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过:“一座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人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宅也就越坏。”

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哈尔滨的铁路临时总工厂也开始投产,工厂除去很小一部分是沙俄从国内各工业中心用较高的报酬招募来的俄国技术工人外,其余大部分是被沙俄称为“黄色苦力”的中国工人。这些工人就像囚犯一样关在工厂里,吃的是掺了沙土并且发霉的玉米面饼子,喝的是有虫豸并发臭的松花江水,疾病时刻在困扰和折磨着他们。工人们住在工厂附近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里阴暗潮湿,拥挤不堪。每逢盛夏,雨淋日晒,蚊蝇成群,老鼠臭虫泛滥成灾。隆冬季节,北风呼啸,被冰雪覆盖、环绕着的帐篷里像一座冰窑,工人们苦不堪言。为了生存,中国工人通过罢工,逼迫俄国工头在临时总工厂的南侧修建了36个“人”字型马架子,这就成了工人居住的窝棚,即后来被称为“三十六棚”的居住区。在这里,成立了哈尔滨第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党支部,组织了多次工人大罢工,培养了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等党的领导人也曾在这里工作。本剧所描写的就是当年三十六棚的中国工人和俄国统治者不屈不挠的斗争故事。

标签: 其他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