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集电视剧

国民伦理道德建设的最佳教科片

孔子

编剧: 杨雪舞

(审核资料)

(18664083981 Y[email protected]



目录

一、我为什么要向国人推荐《孔子》…02

二、故事大纲……………………………07

三、剧本第一集…………………………12

四、编剧简介……………………………37

五、主要人物小传………………………38

一、我为什么要向国人推荐《孔子》

我的《孔子》2010年出版,2011年再版,一度斩获当年“新华销售榜”前五。而其时,书市的《孔子》可说是成堆。有钱穆、胡玫、孙孔健、孔祥骅、吴甘霖、陈清华等大名人写的十余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孔子》独有这么好的销量,无疑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然而,令人兴奋的,还有来自媒体的好评。徐州日报20100628期说:杨雪舞的孔子“ 是一个世间充满最多爱心的人、一个于国家充满无限忠诚的人、一个盼望大同世界、黄金时代早日到来的人……”孔子之所以成了圣人,“ 是因为他在人生理想的坚持上、在追求学问的努力上、在对待挫折的乐观上、在反省自我的无情上,做得都比我们多一点、好一点”。农村信息报2010、0710期称:杨雪舞的《孔子》给人“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的孔子。”新疆都市报则呼喊道:失望时,读(杨雪舞)的《孔子》吧!孔子坚韧刚强的性格一定能充实你的梦想。”“真实的孔子到底是怎样的?在《孔子》(杨雪舞著)一书给了我们答案。”

……

除却这些喜欢我《孔子》的评论人,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个读者发出的声音:

淅江韩雅微女士于2011年01月12日在阅读评论中写道,“在没有拜读完杨雪舞长篇历史小说《孔子》之前,我对孔子虽敬却不能近,虽爱却不能亲。杨雪舞长篇历史小说《孔子》,让我心目中的孔子从高高的神坛上走到了我的身边,走到了我的眼前,也走到了我心底的深处。”

一个叫张煜召的学生家长读了《孔子》后,不仅推荐给儿子也推荐给他们班上所有的同学。她于2011年02月05日在网上写道 “杨雪舞的孔子激励着我们排除和战胜一切障碍和困难,向上向善向美向真。愿我儿张煜召及所有乐于向上向善向美向真的孩子们寒假里都能把《孔子》读一遍,读几遍……”

张煜召的老师丁志敏知道后留言回复:“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够像您一样精读经典并引领着自己的孩子感悟经典,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会受益匪浅,教育也就不那么苍白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张煜召看问题比其他孩子要深刻许多。”

另有位读者,于 2010-2-3 0:00:00在当当网上评说:“ 看完电影《孔子》(胡枚的)后,在电影院门口看见这本书(杨雪舞的《孔子》),从卓越买回来看,很不错哦。不是剧场版,但是详实的记录了孔子一生,句子写得古典且通俗,电影剧情与本书后半部内容重合。个人以为,在传记类中同品相比已是质量比较好的作品,至少作者撰写动机单纯,态度谨慎严肃,能把圣人不可妄猜的人生,用流畅的白话完整细腻古典的呈现出来实属难得。”

……

有媒体的认可,读者的喜欢,特别是有很好的社会效果。近十年来,我一直在琢磨孔子,做着把《孔子》变成电视剧,让更多人来了解他的工作。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关乎民之福祉国之启运,绝对是值得我用毕生的精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孔子处在一个“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春秋时代;他自已的祖上曾是显赫的帝王或重臣,孔氏一族,是华夏无可比拟的第一贵族。遗憾的是在他三岁时随着父亲的去世,只能与母亲落进极度贫穷的市民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深解下层社会的孔子产生同情民众的仁爱思想;在对西周“太平盛世”极其向往的同时,他痛心疾首眼下乱世。于是乎,顶着破落贵族头衔的孔子,在诸侯征伐不休的春秋之季,踏上了为“复礼”而奋斗终身的道路;在短短的一生中,竟然做成了三件天大的事情:一件是开创了中国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体系,让穷孩子也可以读书。二件是创立了儒家思想,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提供了精神食粮,成为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三件是整理古代典籍,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有如此作为,使得孔子刚去世,便被鲁哀公仅诔为“尼父”;之后的汉、北魏、隋,封号愈敬且尊,唐代尊为“先圣”,宋时加称为“玄圣文宣王”;之后,元武宗海山再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朱元璋“尊儒优渥孔氏”、清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尽管,1915年9月的新文化运动,举国提出打倒孔家店;1974年的批孔运动,全民在表面上都彻底否定了孔子。然而,二千多年来,已然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的孔子精神,早已流进华夏儿女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金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教观;“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的孝行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执两用中”、不罔不殆、不狂不狷的中庸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己然成为凝聚炎黄子孙的共同信仰,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荒芜中显露出点点绿叶葱茏,让人在感动中看到希望……

我读书虽多,却无能读外文,从能找到的关于孔子的译文看,现今已经2560多岁孔子,在国外一直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姿态,广受拥抱和赞美。据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推测:“早在公元2世纪,关于儒家的一些传说已经传入欧洲。"在西方哲学启蒙运动早期,当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思想来推行他们的主张。孔子的仁政爱民思想,在西方国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苛政猛于虎”这句话,曾经一度成为执政者的统治警句。法国的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甚至挂孔子画像于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西方传教士们听说了孔子的事迹,称孔子为“世界的拯救者”,极力主张罗马教廷将他列入基督教的圣人中。在第一届诺贝尔将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80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尊为十大之首。

很显然,孔子之所以能享誉世界,弥久日隆,主要是他用毕生精力打造出仁、义、礼、孝、德、中、和等诸多儒家精种,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金铭。传统的中国得以壮大并辉煌于世界民族之林得益于是,世界人民对孔子的崇敬主要也在于此。

伏尔泰就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因为“世人若行孔子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更是被写进了1795年法国宪法部分条文里。不仅法国人对孔子在道德上的建树祟拜得五体投地, 美国人同样如此,总统里根就曾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当今中国,物质财富已居世界第二,迫切需要的,应该是精神上对世界的引领。而我们的现状呢?却还没有在解体了的旧道德体系废墟上,重建出一种让所有国人都融入血液中自觉遵循且能为世人所接受的新道德体系。从世界的层面看,我们似乎再次面临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将从什么地方寻求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道德的重建,在精神上引领世界?答案是十分明显的。

孔子被尊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影响着国人的思想、生活乃至所处的环境,长达两千多年经久不息,这是一种成功;孔子的思想传遍世界,并产生广泛的影响,这是最大的成功。面对在道德上有如此巨大成功、令世人祟拜得五体投地且弥久日隆的孔子,我们不应该让他一直地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没有作为,而是要将其有价值的种种思想特别是道德的成功,作为整合现代先进思想的一种资源,使其由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进一步发展为世人归心的集结号,让中国精神对世界发挥引领的作用。

尽管如此,孔子也是个有影子的人而不是神,其丰碑的背后是有暗影随形的。孔子的弊病不少,最大的:是主体强调君尊臣卑,属于臣民文化,对于当代需要倡导的公民文化是有阻碍和破坏作用的;而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则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对官本位、权力等级的强调,又禁锢了人的能动性;孔子极端的忠孝贞,对人性是有束缚甚至扼杀的;他那种“爱亲”之仁、“利国”之仁,又因其内在矛盾致使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掉入两难境地……更甚的是:孔子的诸多缺陷,虽经两千多年,受过系列革命和运动的批判打倒,却仍然顽固于不少人思想观念之中,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一种非常不好,甚至是阻碍破坏的作用。

在中国继孔子之后漫长的二千多年文明的进程中,孔子不仅让读书人言必称之,更是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的细节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象征。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无论是其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都是有许多人在坚持且己然成为信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孔子呈现在世人面前,相信世人的智慧,能如孔子一般:“见贤思齐,见不贤弃之”。 依靠全民族的力量,利用好孔子这个思想资源, “返本开新”、“创造性转化”、“综合创新”……使我们的精神实力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突飞猛进,对普世价值观的铸建有大作为。

在进一步琢磨孔子的这几年里,我清楚地看到,孔子的弊病确实不少;只不过在许多方面,还是因为人们误解了孔子,或者是故意扭曲他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的。譬如说:

孔子的忠君,是对皇帝作为一个制度的忠诚。在孔子眼里,皇帝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代表一整套原则、制度和礼仪。这套制度通过皇帝个人来体现,犹如现代总统制社会的总统职位要通过总统个人来体现一样。所以孔子的忠君,是对这套既定的原则、制度和礼仪的忠诚;如果皇帝的行为违背了这套原则、制度和礼仪,他就会提出批评,甚至反对弃而离去。这种事,孔子不是嘴上说的,而是落实在与大王打交道的系列行动里。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确实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只不过孔子之礼的核心是“敬”,即与人相处时首先要看到对方的优点,对人怀有敬意,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把敬意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然后用同样的方式来反馈,这样的相处彼此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等。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都是从探究自己想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来达到认识人类,解决社会问题的,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己琢磨自已的总结。他了解人总是从认识自己入手,先要对自己有办法,才知道人是怎么回事,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是孔子一生行动的一个信仰。

我要向国人推荐《孔子》,除却上述理由,就个人而言,还有是对“传统”的一个更深了解,早在1995年我出版的《为人之道》这本书我自己亲笔写的“前言”中,就有这么一段话:

固定并流传下来的东西源远流长,势力庞大,人们谓之曰“习惯”或“传统”。

勿庸讳言,任何能传统的东西都有它的精妙所在,不然就不能传统,就不能“习”下来且成为“惯”。如此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合理、一种势力、一种生命力!

然而,新生的总要老迈,总要死亡,总有必须放弃的时候。好比一棵树,传统的久远了,原本全新的嫩绿,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枯枝败叶。于是,需要剪去、修整,或是部分的扬弃部分的嫁接。

人类存在了好几千年,再有的东西似乎都曾经有过,或是有类似过的。

因此,任何所谓全新的东西,实际上都有旧的痕迹,而创新的一条最简捷最省力最易获得成功的路,还在于在传统中挖掘,或是在传统的枝芽上重新嫁接,或是在传统的树林里寻找,培植新的幼苗。

现今不少人都有世风日下之感慨。暴力事件的增多,自私观念的膨胀,虚伪君子的普遍,等等这些,都是世风日下的内容,而消除这些内容的另一个有效的方子,便是众人的明理与成熟。

传统是一种理,更是一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成熟有余,新嫩不足的东西。因此,我的笔头滑向传统,希望能从中寻出这些于新嫩的成长壮大有价值的东西,与我的读者们共同走向明理与成熟。

……

二、《孔子》故事大纲

公元前六世纪时,周王朝开创者原本为维护王朝安全而分封的诸侯国大王们,一个个为了一己的私欲,已经相互征战了多年;王朝早没了高高在上的统治权力,甘简公甚至在朝堂上胆敢剑指周灵王的的爱卿老子;发展较慢的诸侯国,均已处于被灭或将被灭的境遇中;战乱中的老百姓,饱受沉重徭役、兵役、无辜杀戮之苦难,于水深火热中挣扎……

老子被迫往鲁。幼而失怙掉进极度贫穷市民里的孔子,顶着破落贵族的头衔,埋头诗书典籍,在诸侯征伐不休的春秋之季,发誓要通过“复礼”来结束战争,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这年孔子十七岁,经好友懿子父亲的介绍谈妥了宋国的一门亲事,可当他一拖再拖终于接回了新娘后,亲娘却不幸离世。悲伤之余,孔子渴望像母亲那样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解决小两口的生计问题。他去猎鸟捕鱼,却因于心不忍连连失手;有好友推荐去做羊官与委史,又因一些原则的坚持被撤职。原来善良而又坚持原则的人,要活下去也这么难?孔子正发愁,有季大夫相聘;可高薪沒拿几天,再因季氏越礼孔子婉拒放弃高薪。

“文王操”让孔子忘忧长达三月之久,惠姑不得不直言家中又没了饭吃。孔子从沉浸中醒来,内疚愤懑,在暴风雨中痛斥自己、为自已叫倔。懿子、南宫容与司马牛的到来,使孔子困顿的生活有了转机。看到自己多年的苦学能为人授业解惑,又能解决自已的生计问题,孔子心中豁然开朗,开门办学。一时间门庭若市,孔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尊敬。

可就在这吋候,鲁昭公不满苦于陪臣季氏的专权奋然伐季,结果却被三恒联手战败逃往晋国。孔子一直以来心忧天下,曾两次请教老子天下如何治理,请教郯子如何做官,又拜师襄为师学琴领悟文王治天下之理……多方求教之后的孔子越来越相信:唯周礼能使下不犯上,君臣民各守其责使天下太平。

孔子原想以这样的理念去影响昭公,所谓“先从一个诸侯国‘复礼’,然后渐渐地扩展开去。”可现在昭公逃命去了,鲁国当权的已换成陪臣季氏等三恒。孔子于是要去寻求一个可以作“礼”榜样的诸侯国来施展自已的抱负。他安排好学校事宜,带了十多个学生驾牛车北上齐国,试图先说服曾对他非常敬重的齐王“复礼”。

谁知道齐景公虽敬重孔子,却不想实施孔子的治国理念,只是把孔子好好的供养起来装点自己敬贤的门面。生活优裕的孔子万般苦脑,又有齐相晏婴出于忌妒不断设计加害。孔子虽有应对之法,却因晏婴能帮助齐国他不愿反击。

孔子倍受煎熬地在近距离观察齐王后,感到齐王还不及季氏讲“礼”。此时客居异国他乡的昭公已死,季氏迫于大族与临国的压力已在昭公的儿子中挑出姬宋来做国君(称定公)。孔子想去影响季氏,帮助只能看季氏眼神行事的定公重掌实权,于是归鲁。

谁知道,赶跑鲁昭公的季氏只顾享受美食美女,政务渐渐落入野心悖悖的家臣阳虎手中。而定公又太过柔弱,惮于季氏不敢有所为。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孔子打消为官的念头,一心从事教研事业。

越来越多子弟从各国赶来,投奔到他门下。孔子的声誉,日渐高隆。与此同时,阳虎的势力也越来越大。小人得志,胆大枉为。阳虎剑指三桓,欲取而代之。季桓子被阳虎追杀,眼看丧命。关键时刻,孔子出手不凡,设计让懿子救了季氏。阳虎逃窜,季氏归来,恭请孔子出任中都长官。

中都一年,孔子教民以仁德,又帮助修路搭桥,致使民心大变,贼乡变得道不拾遗。孔子荣升大司寇。当时齐强鲁弱,齐侵吞了鲁国一些田地。定公想要索回,却遭齐王相约“夹谷之会”。眼见定公将要犯险,鲁国会失去更多的利益。孔子挺身而出,舌战齐臣,智胜齐王,一洗前耻,为定公夺回被齐占去的土地。定公深敬孔子,委其暂行相事;其子弟,也被王室和大夫争相任用。

孔子有幸辅佐定公,一心想助他恢复君权,不再仰三恒的鼻息。经过周密计划,孔子实施“堕三都”的战略以削弱陪臣权势。坐镇帏幄的孔子调兵遣将,眼看大事将成,半路上杀出他的学生懿子,至使“堕三都”之谋功亏于篑。

三桓发觉孔子要恢复君权,聚在一起来打击孔子;齐国害怕孔子参政鲁国强大,与三恒联手对定公实施美人计离间其与孔子的关系。孔子看在眼里心急如焚,奈何定公再不肯见他。

孔子在鲁国身处险境又无法施展抱负,于是再次远遊去到卫国。卫灵公与齐景公一样,在访鲁时对孔子表示了格外的敬重与赏识;可当孔子来到卫国后,却只给孔子很好的俸禄,并没有重用孔子。

在卫国,孔子见到了十年前偶遇的南子。此时的南子已成了卫灵公的夫人。早年俩人都有好感,如今相遇更是眷眷不舍。因灵公只好男色,南子位尊却苦不得其实;因灵公对孔子只是叶公好龙,抱负无法施展的孔子生活优裕却苦其心。俩人的苦楚,相互心知肚明,却不能一吐心曲。直到谈及儿女教育,孔子才得一吐为快言之不停。

孔子与南子的交往虽说光明磊落,却还是流言四起,甚至连最爱老师的子路,也指责孔子不该去见南子。失望痛心委屈的孔子,只好离开卫国,赶往陈国。

陈愍公盛情相迎,恭敬倾听孔子“礼治”的大道理;嘴上大嘉赞许,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情。孔子很快明了卫灵公心中的秘密,知道愍公绝不会重用自己,只好率众又回到卫国。

卫灵公曾派人偷听孔子与南子的谈话,他敬重孔子的人品,知道孔子的委屈,为此比上次更热情地接待孔子。子路恭喜老师这回定受重用,孔子的希望也是蛮大的,师生们高兴地开起玩笑。结果,难堪等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才清楚灵公并没有重用孔子的意思。

孔子与弟子们盘点天下诸侯各国,感觉无论那一国都难有卫国重用孔子的可能性。正不知该前去哪一国施展政治抱负时,有楚昭王派人来请孔子。孔子眉飞色舞地向弟子们介绍自己与楚昭公的交往,历数楚昭王的种种长处,宣讲了自己的治楚方略。众弟子惊叫声声,抱着一到楚国就可获得重用的心情,催孔子急急奔楚而去。

谁知孔子师生都空喜一场,待他们辛辛苦苦踏入楚地时楚昭王刚刚死去。新立的惠王好不容易熬成婆,只把心思放在他一直渴望得到的权色享用上;当孔子绘声绘色地对他讲授治国之道时,惠王竟以悠长的鼾声回应。孔子绝望已扱,憾憾然率弟子离去。

华夏大地,诸侯国林立,孔子该往何处去?一辆老牛车驼着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途经卫国时,碰巧卫灵公刚刚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和孙子们,正为夺王位而大战不已,看见孔子,纷纷恳求他帮助自己。

面对卫国出现的政治动荡,弟子们都认为是天赐良机;一个个都摩拳擦掌,都想乘乱介入卫国政治的权力角逐,为孔子争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孔子却不以为然,说这样做与他推行的“礼”相违,不是一个仁者该做的事情。弟子劝他不动,急了甚至拿南子的荣辱安危来说服孔子。孔子去见了南子,表示了歉意,也表明了心际。南子很是理解,盛赞孔子坚持以礼立身,不做自己痛恨的事情。

孙子很快打败儿子做了大王,请来孔子委以重任。这对孔子来说自然是个天赐良机。这么些年来,孔子在一辆破牛车上颠簸游离,为的就是能得到这么个结果;没想到如今鸿运当头,他却摇头回避。这孙子是篡位得到的王,孔子不能替“违礼”忤逆之人做事。

放弃在卫国可以拥权的机会,孔子正考虑该往何处去,刚好冉求来说,季桓子死了!孔子挽惜之余,明白这是个帮助定公夺回君权的绝好机会,于是赶紧回鲁。可是到了鲁国才知道,定公也死了!而接他位的儿子哀公,更是软弱不堪,国事全由三恒们在打理。

孔子这时已经明白,自己此生再难参于国事,虽然悲伤,恢复周礼的梦想却更加坚定。此时的孔子已然看到,国体之大事看似由君王来主持,实则是由臣民素养维系的。于是乎,他回到久违的讲堂,一边教学一边主持搜集整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孔子要使“六经”成为本,能够一代代传下去;让他的王道仁政,仁义礼智信勇的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到头来促成礼义之邦的形成。

早在孔子列国之遊中,孔子的夫人去世;就在这段时间里,孔子先死了儿子,紧接着又死了爱徒子路。孔子忍住巨大的悲伤,一边努力地推荐学生们去各地做官,发挥影响;一边自己夜以继日,不停地工作。他刚停下来,就已经睡熟了,昏昏沉沉地一睡就是三天。学生们闻讯纷纷赶来,近千人守候在他的堂前。

孔子醒后招见子贡,告诉他现在不想说话了;子贡很着急,“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自言自语,“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孔子说到这里,离开人世。

是啊!地球离开了谁都会照样转,只不过人的智慧是缘于吸收了前贤好的东西,谁能够一边吸收一边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世界就一定属于谁!

三、《孔子》剧本

(初稿)

第1集

1、春秋战国图。

风烟四起,诸候国间,相互征战。

画外音:

周王朝是中国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到公元前六世纪时,王朝的开创者原本为维护王朝安全而分封给宗族、功臣的诸侯国,为了一己之私欲,已经相互征战了多年。在几百年腥风血雨的弱肉强食中,较弱的小国,都处于被灭或将被灭的境遇之中……

2、晋国先后攻虞与虢俩国,攻城掠地,士兵被杀死、百姓被杀虏,哭爹叫娘、惨不忍睹……

3、在春秋战国图上标志出周都洛邑。

4、【 周灵王王宫 秋 白日】

晋、楚两国使臣来见,傲慢无礼。

灵王一脸无奈的样子。

甘简公谦恭献媚,老子欲语,周灵王以目阻之。

画外音:

伟大的周王朝,此时早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统治权力,奄奄一息。

5、【鲁国孔子家中左间 秋…凌晨】

墙上挂着的八卦图,孔子一边观摩一边琢磨,嘴里不时发出一两句呓语:它究竟要告诉我什么呢?为什么这样排列?

孔子盯着八卦图后退几步,在屋里急急地转了几圈,又回到八卦图前,一边观摩一边琢磨……

画外音

孔夫子就是出生在春秋战国时将要被灭的鲁国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里。乱世中的孔夫子,不愿看到战争对人民的摧残,更不愿看到战争对原本社会秩序的破坏,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结束战争,维持原本的社会秩序。于是,他进行了穷其一生的劳累奔波。

6、【鲁国郊外 春……上午】

孔子与南宫容、颜路、子路等告别,目光一一扫过他仨人:“学堂就交给您们几个。”

7、【北上齐国的途中】

一辆马车孤零零地在泥道上前行。

孔子充满希望地瞅着远方,

车上的几个学生,表情各异。

8、【鲁国郊外 春……上午】

送行的南宫容、颜路、子路等十多个学生翘首北方……

9、【北上齐国的途中】

孔子的马车越走越远。

画外音:孔子的一生,为了统治者与百姓能享有和平安宁,至死不悔地为他那“维持原本社会秩序”的信仰而学习着、奔走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秉持这么种生存态度走完一生的孔子,死了之后名气越来越大、广受世人尊敬。

孔子刚去世时,鲁哀公仅诔孔子为“尼父”;之后的汉、北魏、隋,封号愈敬且尊,唐代尊为“先圣”,宋时加称为“玄圣文宣王”;之后,元武宗海山再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在国外,孔子也早为欧洲名人,享誉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在西方哲学启蒙运动早期,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行他们的主张。法国的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甚至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因为“世人若行孔子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他挂孔子画像于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

10、【北上齐国的途中】

孔子的马车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11、【周灵王王宫 秋 白日】

晋、楚使臣长笑而去。

甘简公举剑挥向老子。

12、【画面 从白日到晚上再到凌晨】

鲁国都城曲阜的东南,孔丘显赫远祖的墓地,其中有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房子的前面,绿草铺地、野花点缀;房子的后面,苍松翠柏、青竹古藤。房子前面的绿草野花间,横亘着一条可以平行两辆马车的墓道,两端都有一个石牌坊。

画外音:这两端的石牌坊被称之为阙,因此这里取名为阙里。孔子从三岁时便随母亲搬到这里,他今年己经17岁了。

13、【孔子家中 秋…清晨】

颜征在从右间走出来到左间,在门前驻足听了听,轻轻地走出屋去。

14、【周灵王王宫 秋 白日】

甘简公的剑尖离老子近在咫尺,老子不避不让,静地瞅着他。

周灵王惊慌的声音:“不可!”

甘简公回头看看周灵王,一脸的不高兴。

周灵王央求地:“就免去他的守藏室史之职吧。”

老子抬眼去看周灵王。

灵王垂下头去。

甘简公的剑逼近老子。

老子的双眼还是看着周灵王。

甘简公倐地扬起剑……

15、【孔子家中左间 秋…清晨】

孔子紧皱眉头。

墙上挂着的八卦图

孔子呓语般地的声音:我怎么就这般没用,怎么就不能揣摩出它的意蕴呢?难道要等到明天!

孔子两眼突然睁大,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明天,明天我该去宋国,接回我的新娘……”

孔子的目光投向窗外。

远处模糊一个亓官氏的身影。

16、【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与亓官氏舅父一前一后走到里间,相对坐下。

亓官氏送上茶来,亓官氏舅父看一眼她转向亓官:“孔丘家‘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礼都办妥了?”

亓官:“都办妥了。”

亓官氏舅父:“就差最后‘亲迎’这一礼了”

亓官:“就差这一礼。”

亓官氏舅父:“这么说孔丘今日出门?”

亓官:“说好是今日出门。”

亓官氏舅父:“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啊!您怎么就想到把女儿嫁到鲁国去,嫁给孔丘这小子?”

17、【孔子家中左间 秋…清晨】

孔子灿然地笑着,很快又变得严肃起来:“我怎么能在读书的时间,去想男女的事情呢?孔丘,你太不像话了!”

他慌忙回到桌前,双手捧起《易经》,目光落在“系辞”两个字上……

18、【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这怎说呢!那日我到鲁国去办点事情,碰巧就遇上了鲁国大夫釐子,不知怎么双方竟谈到了各自的儿女。釐子听我提到自己的女儿,便立即给我介绍孔子,向我讲了孔子的一些事情,说他对孔子的印象一直非常好。”

亓官氏舅父:“听说这孔丘父亲早亡,家中一贫如洗。”

亓官:“是啊,是这样,这让我特别看好他。”

亓官氏舅父:“你希望你的女儿去受穷?”

亓官摇摇头:“一贫如洗的家庭出一个连釐子也钦佩的青年,我女儿跟着他是不会长期受穷的。”

亓官氏舅父:“他明天就到这里?”

亓官:“孔丘今天出发,从鲁国到宋国需要三天,应该是大后天到这里。”

19、【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氏站在屋外,屏息听着。

屋里传来亓官氏舅父与亓官的声音:

“待孔丘来到这里。我一定来看看他。”

“您会喜欢他的”

亓官氏点点头,旋即又害羞地捂着脸……

20、【阙里 秋…白日】

颜征在满头大汗地修补着羊圈。

蓝天白云下,一只老鹰在迎风盘旋着、盘旋着,偶尔发出一声尖厉的叫声。

颜征在甩去头上的汗水,抬头去看鹰。

鹰突然间展翅直冲云霄。

颜征在微微地笑着,深情地去看屋内。

21、【孔子家中左间 秋…清晨】

孔子全神贯注瞅着《系辞》沉思。

画外传来颜征在的声音:“飞吧,飞到九天上去。”

目光重新落在《系辞》上的孔子,眉头越皱越紧越皱越紧。他的双目渐渐闭紧,额头上沁出汗来。

突然,孔子睁大双眼,冲出门外。

22、【从洛邑往曲阜的路上 秋…白日】

老子闭着眼骑在青牛上,缓缓前行。

前面传来妇人的哀嚎。

老子双目睁园,拍了拍牛。

23、【阙里 秋…白日】

颜征在满头大汗地修补着羊圈。

冲出屋的孔子看见停下来,一张兴奋的脸渐渐落满愧疚。

他来到母亲身边,拿起一根竹子帮着修补羊圈。

母亲面露愠色地看着他。

孔子“妈,让我帮帮您。”

愠色退去,母亲看着他微笑着摇摇头。

孔子:“我一定要帮您。”

母亲:“不是说好了吗,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事要做。”

孔子:“可是……”

母亲:“回屋里去。”

孔子:“就让我帮您一下,就一下,扎好这个洞。”

母亲的目光变得严厉。

孔子:“妈!”

母亲坚定地摇摇头,汗水摔出。

孔子的目光追逐着汗珠走近母亲:“妈,让我替您擦擦。”

母亲的目光变得温柔。

孔子替母亲擦汗。

母亲挺享受的。

孔子:“妈,您这么流汗,儿子心痛。”

母亲:“您拼了命地读书,母亲欢喜又自豪。(用手轻轻地推开孔子)听话,快进屋去。”

孔子深情地望着母亲。

母亲:“去做您自已最该做的事情。”

孔子恋恋不舍地望着母亲,退后一步,眼睛突然一闪:“看,我都忘了,我是来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的。”

母亲:“说说。”

孔子:“我刚刚琢磨出了一些《系辞》的大义。”

母亲小女孩般地鼓着掌:“这样啊,太好了!待接回媳妇,跟我好好说说。”

孔子:“我现在想说呢!”

母亲:“不是只琢磨出一些吗?”

孔子:“可是……”

母亲:“先去学好今天该学的,别忘了早饭后您可要去相亲呢。”

24、【从洛邑往曲阜的路上 秋…白日】

满地下都是尸体。

一妇人在哭天呛地

老子上前蹲在她面前

25、【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翻开《鸿雁》,默默地读了一遍,眼圈发红,忍不住大声朗读起来: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伴随孔子的朗读,展示出:

蓝天排列整齐的飞鸿,

地下成行结队出征的士兵,

家中需要帮助照顾的老弱病残亲属;

一只只飞鸿随群振羽远去,

一个个士兵被迫离家走进出征的队伍。

展示中,传来孔子的自言自语:

“人毕竟不是鸿雁啊!人是有感情的。这些出征的士兵,怎么可以抛下自己的家中的妻儿老母?又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独处家中、无人照料呢?出征士兵的心啊,该是揣着怎样的伤痛与悲苦!”

26、【从洛邑往曲阜的路上 秋…白日】

老子放眼满地的尸体。

妇人:丈夫战死了,儿子也战死了,都战死了,村里人被杀光了……

她跄跄踉踉地往前走去。

27、【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叹息一声,眼里噙满泪水,抬头对着简陋的屋顶呆望了许久,接着大声朗读《鸿雁》的第二节: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伴随孔子的朗读,展示出:

鸿雁到了泽地,快乐地四处觅食;

士兵们到了国界线,在凛冽的秋风中一版又一版地替国王建筑城垣。

充满希望年青力壮的士兵渐渐变成伤心绝望衰弱病伤。

他们一个个目光呆滞地.眺望着家乡,

家中是劳累饥苦的父母妻儿。

28、【从洛邑往曲阜的路上 秋…白日】

妇人从地上捡起一把剑,对准自已的胸膛

青牛的眼里露出怜悯

老子的眼睁得跟青牛的眼一般大

大叫一声狂奔过去

29、【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长长地叹息一声,眼里滚出豆大的泪珠,读第三节: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伴随孔子的朗读,画面展示出:

诸侯间相互搏杀,

马蹄践踏了庄缘,

无辜的百姓被士兵击杀,

老弱病残在田间劳作,

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母亲的怀里啼哭,

天空中鸿雁掠过,声音同婴儿的哭声一般。

30、【阙里 秋…白日】

颜征在把笼里的鸡放出来,看着它们一只只欢天喜地的,忍不住笑了。她给它们撒了把食,又去给圈里的羊儿添加些青草;抬头看看天上的白云,掉头再看看枝头上的翠鸟,最后把目光停在自家房屋左面的窗口上,轻轻地:“我的儿,读书读到这时晨,该是很累了!”

她快步地往屋里走,快到门前时,放慢了脚步。

31、【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泪流满面的。

颜征在大吃一惊,走上前去。

孔子把《鸿雁》递到她手中。

颜征在认真地看着,眼圈发红。

孔子望着母亲:“贪得无厌的诸侯们,都在为自己的一己私利斗红了眼;得不到自己国家关爱的战士和百姓们,是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同情、理解和帮助他们啊!可是,现如今还有谁来关爱这些可怜的战士和百姓呢?士兵啊,战争中的士兵!百姓啊,战争中的百姓!您们苦不堪言啊!!”

孔子呼喊着,泪水唰唰地往下流。

颜征在掏出一条丝织的手帕。

32、【去鲁的途中 秋 白日】

老子斜倚着青牛晃悠在山道上,一群贼人突然从树丛中跳出。青牛吓得一撩蹄子狂奔,老子伏在牛背上连声呼唤:“别跑,我这里没贼子要的东西。”

青牛仍一个劲狂奔。

33、【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母亲非常仔细地擦净他脸上的泪流,温情的目光在他脸上停了一会,然后轻轻地拥着他,将自己微凸的小额头贴近他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好却已经很宽阔的胸膛里,动情地:“我儿子,我的好儿子,我的宝贝儿子!”

孔子轻声地:“母亲,我能为这天下的苦人们做些什么呢?我能帮助他们做些什么吗?”

颜征在:“你能的、你会的,你现在比任何人都更刻苦地在学习,将来就一定能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到时候,只要你有心,你就一定能替天下做些有益的事情。”

孔子低下头去看着母亲:“我有心,我一定要替天下做些有益的事情。”

颜征在点点头:“书读得累了,最好读一些轻松的诗,这样可以让劳累的心快乐起来。特别是今天,你就要去接回自己的新娘,你最好不要让自己流泪。这会儿,她正在看着你呢?”

孔子低下头去看着母亲:“她正在看着我?”

母亲点点头。

34、【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氏站在窗前,举目眺望远方。

亓官氏母亲从后面走来:“就想他了。”

亓官氏脸儿发红,垂下头去,不好意思地:“我只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子。”

亓官氏母亲:“这是人之常情,你不要不好意思。我要告诉你,听说他仪表堂堂。”

亓官氏:“仪表堂堂。”

亓官氏母亲:“是的,他仪表堂堂。只不过……”

亓官氏有些紧张地:“只不过什么?母亲快告诉我。”

亓官氏母亲:“他家已衰微,生活有些拮据。”

亓官氏似乎松了口气。

35、【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她真看着我?”

母亲点点头:“这是一定的。”

孔子:“你怎么知道?”

母亲:“这是有过做新娘经历女人都知道的事情。”

孔子:“这样!我再不会流泪了。”

母亲吃惊地望着孔子:“再不会……难道你一直在流泪!”

孔子真诚地点点头:“看到战乱中受苦的士兵和百姓:我的泪每天都在心里流,现在流出来了,心里反到舒畅许多。”

母亲一声长叹,禁不住也流出泪来。

孔子掏出手帕,替母亲擦泪。他仔细地擦着,目光停留在母亲斑白的鬓发上,有些激动地:“母亲,你手上的茧子还没有褪去,美丽的脸庞又被终日的辛劳蒙上了一层疲惫,现在连鬓发也斑白了。我这个做儿子的,什么时候才能将疲惫从您的脸上擦去,使你的鬓发变黑呢?!”

母亲微微一笑轻松地:“待你成家立业,母亲自然就可以享福了。”

36、【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氏站在窗前,面带微笑,举目眺望北方。

高天山水间,回荡着亓官氏的自言自语:

“生活拮据算什么,就是一贫如洗,又有什么可怕呢!只要他是个君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44、【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一字一字地:“成…家…立…业!”

母亲:“对!成家马上就要成为的现实。待到傍晚,你就出门去;三天之后,你就可以迎回你的新娘。

孔子:“新娘,我的新娘。”

母亲:“哎!这日子过得也真是太快了些,转眼间,我们娘儿俩就在阙里住了14年;刚来时3岁的孔丘,马上就要成为新郎。”

孔子:“母亲,我听外婆说,你若不搬进阙里,就不会有白发,是不是真的?”

母亲沉默不语。

孔子坚持地:“母亲,你为什么要搬到阙里来呢?”

母亲:“为什么……”

37、【叔梁纥府第厢房里 秋 晨】

颜征在抱着三岁的孔子,在窗前一边缓缓地走来走去,一边教他读诗:“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

怀中的孔子,发出稚气地:“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颜征在:“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孔子:“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颜征在瞅着小孩那两片小唇,欣慰中有种掩饰不住的焦急;她偶而举目探望着窗外凋蔽的百花,尔后又抻耳偷听着窗外凄凄的秋风。

38、【叔梁纥府第 秋 晨 】

孟皮一瘸一瘸地奔跑,唇上留点儿鼻涕。到窗前后,他用肮脏的手背擦一把肥大的鼻子,双手紧抓住窗沿,睁大眼睛隔着窗呲牙裂嘴地喊:“姨姨,姨姨!父亲让你带上弟弟,快去!”

颜征在“哦!”了一声,抱紧小孩,急步拐过照壁,跨出大门。

凄凄的秋风,放肆地嘶鸣着,玩童般地卷起一摞飘零的碎叶,朝她身上扔过来。

颜征在眯起大眼睛,使劲地抬高右臂,尽可能地遮住怀中小孩鲜嫩的脸,撒腿朝正屋跑去。

画外音:她名叫颜征在,是叔梁纥的小妾;怀中抱着的小孩名叫孔丘,是她18岁时与68岁的叔梁纥生的儿子。

39、【叔梁纥府第正屋 秋 晨】

叔梁纥平躺在床上,一双大眼睛凸凸鼓鼓地瞪着;颜征在在门边见了,伤心万分地看着他。

画外音:

叔梁纥本是殷王室的后裔,自他那在宋国做大司马的五祖孔父嘉在宋太宰作乱中被杀,逃到鲁国的后人便降为一般的士人,叔梁纥通过自已艰苦地努力,才又争到陬邑大夫的名位。

施氏使劲地推一把颜征在,厉声地:“快去,把那双凸凸鼓鼓的眼睛阖上。”

颜征在疾走几步来到床边,放下孔子,跪在床前,望着叔梁纥,泪水沽沽地往下流。

孔丘看到床上的父亲,费力地往床上爬。

施氏又使劲地推一把颜征在,更厉声地:“快点,把他的眼睛阖上。”

颜征在把孔丘抱在身边,伏在叔梁纥的身上,伤心地哭了。

画外音:嫁给叔梁纥,是颜征在自愿的。在颜征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叔梁纥是个朗朗英雄,对他非常崇拜。四年前,当叔梁纥来她家提亲的时,姊妹们都嫌叔梁纥年纪太大了一些,独有排名老四的颜征在当场表示愿意出嫁。可是,好日子实在是太短了一些,还刚刚四年的时间,叔梁纥就这么去了。

40、【叔梁纥府第正屋 秋 晨】

施氏气呼呼地在后面瞪着颜征在,再一次更加厉声地喊道:“不要哭了,把他的眼睛阖上!”

颜征在止住了哭声,抱起孔丘,跪倒在叔梁纥的床前,轻轻地:“夫君,小妾一定将孔丘培养成人、光大门庭,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你就放心地去吧!”

施氏满脸怒气,一步上前正要发作,只听得颜征在的声音远远传回,叔梁纥那双凸凸鼓鼓的眼睛正在缓慢地阖上,屋子里分明地起了一阵咝咝入侵大地的响声。

施氏一张霸气的脸上露出恐惧,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嗔目结舌地站在那里。

颜征在看着丈夫闭紧了眼睛,长长地舒了口气,将目光从丈夫闭紧了的双眼上移开,望着面色肃然的孔丘,喃喃自语道:“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你的父亲,就一定会言而有信!”

41、【叔梁纥府第 秋 白日】

颜征在正教孔丘读诗,窗外施氏在骂孟皮。

颜征在轻叹口气,看看孔子,又看看窗外。

儿只鸟儿在窗前的树枝上跳跃着、呜叫着。颜征在看着、思考着,抱起孔子,走出门去。

42、【鲁国曲阜街上 秋 白日】

颜征在抱着孔子急走,迎面来的是一队执戟的季家军,迎面来的是一群临国逃难的男女,一个个衣不蔽体、面黄饥瘦。

一个小女孩,含着母亲的乳头吸不到奶,终是哇哇大哭。

颜征在从怀里掏出个饼递给女孩的母亲,看一眼匆匆离开。

43、【颜襄府第 秋 白日】

颜征在:“我想,要教好儿子,首先就是要给他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把儿子放在不好的环境中,就如同将幼苗插在盐碱地中一般,不但长不大,还会过早地枯萎死去。”

颜征在母亲:“你搬出来吧,搬到你父母这里来吧。把孔子交给他外公,让他外公亲自来教他。”

颜征在对母亲深深行了个礼:“感谢母亲。”

颜征在又对父亲深深行了个礼:“感谢父亲。”

她稍一犹豫接着说:“我想请父亲亲自来教孔丘,但是我想搬到阙里去住。”

颜征在母亲:“阙里,那可是墓地,不行、不行!”

颜征在将母亲的手轻轻地握住自己的手心,望着母亲惊愕的一张脸,继续谈着自己的、在母亲看来是惊世骇俗的看法……

44、【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拥着颜征在:“母亲,我的好母亲!谢谢你!”

颜征在:“你不要感谢我,要感谢你的外祖父。若不是他的支持,我们孤儿寡母才能够如愿以偿地搬进阙里,搬进这三间昔日守墓人的旧屋。是他对你的教育,你才有了钻研学问的基础。”

孔子:“是啊,我的外祖父,他真是太伟大了。少时没有他的教育,我现在恐怕读不憧《鸿雁》这样的诗。

颜征在:“你的外祖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通情达理,待你大婚之后,有儿媳伴着我,你还可以再去向他好好地学习一段时期。”

孔子:“好,到时候我一定去。我真是感谢我的外祖父,还有其他许多给我帮助的人。仔细一想,我要感谢的人真的还很多,不过其中还是有一个最应该感谢的。”

颜征在:“是谁?”

孔子:“就是你,我的母亲。”

颜征在:“这话不是很对。”

孔子:“怎么不是很对?”

颜征在:“对母亲来说,儿子就是她的生命。好了,今天不说这个,时候差不多了,你收拾一下出来吃饭。迎亲是件大事,不可误了时间,不能让新娘久等。”

45、【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氏走进父亲书房。

亓官双手捧着竹简,抬头问:“有事吗?”

亓官氏:“我想请父亲给讲讲孔子。”

亓官:“讲讲孔子?”

亓官氏:“讲讲孔子的君子所为。”

亓官点点头。

46、【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脸上突然露出惊慌神色。

颜征在见了不由得大吃一惊。

孔子山豹般倏地猛扑过来,抱了母亲腾地一下子跃出门栏。

就在这时候,“轰”的两声巨响,门上的椽子塌了下来,扬起浓浓的尘土,纷纷落落地撒在他们母子的身上。

47【孔子家中堂屋 秋…白日】

母亲慌忙地拍拍儿子身上的尘土,眯细着眼回头一看,顿时激动起来。

刚刚自己站着的地方,正砸着一根粗粗的、沉沉的、如铁般硬的紫檀木门梁。

母亲感激地抱紧孔子“儿子!我的好儿子!你救了母亲的命。”

孔子放心地笑了:“我到里面去看看。”

母亲:“你去吧,小心些,把书捡收好,把那套玄色的丝‘深衣’拿出来,你得穿着它去迎亲。”

孔子“哦!”了一声,小心地越过坍塌的紫檀木门梁,进到屋里。

48【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孔子突然愣住了。

他刚才站着的地方,正躺着一块大石头。

49【孔子家堂屋 秋…白日】

孔子抱紧了竹简走出来。

母亲:“这些书,你不要带去,先将深衣拿出来,你必须马上出发,去迎亲。”。

孔子指着坍塌了一半的房子:“可是,这……”

母亲很自信地:“为人要守信,约好了的相亲,你必须去。这里不用你操心,一切有你母亲。你此去宋国,来去要好儿天,待你回来,这房子早已复修如新。”

孔子叹了一口气:“又要劳累母亲。”

母亲:“年轻轻的,叹什么气!快去,把深衣拿出来。”

孔子应一声“哦。”,转身要进去,突然又回过身来,闪亮着眼睛对母亲:“刚才是母亲救了我,不是我救了母亲。”

母亲听了,摇摇头:“一个人做了好事,自然不该要求别人报答;但如果对做了的好事不承认,这也不是一个君子所为。”

孔子:“不,不是这样。你进去就知道了。”

50【孔子家中左间 秋…白日】

母亲看着那块大石,愣住了。

孔子瞅着母亲:“我说的,刚才是母亲救了我,不是我救了母亲,对吧?”

母亲拥着儿子:“不对!是你的爱心,你的勇敢,救了你自己,也救了你的母亲。”

孔子想了想:“儿子的爱心和勇敢,都是母亲教的,刚才还是母亲救了儿子。”

母亲自嘲地一笑:“看来我儿学识大长,母亲辩你不赢,只能甘拜下风啦。”

孔子:“学识和道理是两码事,这是母亲说的,现在为何又要扯在一起?”

母亲:“是啊,这是人的一个最大毛病,说的与做的往往不能那么一致。”

孔子:“怎么才能治好这个毛病呢?”

母亲:“反思。”

孔子:“反思!孩儿记住了。”

母亲望着儿子,高兴地点点头,马上又摇摇头:“看我们母子都在做什么啊,房子塌了,我们差点没命,还在这里争论学识和道理。”

孔子:“房子塌了可以修,只是增添一时的劳累。刚才母亲教给儿子‘反思’这两个字,可是够儿子受用一辈子的宝贝。”

母亲:“我们因祸得福。这是老子早就说过的。”

孔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敬佩的人之一。”

母亲:“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孔子:“老子是说世间变化无常,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祸福由不得人来定。”

母亲:“这么说来,人就只能等待祸福的降临了?”

孔子:“不,不!老子是在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善待祸福。遇到祸事,坚信自己不会由此倒下,这样既可少了因忧郁而伤残心志一祸,又能在平心静气中想出办法来,化祸为福;遇到福事,明白自己更好的事情还在后头,这样既可少了因自满而停步的现象发生,又能在还要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里凭添勇气,乘祥云而起。”

母亲:“你说得很好,但老子说得不一定就是你理解的。不过,学习就是如此,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关键还是要能举一反三,溶进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会做出自已的学问来。只是,老子的学问太深,今后只要有机会,你一定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51、【去鲁的途中 秋 白日】

老子骑着一头青牛,展卷读着竹简,晃悠悠地走在大道上。

迎面是慌作一团逃难的人流……

远处有官兵挥剑追赶。

老子把竹简藏好,迎着官兵走去。

官兵励声喊着追近时,青牛吓得一撩蹄子狂奔起来,老子伏在牛背上连声呼唤:“别跑,让我跟他们问个路。”

青牛嗤出一道长烟,更使劲地狂奔。

52、【孔子家中 秋…白日】

孔子:“母亲不是说,老子的学问不是正统的吗?”

母亲:“是的,老子的学问不是正统的,但老子终归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天下真正的学问,无论何门何派,里面都有闪闪发光的宝石,只要是心胸宽阔、视野广大的人,都可以看得见,并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孔子:“母亲说得对极了。”

母亲:“母亲说得再对,心里也清楚,如今就学问而言,母亲已远不及我的儿子,这真使我高兴啊!只是,我们现在不能再说这些,你今天得去迎亲,再迟一些,你就走不完今天要走的路程。”

母亲说着去拿了玄色的深衣,拉起孔子,朝屋外走去。

53、【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氏站在院中,对着远山:“孔子,您现在做什么呢?”

54、【孔子家灶房 秋…白日】

木桌的上方摆着碗玉米粥,碗上放了把木匙;下方摆着碗玉米饭,饭上放了双木筷。红彤彤的太阳从窗口斜斜的探进头来。

孔子洗净双手,走进灶房,打量着木桌上摆放的一粥一饭,目光在粥与饭间转来转去。

母亲进来催促:“快去吃!还看什么?”

孔子站着不动,有些生气地:“为什么又是我吃饭,母亲喝粥?”

母亲双手推着孔子到木桌前,笑着:“坐下,边吃边说。”

孔子:“现在就说清楚。”

母亲:“我告诉你,每日傍晚,空腹虚胃,食粥大碗,于肠胃有益,母亲只是想要滋养一下自己。”

孔子:“既然如此,母亲怎么不为儿子考虑,让儿子也于肠胃有益、滋养滋养?”

55【通往阙里的路上 秋…白日】

谢息快步往前走

56、【孔子家灶房 秋…白日】

母亲:“我儿今日要行百里,需硬饭以增体力,滋养的享受,只好免了。快坐下吃,莫再言语!”

孔子嘟哝:“嗤!母亲有时还真霸道!”,

母亲目光严厉起来。

孔子撩衣坐下,拿起木筷,埋头进食。

母亲露出高兴的脸。

孔子埋头进食。

57、【孔子家母亲的房里 秋…白日】

母亲默默地对着叔梁纥的灵牌:夫君,小妾已经将孔丘培养成人、他马上要去迎亲。十多年来,我享受着在艰难困苦中施爱的甜蜜。之所以只接受父亲给孔子的教育,坚持靠自己来养活孔子,就是想给儿子做个榜样,让他知道做人要有志气,一切得靠自己。看来,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如今儿子知书达理,学识远远超过同辈,这是上天给我最好的奖励!

58、【孔子家左间 秋…白日】

孔子在梱着一捆书。

母亲拎了一袋饼进来:“出门去相亲,带这么多书做什么”

孔子:“途中我总是要歇息的,正好趁时读读书。”

母亲:“你难得出门,不要带这些书去,沿途好好地看一看,多想想,能学到更多的学问。”

孔子:“沿途看看,比读书还长学问?”

母亲肯定地:“是这样。学问不是都在书里,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只要认真地去看、去想,你都会得到许多学问。”

孔子:“可是……”

母亲:“文王的《周易》,不就是观天察地来的?”

孔子眼睛一亮,自嘲地笑了:“唉,我怎么就……就这么笨!”

母亲:“这不算你笨,是你求学心切。”

孔子:“看来,有好的想法,也不一定做出正确的决定来。”

母亲:“我儿能有这样的看法,母亲可以放心了。不过你动作要快一点。书由我给你收回去,你现在快去换了深衣,迎亲要紧。”

59、【宋国亓官家中 秋 白日】

亓官氏:“母亲,你说孔丘在做什么呢。”

亓官夫人:“这会几,他该是准备上路了。”

亓官氏:“我有件事不明白,还要请教母亲。”

亓官夫人:“你说吧。”

亓官氏:“他来迎亲,为什么要等到黄昏时才出发呢?”

亓官夫人:“这是‘礼’的规定。所谓‘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啇为昏。’这里说的’三啇’指得是‘三刻’。因为是以漏刻计时,所叭称之为啇。漏下三啇为昏。为此,出门迎亲,需在黄昏。”

亓官氏:“这么说,他要夜间行。”

亓官夫人:“是的。你是不是开始为他担心了。”

亓官氏:“有些儿。”

亓官夫人望着女儿:“你不要为此红脸,这是好事情。”

60、【孔子家堂屋 秋…白日】

孔子换了件八成新的玄色“深衣”,束一条丝帛宽带,容光焕发地走出来。

颜征在看得呆了。

她激动得眼圈开始发红,突然喊出:“玉树临风!”

孔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望着母亲。

颜征在喃喃自语:“我的儿,你长大了,已经成了棵根深叶茂的长青树,能够自己去吸取天地间的精华,承受狂风暴雨;再经过一番阳光雨露,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了!”

颜征在眼角盈出的泪水。

孔子走过去:“母亲,你怎么哭了。”

61、【孔子屋外的路上 秋…白日】

谢息回头看一眼阙急走

62、【孔子家堂屋 秋…白日】

颜征在:“我不哭,我不会哭。”

门外有人在呼喊:“孔子、孔子!”

颜征在问询地看着儿子。

孔子:“是南宫容的家臣谢息。”

母亲非常诧意,瞅着孔子:“南宫容,他的家臣怎么会来找你!”

孔子:“回头再来告诉你。”

孔子撩衣走出去。

63、【孔子家屋外 秋…白日】

谢息:“老子到鲁国来了。”

孔子惊喜地:“老子……到鲁国来啦!”

颜征在走出来。

孔子迎上前去:“母亲,老子到我们鲁国来啦!”

颜征在把目光投向谢息。

谢息:“是这样的,周朝王室卿士甘简公作乱,老子就逃到鲁国来了。我家主人说,周王室的守藏室史老子学问天下无双,他今晚想请孔子陪他一道前去求教。”

孔子惊喜万分:“真没想到,我有这样的福气!”

母亲看着孔子。

孔子走到母亲跟前:“母亲,真没想到,没想到这么快我就有了去亲耳聆听老子教诲的机会。”

母亲:“可是,你马上就要去迎亲啊!”

孔子眺望着蓝天白云。

眼前分别幻出亓官氏与老子的脸庞。

……

四、《孔子》编剧简介

杨雪舞,作家、编剧,凤凰县城人,现居广州从事专职创作。一生忠耿诚信,对历史、文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有较深研究。

已出版短篇百篇,长篇著作主要有:

《生存艺术》(花山文艺出版社)、《为人之道》(中国物资)、《享受生活》(民族出版社)、《千古枭雄朱元璋》(长征出版社)、《千古一帝李世民》(长征出版社)、《孔子》(新世界出版社)、《战国终结者》(哈尔滨出版社)、《民国总统档案》(人民日报出版社)《八大开国皇帝就是会夺权》(人民日报出版社)、《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北岳文艺出版社)。

已签约售出的剧本主要有:

《我是谁》(电影,售给“上海族权影视工作室” )

《蜜月之旅》(电影,售给“纵横华媒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冲动恋情》(网络剧,售给“纵横华媒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标签: 武侠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