老师三人边喝着酒边欣赏名画。杜独自一人在远处,陈德卫发现了杜并过去和杜聊话,聊天期间,陈发现杜对苏有着爱意,后陈放肆的言论激怒了杜,此时,杜答应了某一男士邀请杜跳舞,结束了他们对话。苏和施、老师三人聊得非常开心,蒲老先生随后邀请施与苏藏画室。陈在远处发现了三人离开大厅,陈命下人去请蒲老先生出来,使得苏与杜同处一室。杜跳完舞后,陈邀请杜跳舞并祈求她原谅,两人舞蹈期间,蒲老回到大厅。在藏画室,苏与施观赏着一幅暗示美好的爱情与情欲的画,两人沉醉在于此。舞蹈结束后,陈邀请杜去品尝蛋糕,故意让杜接近蒲老先生,使得杜发现了苏与施不见了,杜询问蒲老先生得知两人在藏画室。拍卖会开始了,上海名流富豪争相购买画卷。陈伴随杜去藏画室,发现施和苏衣衫不整,陈亦非常惊讶,杜随后跑出去,苏与施追了上去,可找不到杜,后来,施得知了苏与杜的关系,她懊悔不已!

第四事件:

淞沪会战进入尾声,日军登陆上海内滩。施父实际上是爱国人士、民众医疗兵的发起者,正在家中开着会。李伯安排好逃离上海的事情后,回到施家,苏的父母亲均在现场,施父提出希望年轻一代离开上海前往香港。李伯等人带着年轻的一辈离开。

陈德卫出现在裁衣店,利用谎言恶化苏、施、杜三人的关系,以此诱导杜陪同他一起去英国,杜选择和父亲与陈一起离开。

施和苏来到裁衣店,却发现杜已经不在了,施回去安全区等候,而苏则去寻找杜,两人含泪离别。

杜父为了杜能获得安全,一路陪伴杜去码头,在上船前,杜父选择留下,告知杜,他要陪伴已逝去的杜母,其真实原因是陈告知杜父,没有多余的船票。

苏在寻找杜的期间,苏遇见杜的父亲,他得知杜已经随陈德卫离开,苏在清楚了杜与施已经安全的前提下,毅然选择前往战争区。他在医疗营相遇母亲,他来到战地,和父亲一同救助受伤的中国战士。在救助的过程中遇害。

第五事件:

抗日战争期间,李伯与年轻一辈去了香港,施得了一场大病,在大夫看病的过程中,施知道自己有了身孕。而杜在英国期间,与陈结为夫妇,过着富裕的生活。

自此之后,施在香港怀有一个儿子,名为施文怀,施在香港等待着家人与苏墨诚的消息,可是却杳无音讯。

第六事件:

1957年,陈德卫在一场重病中去世,杜方玲继承了丈夫的财产,并返回了上海,购置了宅院。

偶然的一次,杜来到浦东酒楼,文怀替杜倒茶,杜望见文怀,杜

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苏墨诚。她为了接近文怀,买下了酒楼。在发薪水期间,杜提升了文怀为大堂经理,由此两人相识。施的病情加重,文怀为了筹集3000块,像酒楼借钱,杜拒绝,后以私人的身份借钱给文怀,约文怀至家中见面。杜以金钱诱惑文怀,文怀为了这笔钱财,不得不和杜保持了不道德的关系。施的病情因此及时得到救治,身体逐渐康复。最后一次,文怀和杜交易结束,文怀发现了杜房间有一张照片,照片和母亲收藏的照片一模一样,只是母亲的部分被撕掉。文怀在李伯口中得知杜与母亲的关系,留下一封信给杜,然后离开了上海。

施从医院返回家中,发现床头有一些钱,施在疑惑之下去文怀房间,发现文怀不知去向,衣服等物品也被带走,衣柜里藏着自己的画卷。施急忙喊李伯去寻找。

杜早上看到信封,明白了一切,知道了文怀是苏和施的儿子。杜赶忙打电话回酒楼,询问文怀的地址,便匆匆忙忙赶去施家。

李伯返回家后,杜出现,施下楼碰见到杜,明白了自己治病的钱是杜通过文怀给予的,施不断向杜询问文怀的去向。杜表明是来寻找文怀但并不搭理施。后施激愤之下指责杜,墨诚因寻找杜而死,而如今文怀也因杜不见。杜此时情绪复杂,伤痛欲绝,在杜再度询问文怀的去向,杜拿出信给施。施通过信,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文怀在知道杜与施的关系后,连夜返回家中,找了李伯了解事情真相,他决定离开,把最后一笔钱留给施并见最后一面,同时在信中托付了施给杜之后,离开上海。

第七事件:

施嫣然病倒后,在杜家的家中休养。杜方玲时常来探望病倒在床上的施。施醒后得知自己身处杜的家中及文怀离开了,情绪非常激动,执意让李伯带其回家,并让李伯去寻文怀。但由于施身体太差,无法行走,只好留在杜的家中,而杜方玲则命人寻找文怀。施休养的期间,杜经常亲自送药给施。李伯去世时,施因为文怀曾经的一句话,逐渐放下了和杜的恩怨,逐渐二人关系变好。

这些年来,文怀一直寄钱到杜的家中。

杜与施在街上、家中甚至也看到苏的影子,她们逐渐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黄昏下,二人坐在阳台上交谈并回忆过往的青春岁月,以及关于苏墨诚、施文怀的一切。杜喝了有毒的糖梨水而离世,意为先施一步去寻找苏墨诚。施默默地流下泪眼,望着杜。随后施从衣服口袋里拿出当年杜丢掉的发夹,施把发夹帮杜戴上。

施望着黄昏的天空,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画面,墨诚骑着单车过来,把发夹递给了嫣然。施把桌上的糖梨水拿在手上,望着天际,出现了文怀、施、苏、杜四人在桥边行走,渐行渐远。

-------------------------------------------------------------------------------

佛曰: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心处总有一方难以磨灭的印记,历经世途沧桑后,那城,仍旧是不变的归依,我挚尽今生所有匿念,以念续缘,再亦难灭。

---归城

2015年7月12日

午后16时45分

一稿修改版完成

陈米森

标签: 爱情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