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剧本

家在边城

(根据姚源武短篇小说《新边城》改编)

编剧 姚元午

1、画面亮起。湘西,蓝天绿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2、午后。一个风景美丽的苗族村寨,寨门口。

阿莲妈送别阿莲和阿翠走出寨门。

阿莲妈挥手,用苗语大声嘱咐阿莲:“阿莲啊,到阿翠屋里住几天早转来啊。”

阿莲用苗语回答:“晓得啦。”

阿莲妈对阿翠道:“翠啊,下回转来又来玩啊。”

阿翠:“好的舅娘,您快回去吧。”

阿莲妈看着二人远去。

3、傍晚,湘西,一条蜿蜒的山路上。

阿翠和阿莲,两个青春靓丽的苗族少女,一路活蹦乱跳兴高采烈地走来。阿翠背着时髦的小包,阿莲背着背篓。二人一路轻歌,一路采花戏蝶,一路嬉闹。

阿莲问阿翠:“阿翠,你毕业了还回来吗?”

阿翠纯真地笑道:“不回来啊。”

阿莲:“就留在北京工作吗?”

阿翠:“不,我想出国去留学,读研,读博。”

阿莲:“然后呢?”

阿翠:“然后就在外国工作啊,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我的生活属于世界!”

阿莲:“那你嫁人呢?”

阿翠:“可能不嫁,也可能嫁个外国人啊。”

阿莲不解地:“搞不懂。”

阿翠:“阿莲,你呢?你一辈子就生活在这里吗?”

阿莲:“嗯,我喜欢这里!我觉得哪都没有家乡好!”

阿翠:“那是因为你哪都没到过。”

阿莲一笑。

风吹云走。

她们加快脚步,爬上了山头,眼下,是一条轻悠悠的河流,河湾处,是一座小城。

阿翠自言自语:“阿莲,等我老了以后,我或许会从外国回来,来看你,看家乡,那时候,我肯定是个老太婆了,几十年没见,当我见到面前的故乡时,我肯定会说,啊,又见到故乡的边城啦!哈哈!我是个诗人啦!”

二人向山下一路跑去。

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在山间回荡。

画面淡出。

淡入:银幕上,边城全景定格为一幅水墨画。

写出字幕:家在边城

一幅幅边城风景画,渐次定格为水墨画,并以此为衬底,迭印主要演职人员字幕。

画面淡出。

4、黄昏。湘西花垣县边城镇河对岸,重庆市洪安镇渡口。

小翠和小莲随着过河的人流上了渡船。

小翠上前礼貌地招呼拉渡船的蒋老汉:“三公,还没休息啊?”

蒋老汉:“没有哩,翠转来啦?”

小翠:“嗯,我到板栗寨我同学小莲屋里来,您见我公没?”

蒋老汉一边回答,一边拉动渡船:“你公啊,中午时候都在那边渡口岩头上蹲了好半天,这时候可能转屋去了吧?”

小翠:“哦。”

小莲上前来和蒋三公打招呼:“三舅公。”

蒋三公眯缝着老眼和善地笑着看着小莲:“哎,莲啊,长那么大了哦?大姑娘了。你爹你娘他们好不?”

小莲:“都好,他们老念叨您,说请您到寨子里喝酒去。”

蒋三公乐得笑咧了嘴:“喝酒啊,好好好,我就爱喝酒,跟你大舅公一样,就喜欢喝酒。”他一面说话,一面吆喝着坐船的客人:“哎哎,那个,玩水的那个娃儿,大人看着点啊,小心莫栽河里头去了哦。”

船舱里,小莲依偎着小翠,如痴地看着落日时分的边城美景:河流,古镇,晚霞,暮霭……。

5、黄昏,湘西,边城镇,拉拉渡口。

渡船靠岸。

人们下船、上船。

小翠和小莲下了船,站在码头上和船上的蒋三公说话。

小翠:“三公,夜头你到屋里来和我公喝酒啊,小莲屋里阿舅他们送我公一大壶好包谷烧。”

小莲:“我背着的,刚出锅的新酒,我爹专门喊我背来送几个舅公喝的。”

蒋三公一听见酒字,早笑得眉飞色舞:“那好那好,夜头我去我去,找你公喝酒去。”

小翠和小莲目送渡船离岸,转身向镇西口走去。

6、黄昏。边城,老街。

小翠和小莲手拉着手,一路走过边城老街。

老街上,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家家店铺,买卖兴隆。

小翠拉着小莲,不时和街坊上各铺面忙着生意的叔叔伯伯姑姑阿姨爷爷奶奶打着招呼。不时停下来和小莲欣赏好玩的玩具、买着小吃。

边城一片繁华热闹景象。

7、黄昏,边城,河边凉亭内。

梦痴大叔和河顺老汉,二人就着路灯在下打山棋。

杨老拐子一拐一拐地走来,问道:“今夜就你两个啊,岩保那个老东西呢?”

河顺头也没抬:“他啊,晓死到哪里去了,一个下午都没见影子。”

8、入夜,边城,远景,中景、近景。

天上突然有闪电撕裂。

边城的夜空中,突然响起了一声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住了游人和街坊四邻:“爷爷-----!”

这叫声从老街上的一户临街靠河的木屋传出,迅速传到街上、河边,响彻了整个夜空。声音凄厉、急促,惊得人们目瞪口呆,仿佛大难降临。

9、入夜,边城,小翠家门外。

人们立即警觉起来,有的人放下手上的活计,大家纷纷寻声向镇子里的一户人家聚来。

这是小翠家。

这时候,小翠带着小莲,已经回到了自己家中。

小翠正坐在自己家街沿上,倒在小莲怀里,她早已哭成泪人一般,此时仍然在泪如雨下,一声声哀叫着“爷爷----啊,你哪去啦啊-----呜呜------。”

小莲蹲在地上,抱着小翠,陪着小翠一起哭成了泪人。

人们围着小翠,纷纷关切地询问:“小翠,怎么回事了?”

“搞甚么哭了?”

“你爷爷怎么了?”

小翠手中拿着一张字条,递给人们看,忧急万分地向人们哭述道:“我刚和小莲从她家转来,我爷爷不见了,这是他写的。”

有人接过字条念道:“你们不要找我”。

一下子,人们紧张起来:

“这这这……是怎么搞的?怎么会这样子?”

“岩保伯伯跑到哪去了?”

“他怎么会写这样的纸条子嘛?”

“……”

“他会不会想不开哦?”

街上有德望的水保叔立即吼道:“大家莫到这里猜了啊,赶快找人啊!”

人们立即附和:“对对对,赶快找赶快找!”

“发动大家满街满巷旮旮旯旯到处找,找仔细点!”

西街上一辈子吃斋念佛的凤仙老太一个劲直念佛:“观音菩萨保佑啊,岩保大哥可是个好人啊,要保佑他啊!”

“但愿他老人家莫出事哦,做了一辈子好事,莫到头来走这条路啊。”

“怕都晚了哦。”

有妇人吓得直发抖,有的人暗自抽泣起来。

“莫乱讲莫乱讲,不会的不会的。”有人立即站出来喝止。

凤仙老太哄着小翠:“莫着急啊,翠啊,大家帮你找爷爷啊,会找得到的。”

干部摸样的文化站吴站长主动出来管事:“都莫乱想了啊,一边报告镇政府派出所,一边大家找人啊。”

大家一齐附和:“走走走,找人去找人去!”

说着大家散开了去。

10、夜。边城,大街小巷,前街后街,水边码头。

人们纷纷打开手机手电,成群结队地到处寻找起来。

整个边城行动起来了,到处是手电光和影影绰绰四处寻找的人群。

叫声喊声,闹声嚷声,此起彼伏。

11、夜。边城,凉亭内。

凉亭内坐着下棋的梦痴老汉和河顺老汉,看着满街寻找岩保老汉的人们,河顺老汉生出了无限感叹:“唉,我俩也走不动了,也找不了岩保了哦。唉,我讲梦痴老鬼啊,你看人家岩保,怎么就找不到人了呢?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啊。要是他就这么报销了,那一辈子苦得不值得哦!”

“有什么值不值的?人就那么回事哦,他还算值得的了,如是我们找不着了,估计还没有那么多人肯去找我们呢。”梦痴老汉说。

河顺老汉没有再做声。

“岩保大哥啊,你要莫出什么事啦啊,你这一辈子也不容易啦啊。”梦痴大叔自言自语着。

二人都不再说话,陷入了对岩保的回忆。

12.夜。边城。

突然一声惊雷,下起了瓢泼大雨。

边城,风雨交加的夜,深邃而惶恐。

画面渐隐。

13、画面闪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清晨。现在的边城镇,那时候还叫茶峒镇,小翠家。

堂屋里。

小翠的爸妈已经准备好了远行的行囊。

年幼的小翠,抱着妈妈的腿不肯松开。

爷爷岩保,此时约五十多岁,抽着旱烟,低着声音,缓慢地对儿子道:“你们两个放心走吧,人挪活树挪死,到外面,多打工,多挣钱,互相照顾着,再给我生个孙子带回来!”

小翠爹,此时三十多岁,不放心地说:“爹,我就是担心你和小翠哦,小翠就靠你一个人带了。”

爷爷拉过两岁多的小翠:“翠你们放心,我也没那么老,我给集体拉船也养得活我们爷孙俩。你们俩个给你娘作个揖,让你娘保佑你们到外面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

小翠爹妈向神龛上的母亲遗像上香作揖,默默地祷告。

老父亲在一旁大声地嘱咐:“他娘啊,你要保佑儿子媳妇到外面平安,见种见样都要顺顺利利的啦啊。”

拜毕,小翠爹背起行李:“翠啊,爹妈出门去打工找钱啊,找钱给你买新衣服啊,到屋里听爷爷的话啊。”

小翠妈眼含热泪:“爹,辛苦您带小翠了啊,你老人家要好好保重身体啊。”

小翠哭喊着扑向爹妈,被爷爷抱起来。

在小翠的哭喊声中,一家人分别。

小翠爹妈牵肠挂肚依依不舍出门而去。

爷爷抱着伤心啼哭着的小翠,站在街口,目送小翠爹妈走出镇子远去。

14、河边,枝头,鸟窝,母鸟飞去,雏鸟在窝里嗷嗷待哺。

河中,大鱼带着小鱼,在水中游动。

15、黄昏,茶峒,拉拉渡船上。

爷爷坐在船舱里,一边哄着满面泪痕仍然在梦中不时抽泣的小翠,一边给过河的行人拉着渡船。

16、夜,小翠家。

爷爷坐在火塘边吸烟。

小翠趴在爷爷腿上,爷爷不时摸着小翠的头和脸,目光里充满慈爱。

小翠天真地:“爷爷,我还要听小鲤鱼的故事。”

爷爷笑呵呵地:“好,好,爷爷给讲。”

小翠听爷爷讲茶峒的老故事:“从前啊,就在这白河里,有一条小鲤鱼。有一次啊,一只老鹰飞下来,要抓小鲤鱼,正当老鹰要抓着小鲤鱼的时候啊,一个小孩,突然用弹弓打死了这只老鹰,小鲤鱼躲过了大难。后来,有一次,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河里涨了水,那个小孩,已经长成了大人,在河上翻了船,掉落到河里,河水好急啊,眼看都要溺水了,就在这时,好像有一个人从水底下举起他,把他送到岸边,他得救了,夜里那条小鲤鱼托梦给他,说它已经长成大鲤鱼精啦,是它救了他。小鲤鱼成精报了恩。”

听着听着,小翠在爷爷腿上睡着了。爷爷抱着小翠,放到床上,盖好被子。

17、夜,皓月当空。

18、夜,茶峒,小翠家。

月光照进天井。

爷爷独坐在天井里,孤寂地吸着旱烟。

爷爷的耳边,响起他年轻的山歌声:

一条大河隔两岸,

妹在那边哥这边,

有心和妹一路走,

只怪大河把路拦。

……

19、拂晓,茶峒。

拂晓时刻,曙光初现,一声鸡鸣,将边城茶峒从夜梦中唤醒。

街巷中开始有人家开门摆摊,有起早的人三三俩俩走过,互相打一声招呼。

爷爷背着下地干活的背篓,扛着锄头,走出边城,走向城外自己家的承包地里。

20、清晨,地里。

爷爷开始在地里干活,劳作。

干着干着,脸上,胸前背后,汗水如洗,他沉重的喘息着,差一点昏厥。

街口,有人在大声地喊他:“岩保伯伯------岩保伯伯-----你快转去吧,你屋翠在门口哭着找你呢!”

爷爷一听,一阵紧张慌乱,一边答应着,一边立即穿衣戴帽,背着背篓,扛着锄头,一路在地边的沟坎上小跑着。突然,他一个踉跄,摔下了水沟里,艰难地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向镇子里走去。

21、 晨,小翠家。

灶房里,爷爷一边抱着抽泣着的小翠,哄着,一边在烧火做饭:“好孙女哩,乖孙女哩,听话的孙女哩,不哭的孙女哩,爷爷下地干活哩,种白菜哩,青菜哩,又好吃又好看的大萝卜哩,种了给我孙女吃呢,好吃得很哩。好了,爷爷的孙女不哭了,爷爷煮面条呢,做好好吃的鸡蛋面哩,要不要吃?”

小翠止住了哭泣,懂事地点头:“要吃,爷爷,我不哭了。”

爷爷开心地:“好,好,不哭了好,不哭了就是长大了,懂事了,就是好孩子了。”

小翠:“嗯,我要做好孩子。爷爷,好孩子就是不哭,不惹大人生气是吗?”

爷爷:“是哩是哩,我的孙女不哭了,就是懂事了,就是心疼爷爷了,孝顺爷爷了,好,面煮好了,我给孙女盛面,盛面我们爷孙俩吃。”说着站起。

小翠立即跑去帮忙拿碗:“爷爷,你吃大碗的,我吃小碗的。”

爷爷:“好哩,孙女晓得照顾爷爷了。”

22、日。茶峒,拉拉渡渡口,船上。

没有人过河。爷爷靠在船舱里吸烟。小翠用小竹条吓唬着不远处渔船上的鹭鸶鸟。

小翠:“爷爷,那个鸟怎么不飞上天呢?”

爷爷:“那个鸟啊,名字叫鹭鸶,它们啊,是渔船老板专门养在船上的。”

小翠:“为什么要养在船上呢?”

爷爷:“养在船上靠它下河捉鱼啊。”

小翠:“它会捉鱼吗?是它们的妈妈教它们捉鱼的吗?”

爷爷呵呵地笑着:“是啊是啊,是鹭鸶妈妈教它们的孩子捉鱼的。”

说着,有鹭鸶正从河中冒出水来,口中叼着一条鱼。

小翠高兴地拍手叫好:“啊噢,捉到了捉到了,小鹭鸶也会捉鱼了。”

23、入夜。茶峒,码头,老街。

入夜了,码头上清静下来,没有人过河了,爷爷将船系好,从船上抱过小翠,向镇子里走去。

老街上,行人稀疏。爷爷拉着小翠,偶尔向街坊们打着招呼:“吃过啦?”

“刚吃完,收船啦岩保伯伯?”

“收了。”

“还没吃吧?俩爷孙到家吃吧?”

“不啦,回家做点。”

有人来逗小翠:“小翠,给爷爷当学徒啦?”

小翠害羞地躲闪。

爷爷呵呵地笑着,拉着小翠远去。

昏黄的路灯下,他们的背影。

24、夜。小翠家。

桌上,简单的饭菜还没来得及收拾。

小翠在床上已经香香地睡去。爷爷过来给他盖好被子。

爷爷转身走到水缸边,舀水来,倒在脚盆中,搓洗他和小翠的衣服。

25、夜。茶峒,河边,渔船上。

鹭鸶一家已经入睡。

26、半夜。小翠家。

爷爷刚将小翠的衣服缝补好,拉灭了电灯,上床和衣而卧。

27、迭印一组:

清晨,红日东升,照耀边城茶峒。

屋角,小翠在摘胭脂花。

菜地里,小翠在捉蝴蝶。

路上,一只小狗对着小翠叫,小翠哭喊着:“爷爷,怕,怕,有小狗。”爷爷笑呵呵地将小翠抱起,将小狗赶跑:“小狗小狗,莫吓着我的孙女哦,快走开快走开。”

小翠病了,爷爷背小翠走进镇卫生院。医生给小翠看病。爷爷焦急地和医生说话。

街上,小翠哭着在找爷爷。爷爷急急忙忙从一户人家出来,抱着小翠哄着:“乖乖孙不怕,爷爷在哩,爷爷在你表公家里抽烟摆龙门阵呢!好,好,爷爷带孙女儿转自己屋里去。”

爷爷站在河里,双手托着小翠,教小翠学游泳。小翠学着狗刨,水溅了爷爷一脸,逗得爷爷朗声大笑。

画面渐隐。

28、晨,茶峒,赶场天,渡口。

茶峒老街上,人流如潮。买的、卖的、逛的,热闹非凡。吆喝声、呼唤声、讨价还价声、吵嚷声交织在一起。

红安渡口。人们挑的、抬的、背的,扶老携幼,争先恐后上拉拉渡。

爷爷站在船头,大声地呼喊:“慢点慢点,有哪样忙的嘛,让老的小的腿脚不方便的先上,年轻人莫挤咯,照护莫耷到河里去!”

正说着话,“扑通”一声,一个背背篓的女人被挤掉落到河中。

人们一阵慌乱,有人大喊起来:“慢点慢点,拐场了,有人打落到河头了。”

“快快快,救人救人!”

“冲下去了冲下去了,好急的水哦。”

河中,落水妇女已经看看往下漂去。

爷爷立即拿起船篙,向那妇女递过去:“快抓到抓到。”

那妇女飞快地抓住船篙。

爷爷拼命地攥紧船篙,将那妇女拉近船来,一边暴怒得红脸青筋地吼骂:“狗日的年轻人的些,快帮忙唦,妈的皮全在看热闹唆?”

几个年轻人闻声立即过来帮忙拉篙拉人。

在人们如释重负的吵嚷声中,好不容易将那妇女拉上船来。

妇女一个劲地哭。

有人立即劝慰:“你快莫哭了,得亏这个船老板搭救你,要不然命都没得了。”

“是哦是哦,这个船老板人好哦。”

正说着话,“扑通”又一声响。

一个男子惊叫:“我的猪,我的猪。”

只见一头小猪跳入了河中。

有人喊:“你喊什么啊?快下去救唦。”

男子着急地:“我不会水。”

有人喊:“哪个会水,快下去帮救一下。”

有几个年青人:“我们会水。”

“那下去救唦。”

年青人:“搞好多钱?五十,少了不得搞!”

人们正在争吵之,爷爷一个飞身,扑向河中,几下游向小猪,抓起小猪,游回渡船。人们帮忙,把小猪和爷爷拉上船来。

爷爷喘气不止,缓了缓,突然愤怒地向几个年青人大吼:“狗日的崽子些,什么事都讲钱,钱能买命吗?做好事也要钱吗?你屋祖宗爷爷爹娘做好事要钱吗?哪个教你们的?跟哪个学的?好的不学学这坏的!老子到这河里救了一辈子人,做了一辈子好事,要过别人一分钱吗?下回再讲钱,老子就不渡你过河!”

人们被他震住了,船上岸上寂静无声。

突然,人们高声呼喊:“好啊,这个船老板老伯伯硬是好人啦!”

“好人要坐一百二十岁。”

几个年青人被骂得缩了脖子,没敢应声。

爷爷没理会众人,站在船头,一阵狂吼:“狗日的些,我叫你们让着点让着点,拼命地往前挤,这要出了人命哪个负责?再挤,再挤老子不开船了,看你们赶场去!都往后退往后退。”

有人出来维持秩序:“对对对,往后退,先来后到,排队排队。”

人们开始往后退,自觉地排起队来。

爷爷这才将船拉离了岸,向对岸茶峒驶去。

29、迭印:朦胧中,拉拉渡在两岸一次次往返。

夕阳西下,河面上倒映着一河晚霞。

边城,暮色苍茫。

30、入夜,边城,码头。

爷爷系好了船,背着翠翠,手上拿着一条白天从河里摸上来的大鱼,走进镇口。

爷爷一路走过老街,来到梦痴老汉家门前,梦痴老汉早迎出门来,将祖孙俩接进屋去。爷爷将鱼交给梦痴老伴:“弟妹,麻烦你做一下。”

梦痴老伴欢天喜地接去。

俩老汉坐着抽闷烟,翠在厨房缠着梦痴老伴说话,左一句右一句叫着“二婆”,嘴甜得象蜜,叫的老太婆高兴得满脸喜笑颜开。

吃饭时,二婆一个劲给翠喂饭。

爷爷和梦痴爷爷边喝酒,边哼着渔鼓调,敲着桌子边,摇头晃脑着。

他们的欢乐声,在午夜边城的街巷里回荡。

31、清晨,茶峒,老街。

爷爷领着翠,走过老街,去开始一天的拉渡。

不时有起早的街坊和爷孙俩打招呼:“大伯,早啊。”

“你也早。”

河顺家的婆娘正好开店门,见了他们,招呼道:“岩保哥啊,那么早就去开渡船啊?”

爷爷:“早去点,怕有人过河。”

河顺老婆:“翠,和你公到船上去啊?要不你就留下来陪我咯,三姨婆给你买糖吃,好不好?”

翠腼腆地往后躲。

河顺老婆转对翠的爷爷:“就把翠留下陪我嘛,那么早和你去上船,船上巴掌大点地方,娃娃家也不好玩耍嘛。”

爷爷点着头:“好好,多谢弟媳妇。”又笑呵呵地哄着翠:“孙娃,听公的话,你就和三姨婆在这里玩啊,三姨婆喜欢你啊,等下公来接你啊。”

翠腼腆地一笑,被河顺家的拉了过去:“岩保哥,放心吧,翠有我呢,翠也是我的孙女呢。”

爷爷笑呵呵地直点头:“嘿嘿,是呢是呢,翠是大家的孙娃。”

说着嘱咐翠听话,高兴地走去。

32、日,茶峒,渡口。

爷爷拉着渡船,正要离开河岸。船上有老老少少十几位过河客。

镇口突然慌慌张张地跑来一个贼头贼脑的青年,来到船头,一跃跳上船来。

爷爷拉动渡船,船到河心。

这时候,只见岸边匆匆跑来两位穿公安制服的干部,看着河中的渡船,两人急忙叫喊:“哎----船老板伯伯,把船开转来!”

爷爷大声回答:“等下一班!”

公安:“你船上有逃犯!我们正抓逃犯!”

爷爷一楞,扫视了一下全船人,慢慢将船停下来。

突然,站在船头的那个贼脸青年从怀里掏出一把刀来,冲着爷爷大吼大叫:“开船,快开船!”

爷爷脸上憋得通红,猛地拿起船篙,冲向贼人。

贼人还没反应过来,只见爷爷船篙一挥,吼骂一声:“狗日的坏家伙,下去吧!”就将那青年一篙扫下河去,刀也掉落在河中。

那青年在水里一通扑腾,看看溺水。

船上岸上人一个劲直喊:“抓住他,抓住他!”

“不要救他,等他溺死!”

爷爷一个飞身跃入河中,迅捷地游到青年身边,一把抓住青年的衣领,将他托出水面,游回船边。船上有人帮忙将青年拖上船去,又将爷爷拉上船。

众人在惊讶中齐声喝彩。

爷爷将船拉回码头。

公安上船,将失魂落魄的青年押解下船来,不停地向爷爷道谢。

爷爷理也没理,拉着船离开码头。

33、日,茶峒,赶场天,老街,码头。

老街上人流如潮。

洪安渡口,爷爷稳住船,让人们上船。

人丛中,一个苗族大爷挑着几只鸭子,边走边笑呵呵地和爷爷打招呼说话:“老伙计,忙得很啊?”

爷爷:“苗子哥啊,好久没见你赶场了啊?”

苗子哥:“明天不是重阳节了嘛,赶场来给你们几个酒鬼带几只鸭子下酒。”

爷爷:“嘿嘿,那好哦,你送我鸭子我送你鱼啊,我不欠你人情哦。”

苗子哥:“哈哈,你不欠我人情你欠我酒唦。”

说着苗子哥上了船,帮爷爷拉船,二人说笑着,船向对岸开去。

34、夜,茶峒,梦痴老汉家。

爷爷、梦痴、苗子哥、河顺、二皮几个老伙计正在喝酒,梦痴家的女人照顾着翠吃饭。

酒已半酣。几个老汉敲桌击筒摇头晃脑地唱着渔鼓调:

“半夜悄无声,门口在过兵,街坊邻居齐打听,那是什么兵?老乡莫要怕,我们是解放军,要从茶峒过重庆,去打蒋匪军。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主席就是毛泽东,他老人家坐在北京城……。”

35、夜,河面。

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36、夜,茶峒,翠家。

夜空中传来一阵阵闷雷。不时有闪电划过,照亮窗户。

屋中,电灯光昏黄,爷爷坐在桌边抽闷烟。

突然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

爷爷起身,走到床边,看看熟睡中的翠,然后转身走进堂屋,穿好蓑衣,戴好斗笠,开门,出去,掩好门,转身走进雨巷中,雨巷中暴雨如注。

37、夜。渡口。

暴雨中,爷爷来到河边码头,解下船缆,将船拉靠岸边,使劲地将船缆系在高处。

忙完这一切,他已经浑身透湿,累得气喘吁吁,连连咳嗽,冒着大雨,向镇子里走去。

38、晨。翠家。

爷爷病了,发着高烧,躺在床上。

灶房里,翠自己烧好了开水,用碗盛给爷爷,在床前,翠手烫着了,碗摔在地上,碎了,翠吓得大哭。

爷爷哼哼着,安慰翠:“孙女,莫哭,爷爷没得事,就是淋雨着凉了,一下下就好了,你找得到三姨婆屋没有?你去找下她,叫河顺爷爷来一下。”

翠不哭了,懂事地:“嗯,爷爷,我不哭,我要勇敢!我去找三姨婆去。”

爷爷:“好孙女。”看着翠出门而去。

39、晨。河顺家。

翠在和河顺家的女人说话,河顺女人着急地大叫河顺,河顺急忙出来,听了女人的讲述,风急火燎地到处找梦痴、二皮。

40、日。翠家。

梦痴、河顺、二皮等街坊人家都前来探望爷爷,人们送了许多东西。

爷爷躺在床上,病得很重,高烧不退。

爷爷:“有人代我班撑船没有?”

梦痴:“有了,我们叫张老大去了。”

河顺:“你个人放心休息,莫操那么多心。”

河顺女人正好进门,拿了饭菜来:“岩保哥,翠你也莫操心,我带她,你要安心养病,我给你送饭来。”

二皮:“我们都到这里陪你。”

爷爷感激地:“那多谢你们了。”

正说着,镇卫生院的王医生走进来,给爷爷看病:“没事的,就是淋雨凉着了,重感冒。”

大家纷纷安慰爷爷要好好修养。

爷爷一一答应着,谢着大家。

41、迭印:

翠在河顺、梦痴、二皮、街坊家吃饭,女人们都很喜欢她。

梦痴、河顺、二皮,搀扶着爷爷坐到街边喝酒,爷爷已经好了大半,但仍很虚弱。

渡船上。一只粗壮有力的手,在拉着渡船。镜头拉开,爷爷已经康复。

42、日。渡口。

爷爷帮着一位汉子,抬一笼猪崽下船。

汉子谢过爷爷。

爷爷不用谢。

43、日。

河畔,水明沙白,流水无声。

44、日。

正午时分,行人寥落。

爷爷将渡船停在河中,悠闲地抽烟。

岸上,那两个公安在大声地叫喊:“岩保伯伯,把船开过来,和我们到县城去一下咯,上回你帮我们抓逃犯,政府批准你立功了,请你去作报告,领奖回来。”

爷爷一句话没说,倒头就睡在船舱里,歇起了午觉。

两个公安无奈地说了句:“这个老头,真是怪脾气。”只要离开。

45、夜。茶峒,广场。

正在放露天电影《边城》,乘着换片时刻,镇干部拿起话筒说话:“大家安静一下啊,中断几分钟啊,按照县里的要求,要表扬一个好人好事啊。表扬的就是我们茶峒拉渡船的蒋岩保同志啊,他嫉恶如仇,帮助公安局抓逃犯啊……。”

人们一下子全看着坐着看电影的岩保,只见他呼呼地已经进入了梦乡。怀中的翠叫他:“爷爷,人家讲你呢。”爷爷惊醒,如云中雾里,莫名其妙起来。众人哄一声大笑。爷爷理也没理,拉着翠就回了家。

46、子夜。洪安镇,渡口。

一声鸡鸣。

洪安镇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唢呐声。

渡船上,爷爷磕掉烟灰,走向船头船尾,将挂在船上的十二盏红灯笼一一点亮。

随着唢呐声,一队迎亲队伍,渐渐走近,下了河堤,来到船头。

执事先生向爷爷道:“岩保伯伯,麻烦你了哦,等一夜了。”

爷爷:“没得事,应该的。”

执事先生大声喊道:“一条大河宽有宽,一湖南呢一四川,中间有座金银渡,堆的金山和银山,一条大船安又稳,新人步步都平安,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唢呐鞭炮响起,扶新人上船,一路平安顺利,早进府门,富贵发财,子孙满堂啊-----!”

唢呐鞭炮声中,新人上船,嫁妆上船,迎亲队伍一一上船。爷爷拉动渡船,笑呵呵欢天喜地,向对岸茶峒驶去。

47、夜。茶峒,办婚事人家。

堂屋里红烛高照。

屋里屋外正在举行婚宴。

酒席桌上,爷爷和梦痴、河顺、二皮等已经喝得有七八分醉意。

几个老汉在喝对歌酒,边对唱山歌边喝酒。

翠高兴地围着爷爷转。

爷爷唱的是放船歌:

加油划啦攒劲撑啊,

前头就是茶峒城啊,

茶峒的妹儿最水灵啊,

看了一眼就勾魂啊……。

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沉醉。

48、迭印:日。茶峒。

阳光中,小翠在和小伙伴们跳绳。

小翠跳跃的脚步。

镜头从小翠的脚步上摇,当看清她的脸庞时,小翠已经长到六七岁了。

爷爷将小翠送进小学校去读书,他和老师在说话。

……

坪场上,翠在和小伙伴跳房子。

特写,翠跳动的脚步。

摇上:翠已经长成了中学生,清纯而美丽。

翠背着书包,和同学们走进中学校门。

49、夜。翠家。

翠在灯下做作业。

爷爷叫翠吃饭:“孙女,快来吃饭了!”

翠没应爷爷,放下作业,悄悄来到桌前吃饭。

翠给爷爷夹菜,但是却不说一句话。

爷爷:“孙女,怎么不高兴了呢?不说话呢?心里有心事了?”

翠:“爷爷,你莫要乱猜!”

50、夜。茶峒镇。

月夜挂在中天,银白的月光洒在静静的河面上。

翠依着栏杆,看着夜色,想着心事。

51、日。渡船上。

翠倚着船帮,静静地看着远处。

爷爷叫翠:“孙女,快回家去了,爷爷不要你守着哦。”

翠没有说话,船到了茶峒码头,翠道:“我先走啦啊”。

爷爷和船上人说话。

船上人:“这是你家的孙娃?”

爷爷笑呵呵地:“是呢是呢”

船上人:“长那么大了啊?过两年都要卖人家了。”

爷爷:“早哩早哩。”

翠回头含羞娇嗔地:“爷爷----。”

爷爷朗声大笑:“不卖,不卖。”

52、日。翠家。

楼上,房内、窗前。

翠悄悄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试穿妈妈的苗族嫁衣,戴上银首饰,对着镜子照,脸上羞得通红。

53、日。茶峒,老街石桥上。

正是放学的时候,学生们三三俩俩在老街上走过。

翠走过石桥,突然一个男同学从她身边跑过,随手塞给她一个东西。

翠打开手掌看,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喜欢你。

翠的心立即狂跳不止,正开始发育的胸口起伏不停,脸顿时飞红,手足无错。

有女同学走上来好奇地问:“翠,怎么了?”

翠猛然回过神来:“没……没有什么。”她立即将手中的字条悄悄往桥下一扔,字条随水漂走。

54、夜。翠家,房中。

翠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河对岸,隐约传来男孩的山歌声:

一只天鹅飞过河,

天鹅要到哪里落,

哪天和你一起飞,

你做妹来我当哥。

翠听着,翻身坐起,对着小窗,看着天上的明月,如痴似梦。

堂屋里,爷爷抽着烟,也在听,自言自语轻声道:“唉,娃儿大了哦。”

55、早。茶峒河堤路上。

翠走在上学路上。

一个流里流气的男孩猛地钻出来,拦在翠面前,嬉皮笑脸的,要动手动脚。

翠不理他,想绕开他。但男孩缠着翠。

正当翠无助时,爷爷从身后挥舞着烟杆怒吼着冲上前来:“你个狗杂种,你想做什么?!”

吓得那小子掉头就跑。

爷爷执意要护送翠去学校。翠不要,但拗不过倔强的爷爷。

爷爷对翠说:“不要理这些坏娃儿。”

翠没有做声。

56、日。课堂。

老师在讲课。

翠走了神,想到那男同学给她字条的那一幕。

那个男同学也在偷偷的观察她。

老师发现了,突然点翠的名:“蒋小翠!”

翠猛醒,羞得满脸绯红。

老师:“集中精力。”

翠暗暗用手狠掐自己。

57、日。茶峒码头。

一个媒婆一样的人,下了船,回过头对爷爷说:“岩保哥啊,那个事你放在心上啊,那户人家可是城里当干部的家庭啊,好得很!”

爷爷闷闷不乐地:“哦,到时候再看嘛,现在我孙女儿还小,还在读书呢,早呢!”

媒人:“哦,那过几年我又来啊。”

爷爷沉着脸,没有答应,将船拉离了岸。

58、夜。翠家。

翠帮爷爷在烧火做饭。

翠:“爷爷,今天县体校来我们学校招学生,招考老师看上我了,叫我去体校学习体操。还有县文工团来招演员,我也考上了,他们说我唱歌唱得好。他们都让我转来问你,看你同不同意?”

爷爷:“你是怎么想的呢?”

翠:“我也不晓得,我听你的。”

爷爷:“搞那些有什么好哦?那碗饭哪吃得了一辈子哦,莫去的好,还是读书好。”

翠:“哦,好嘛。”

爷爷:“孙哦,你长大了哦,有一天也会远走高飞的哦。”

翠:“到哪里我都带着爷爷嘛。”

爷爷:“唉,爷爷老了,能走到哪里去哦。”

二人不再说话。

59、空镜头:季节交替,时光流逝。

翠在河边洗衣,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船上的爷爷,又苍老了许多。

60、日。边城镇,高中校。

今天是高考发榜的日子。

师生们欢聚在校园。

许多人围观着墙上的大红榜。

翠在人丛中,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终于找到了,她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翠激动着,兴奋地差点跳起来。

61、日。边城镇,河边老街。

翠一路奔跑。

62、日。边城镇,渡口。

爷爷拉着渡船,正在河中央。

翠站在渡口呼喊:“爷爷----!”

爷爷:“什么事,娃儿?”

翠:“我考起大学了-----!”

爷爷:“考到哪里了?”

翠:“北京------!”

船上,爷爷顿时孩子一般呜呜地大哭起来,一边拉船靠近,一边用衣袖抹泪。

船客们立即过来劝慰:“你这个老人家才怪哦,娃儿考起大学应该高兴唦,怎么哭了哦。”

爷爷抽泣着:“你们不懂。”

船靠了岸,爷爷蹲在船头上还在大哭。翠立即上了船,扶着爷爷,安慰着:“爷爷,不哭了,爷爷,我会牵挂着你的。”

爷爷渐渐平复下来:“好孙女,给爷爷争气,爷爷为你高兴才哭,好好,不哭了,爷爷笑,爷爷高兴。”说着,爷爷从船舱中拿出一壶酒来,咕噜噜灌了下去,唱开了:

花木兰替父去从军,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岳母她刺字把儿训,

代代女英贤出美名。

一切都在旋转。

63、日。公交车上。

翠坐在公交车上。

车停,翠下了车。

64、日。边城镇,老街。

翠一路欢跳着走来,嘴里哼着歌曲。

三姨婆叫住她:“翠,哪来?”

翠停住:“三姨婆,我到同学屋里来。”

三姨婆:“要去北京上学了没?”

翠:“快了,只有十几天了。”

三姨婆:“哪个送你去?你爷爷吗?”

翠:“我爸送我,他们都要转来了。”

三姨婆:“哦,那好。”

翠:“嗯。”转身欢跳而去。

65、日。翠家。

翠回到家,见爷爷一个人在屋里喝闷酒。

翠:“爷爷,你怎么又不听我话了哦?叫你少喝点酒,少抽点烟,对身体不好的。”

爷爷正生着翠的闷气,嘀咕着:“我喝我的,反正你也不要爷爷了,只想往外跑。”

翠委屈了:“爷爷,我哪不要你了啊?我去我同学家玩嘛。”说着来给爷爷捶肩。

爷爷将身子一偏,不要她捶肩,还嘀咕了一句:“不要你理我,没良心的丫头。”

翠委屈地差点哭了,跑进房中。

66、日。房中。

翠坐在窗前,暗自伤心地落泪。

67、日。河边。

翠独自坐在河边发呆。

翠的画外音:“爷爷不喜欢我了,爷爷为什么不喜欢我了啊?”

68、夜。边城镇,渡口。

天上响着闷雷,乌云翻滚。

翠打着手电,提着饭篓,来到渡口。她来给爷爷送饭。

船停在码头上。爷爷在船头抽烟。

翠:“爷爷,你回家去睡嘛。”

爷爷:“眼看要下大雨了,我还是在船上守着好,怕万一涨水把船冲跑了呢?这都是公家的船,冲跑了明天大家怎么过河嘛。”

翠上了船,将饭菜摆在船舱里:“那你快吃饭嘛,莫饿着了。”

爷爷:“好嘛。”

翠给爷爷倒好酒,看着爷爷吃。

马灯光下,翠和爷爷聊天。

翠:“爷爷,你喜欢北京吗?”

爷爷:“喜欢啊。”

翠:“北京好吗?”

爷爷:“那当然好了,那是皇帝住的地方,那还有不好的嘛。”

翠:“那等我大学毕业了,就在北京工作,接爷爷到北京去享福。”

爷爷:“唉,不想去了。”

翠不解地:“为什么?”

爷爷:“老了,哪都不想去了,就在自己家,就在这边城。”

翠有些茫然和失落。

69、日。翠家。

翠和爷爷在门口迎候。

一辆小汽车开来,停在门口。

从车上下来翠的爸爸、妈妈和已经读初中的弟弟。

翠和爷爷迎上去。

一家人互相称呼,打包小包地拿东西,久别重逢,欢天喜地,爷爷笑得老泪纵横。

街坊邻居也前来说话。

70、夜。翠家。

一桌丰盛的团圆饭。

一家人围坐着,还有梦痴、河顺、二皮、三姨婆等人。

翠的爹给翠的奶奶上了香。

大家开怀畅饮。翠的爹妈给大家讲述着外面的世界。

翠问:“爸,妈,你们还要出去打工吗?”

翠的爸:“不去了,你爷爷老了,我和你妈也年纪大了,不想再出门打工了,家里的条件也好多了,你也读大学了,我们这边城都变成旅游区了,也好挣钱了,就在家里干了。”

翠的妈说:“去了这么些年,屋里全靠爹一个人带着翠长大,谢谢爹了,也谢谢几位长辈了,全靠您们帮衬着过来的。”

听了这话,爷爷很高兴,和几位老兄弟开怀畅饮。

71、日。火车上。

开学了,翠的爹护送着翠去北京上学,二人坐在火车上。

72、日。边城镇,渡口。

渡船停在河中央,一动不动。

两岸渡口上,都有好多人在焦急地等船,有的人向河中大喊:“船老板,岩保伯伯,把船开过来。”

没有回应。

大家议论纷纷:“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出事了?”

有几个性子急的年轻人,泅渡上船来要拉船。

突然,爷爷暴怒地冲出船舱,挥起船篙,一篙将青年扫下河去,他这才慢吞吞地将船拉向岸边。

迭印:爷爷向过河人不停的发火,骂了很多过河的人,人们没有还击他,仍由他说落,只是奇怪地看着他。

73、夜。边城,街边,小饭馆。

爷爷从饭馆门前走过。梦痴、河顺、二皮正在饭桌上等他,见他走过,急出来叫他:“我们正等你呢。”

爷爷冷冷地:“你们喝吧。”说着走远了。

几个人莫名其妙:“这……?”

74、夜。翠家。

爷爷和翠的爸妈一家人在说话。

当儿子的:“爹啊,我们在县城里买的房子装修好了,这两天就要搬进去住了,你和我们住城里去吧?”

爷爷:“住城里有什么好呢?不去。我就喜欢住这里。”

75、 迭印:边城风光。

渔舟、划桨、水鸟、灯火、翠翠岛。

76、 日。码头。

爷爷年纪大了,八十多岁了,不拉渡船了。

爷爷将渡船,交给了他的一个远方堂弟。

爷爷在教这位堂弟如何掌握靠岸技术,一边在示范。

77、 日。渡口。迭印:

新船工在拉船。爷爷坐在船上打盹。

码头上,爷爷下船,嘱咐堂弟要好好拉船,莫贪玩。

码头岸上,爷爷蹲在石头上,看着河中的渡船,长出了一口气。

78、 迭印:

日。家中。爷爷一个人做饭、吃饭。

夜。家中。爷爷独自坐着抽烟。

79、 傍晚。边城镇,老街。

爷爷老了,脚步蹒跚,背已微驼,行动迟缓,面色凝重,少言寡语。

80、 暮。边城镇,凉亭。

爷爷和梦痴、河顺相对而坐,默然无言。

旁白:“二皮死了,板栗苗寨里的苗子哥也死了,只剩下了岩保和梦痴、河顺,他想二皮、想苗子大哥。”

回忆:河滩上,少年岩保、梦痴、河顺、二皮光着屁股在晒太阳。

青年岩保新婚之夜,伙伴们来闹洞房。河顺非要和新娘子在床沿上坐,

岩保追出屋去,一脚将河顺踢下了河。二皮非要亲新娘子,被岩保夹在腋

下,丢在茅厕中,二皮大叫。

苗子大哥主持,和几位老兄弟一起喝“祛黑酒”。

爷爷的眼角挂着泪花,不觉呜咽起来。

梦痴不耐烦地:“哭?都活到要死来了,还有什么卵哭的嘛?真是卵狂精!”

爷爷反驳道:“你晓得个狗卵!”

81、 夏,日。火车上。

放暑假,翠从北京一个人坐火车回湘西。

82、 日。县城,翠家。

翠对爸妈说:“这个暑假,我不和你们在城里住,我要回边城去陪爷爷,明年我就毕业了,以后工作了,就没那么多时间陪爷爷了。”

83、 日。边城镇,河中,渔舟上。

翠在划船。爷爷蹲在船头抽烟。

翠兴高采烈地同爷爷说话:“爷爷,我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我们好多同学都想去外国留学,我也想去,考外国的大学,考上了,就很少能回来了,说不定,以后就成外国人了。爷爷,您要好好保重身体,自己照顾好自己。”

爷爷没有多说话,脸上带着疲惫而伤感,轻轻地、缓慢地、自言自语地叹息道:“怎么去那么远哦?……”

翠没有发现爷爷的不快:“不远,现在都地球村了,通讯交通都很方便。”

翠停下来,望着高远的天空。

全场回忆淡出,画面渐暗。

84、 夜。边城镇。

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人们仍然在到处寻找翠的爷爷。

翠的爸爸妈妈到处呼喊。

翠已经全身湿透,哭得声嘶力竭,有气无力:“爷爷……你到哪里啊……?”

整个边城,都陷入了恐慌和忧愁之中。

85、晨。边城,后山。

雨后初晴。

清晨,有小孩上山放牛,在边城镇子后面山顶上的一个凹处,发现了一个半躺在小山洞里乱石堆中的老头,正孤独地遥望着山下的边城。小孩大叫“有鬼”,吓得飞以似跑下山来。

86、日。边城镇。

边城轰动了。人们都说翠的爷爷死了,死在后山上。

87、晨。山顶。

人们簇拥着翠一家人,爬上了山顶。

大家发现了翠的爷爷。

翠上前使劲摇晃着哭喊着叫爷爷。

半天,爷爷哼哼着醒过来了,原来他是睡着了。

人们吓得纷纷往后退,以为真见鬼了。

翠望着爷爷,爷爷望着翠。

爷爷问:“孙女儿啊,你从外国回来啦?爷爷怕都见不着你啦?……”

翠大哭着,哭得从未有过的伤心,抽泣着对爷爷说:“爷爷,我不去外国了,我哪儿也不去了,我就在边城,我要守着爷爷。”

爷爷哭了:“不去了?不去了好,这儿有你们的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有我们家的房子,我们家的地,还有好多祖坟呢。”

翠坚定地点头:“嗯,我北京也不留了,广州也不去了,什么外国都不去了,哪都不去了,我就在边城,当老师也好,做生意也好,陪着爷爷。”

爷爷已经老泪纵横。

翠拉着爷爷:“爷爷,我们回家,回家。”

一家人扶起爷爷。

爷爷说:“好,回家,回家。还是在家里睡得香。”

人们簇拥着爷爷,向山下的边城走去。

88、晨。边城。

早晨的阳光,色彩一般涂抹着梦里的边城。

边城更加美丽了。

歌曲:家在边城

边城的水

边城的云

最好最美是边城

船在河中游

人在梦里行

一条老街巷

百年岁月情

吊脚楼上览风景

看的是画

醉的是心

你要问我是哪里人

我的家乡在边城

边城的山

边城的魂

最亲最爱是边城

苗乡是歌乡

四季唱晨昏

一条老渡船

往来两岸人

老酒开坛香三省

喝的是酒

醉的是情

走遍天下不忘根

此生只做边城人

剧终

二O一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北京 龙潭湖

附:电影剧本《家在边城》作者简介:

笔名姚元午,本名姚源武,男,大学文化,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等数十万字,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工作三十余年,担任过电视台编辑记者、副台长、台长,撰稿和组织拍摄的电视艺术片《流出苗山的河》曾获得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评优二等奖,组织过苗族赶秋节等大型现场活动直播并担任导演。另有原创电影剧本《铁壁湘西》(上下部)、《爱情粘粘药》、《窑火照天地》、《生命泉》、《湘西怪事之名师高徒》等。

E-mail:[email protected] 手机13901384176

标签: 其他剧本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