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自然中去 ——00后学生暑假野生活(一)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少儿砥砺剧)
到大自然中去
——00后学生暑假野生活
编剧:吴万清
一、大背景:我国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国各地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兴起了旅游热潮。
二、小环境: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山村,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此交汇、融合。这里有着次原生态植被,是花草树木的王国,也是鱼虫鸟兽的乐园,更是山民们的美好家园。同时,也是人们旅游、休闲、养生和过慢生活的洞天福地,让人们,尤其是少儿们心驰神往。
三、主要人物:
甘峰——03年生,农N代,初中毕业,外号铁罗汉,美称小山通。
赵家梅——03年生,农N代,初中毕业,外号野妹子,美称食府天使。
吴知——02年生,知二代,高二学生,外号长颈鹿,美称小博士。
林玫——05年生,官二代,高小毕业,外号胆小鬼,美称美人鱼、平衡木公主。
王矛——05年生,富二代,高小毕业,外号小熊猫,美称弹弓王子。
甘百龄——年逾古稀,童颜鹤发,典型山里汉子,退休护林员,山林大学自修生,外号老顽童,美称老护林。
四、题材:少儿学生砥砺剧。
一群来自城市的00后学生相约到山里消暑度假,过野生活。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爬滚打,苦训苦练,增强了体力,操大了胆量,增长了才干………用了三天三夜徒步百里攀登1760多米的山峰。一路上,不只做大自然的过客、看客,还要做大自然的主人,爱惜并保护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禽一兽……同时学雷锋,助人为乐,排忧解难,救死扶伤。一行五小孩赤手徒步,爬山涉水,一路汗水,一路欢歌笑语,历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登上峰巅,送走落日迎来朝阳,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壮举。
五、主题:记叙一群00后学生在山村度假过野生活,深入大自然,探索奥秘,享受恩赐,接受考验,应对风险的故事,反映了当今少儿们的童贞、童趣、童智、童德和童梦……表现他们人小心大、志存高远,拼体力,拼胆识,拼智慧,拼意志,拼团结的精神和与险山恶水斗,与毒蛇猛兽斗,与坏人坏事斗其乐无穷的乐观态度……被爸妈埋厌,越来越不听话,不懂事,老是长不大的小孩,一下子就长高了,懂事了,长大了。
六、说明:站在更高的足点,以更广的高野,从少儿的角度,描写一个多月野外生存的生活,自始至终贯穿一个“野”字,在野外吃喝拉撒玩宿……一切都新鲜,一切都稀奇,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山光水色,美不胜收,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同时,一路充满风险,有惊有险,化险为夷,让人刻骨铭心……
本剧力争做到“四有”:
1、有亮点: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童贞无邪的性格,和高雅情操和高尚的品德,弘扬正气,释放正能量。
2、有看点:可以一集一集地看,也可以连续起来看,故事没有大人们之间的厉害关系和矛盾冲突,但在与大自然风险和途中歹徒斗争中也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中间穿插神话传说,科幻故事,寓言笑话和孩子们的私密和奇闻。
3、有笑点:因为是少儿题材,一定要适合少年的胃口,所以剧中加了点糖,添了些味精,孩子们的天真、幼稚、淘气、矫嫩……充满了童稚,逗人发笑。
4、有用点:在野外生活,充满风险,随时可能遭遇不测,这就要求每人必须学会一套野外生存的本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一言以蔽之:力争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实用性统一。
本人班门弄斧,写下这部现实版少儿砥砺长篇电视连续剧,以激励少儿茁壮成长,兼提醒家长改变育儿观念和方式、方法。
但愿大师们喜欢。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少儿砥砺剧)
到大自然中去
——00后学生暑假野生活
编剧:吴万清
 
;
目 录
上部野训(二十集) 下部野营(二十集)
1、无限风光 1、山石神话
2、奔赴自然 2、向日借火
3、猜我是谁 3、泉水叮咚
4、山村夜话 4、林中奇遇
5、秀美山村 5、夜闯密林
6、斗兽绝招 6、伐木冬冬
7、三捉迷藏 7、篝火晚会
8、知了阵阵 8、解救鸟兽
9、书声琅琅 9、野果累累
10、鬼灯盏盏 10、攀崖割蜜
11、上山砍柴 11、树屋惊雷
12、野孩卖菜 12、抢渡洪水
13、鱼市遭诈 13、天上找路
14、鳖王风波 14、耍狼驱虎
15、拜师学泳 15、邂逅大师
16、初识水性 16、狭路相逢
17、击水中流 17、起死回生
18、浪遏飞舟 18、跟踪追迹
19、山寨探秘 19、巍巍军峰
20、野味盛宴 20、军峰日出
全剧分上部野训(共二十集)
下部野营(共二十集)
上部野训各集内容简介
共分四大块
一、融入大自然(共六集)
第一集 无限风光
一千年古村焕发春青,风景秀美。山里一群孩子一放暑假翻山越岭,一路上吟诗唱歌赞美山光水色。途中遇到摄影师拍风景,录音爱好者录制天籁,碰上游客交流观光心得,发现老作家在途中爬格子,退休老人水边垂钓养生……通过不同寻常的方式推介无限风光,令人们心驰神往。
第二集 奔赴自然
省城县城的中小学生与山里同学约定来山里度假过野生活,可遭到大人们的反对,硬要留在城里参加培训、辅导和比赛,孩子们用自己的特殊方式予以抵制、示威和抗议,最后“离家出走”,冲破了禁锢,奔赴山区。
第三集 猜我是谁
城里孩子进山如同进入世外桃源,一切都新奇,与山民们打得火热。童年无忌,没遮拦地言出自己的身份、外号、爱好,同时又晒出自己父母,点赞的少,埋厌的多,充满了童稚,逗人发笑。最令山民吃惊的是一群快活得像小鸟的孩子竟然也有忧愁和厌气。
第四集 山村夜话
山里老汉甘百龄,是山民中老顽童,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三个孩子的妈妈向长者诉苦:而今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就是不懂事,老是长不大。小孩则在爷爷面前,发泄厌气:不是不听话,是妈妈们不让懂事,不让长大。妈妈们大吃一惊。老人把山里孩子和城里孩子放在一块,进行比对,作了较量,说: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山里的孩子早懂事……孩子们越来越不听话,正说明他们正在懂事,正在长大……几句话,振聋发聩,让妈妈们豁然开朗。
第五集 秀美古村
百龄公公领着孩子们在村里走了一趟,又到村外围兜了一圈,亲眼目睹了古樟、古杉、古殿、古车、古碓等等古迹,山中游半日,走过几千年。又站在村前高冈观赏了古村新貌:高楼、轿车、热水器……最后登上山后制高点,眺望矗立蓝天之上的高峰,顿生攀登高峰之愿。老人坦言:欲登顶,必须经过一个多月的野训。孩子们起誓,摸爬滚打,再苦再累也要上。
第六集 斗兽绝招
百龄公公领着孩子们爬山涉水,每到一处,现场讲述与野兽相遇该怎么应对故事,现身指教,除了要有体力和胆量以外,就要有智慧——采取上树、火攻、水阻和棍扫等招数,临危不惧,化险为夷。孩子立刻了成立了“00后夏令野营”,分工负责,制定规则,投入训练。
二、游山(共八集)
第七集 三捉迷藏
夏令营第一项训练爬山,锻炼体力。五个小孩,骑着二头水牛过河上坡放牛,然后山中捉迷藏。城里孩子与山里孩子互为捉、藏方,均告失败。山里孩子说出取胜密诀:越是安全地方越危险,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休息时,小松鼠撒尿,被弹弓去打落,孩子们又与小松鼠捉迷藏。回到山坡时发现牛不见了,又与牛捉迷藏——山里玩耍意外多多,但乐趣无穷。
第八集 知了阵阵
孩子们接着到后山进行爬树训练,之后各人拿着备好工具
,上树捕捉知了。城里孩子只知好玩,捕知了后,食府天使家梅教孩子烧烤和煨知了当美食吃,大饱口福。吃后口渴,山里孩子领着城里孩子找水源,喝泉水。林玫体弱,喝水后拉肚子,家梅找来了杨梅止泻。其口号:“自己动手,有吃有喝。”说是训练其实是玩,玩出花样,吃出健康。第九集 书声琅琅
夏令营定下规矩:一边训练,一边玩耍,还要一边读书。于是骑单车前往县城七十里之外的读书岩拜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塑像,朗读其诗文并合影留念,立志学习先贤勤奋读书成才的精神。回来当晚,又到野外捕捉萤火虫,在古亭里学习车胤囊读方式体验古人勤学苦读的生活,激励自己发愤读书的热忱。
第十集 鬼灯盏盏
孩子们尽情玩了几天,村民有了微词。老道仙路过古亭,吓唬说对面坟山上有鬼打灯笼,捉小孩吃。孩子们商量为村里做第一件好事——破除迷信。在百龄公公配合下,夜闯坟山,伪装失踪,请求老道仙请神捉鬼,被孩子们戏弄一番,戳破他的装神弄鬼骗取钱财的老底,获得山民们夸奖:说后生可畏,其实小孩更可畏。
第十一集 上山砍柴
有人发现残疾老人和五保护缺柴断炊,决定上山砍柴以应急。砍柴是从前穷人谋生职业,早已消失,不妨做一次樵夫体验穷人的劳苦和艰辛,又可以锻炼。爬山上时又可以登高观风景。孩子们唱着歌上下山,来到渠中洗澡,衣服被冲走了,编织稻草衣回家,吓坏了村民:野人来啦!
第十二集 野孩卖菜
孩子们商量边玩边创收,筹资修缮破亭,建护栏保护红豆杉。首选挖野菜卖钱。由于市场调查失误,没人买,便唱歌做广告吸引客人,仍无人问津。孩子们大失所望。这时王矛、林琳妈妈出现,母子、母女间发生一场误会,真相大白,2位妈妈大骂其丢人现眼,踢翻了菜摊,孩子们作了解释取得谅解,并联系县城买主。孩子们收获甚微,但毕竟是生平挖到的第一桶金,迈出人生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第十三集 鱼市遭诈
孩子们行走山路,无意中发现小溪里一窝野生鱼,打捞起来,到鱼市去卖。小商贩耍滑头,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坑了小孩。余下的杂鱼又撒布谣言低价买走。孩子们初入市场,没有经验,认识到“商场即战场”,吃一堑长一智,仍继续挖第三桶金。
第十四集 鳖王风波
百龄公公教孩子们深渊钓鳖。几天后终于钓到一只鳖王,轰动山村,拿到市场出卖,吸引了众人,但因太贵,就是无人买。一青年人看到了商机与孩子们合伙搞鳖王展,门票一元。一个多小时就净挣了六七百元。之后餐馆老板与青年相互抬价争购,由一千抬到四千。孩子位长了见识:鳖王价值非同一般。于是网上求买主,几家公司派人前来高价求购,孩子们最后做了一个人们想象不到的决定:无偿送给省城一家公益机构,被大人骂得狗血淋头:最最傻的孩子,到手的钱却空手相送。但孩子们无限欣喜:几天买卖,完成了由原始交易到网上做生意过程,跨越了几千年。
三、玩水(共四集)
第十五集 拜师学泳
江南山区,溪河纵横,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城里人谈水色变,以水火无情,坚决反对孩子们玩水。百龄公公认为预防溺水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游泳。主张疏导,反对堵阻,以自己亲身经历自学游泳,洪水中救过人,深水中捞过尸…….开导妈妈们,获得允许后,城里孩子拜山里孩子为师,开始斩波劈浪的水上活动。
第十六集 初识水性
百龄公公首先带领孩子们到现场观察水源的水文情况,如水速、深浅、 ……交待各种情况下能不能下水。甘峰、家梅介绍自己(游泳)的经历和风雨中救小孩的故事,激发积极性,在水中追波逐浪:又潇洒又刺激。
第十七集 击水中流
百龄公公教会孩子们“憋气潜水自救法“——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也能自救。然后由甘峰、家梅用自创简易速成法教
会大伙学会了蛙泳、仰泳、自由泳……孩子们到中流击水,感动了三位妈妈。经验宝贵,值得推广。第十八集 浪遏飞舟
城里小孩和山里小孩一起开了个别开生面的水上运动会,百龄公公与孩子们在小河作游泳示范和特技表演,孩子们进行比赛,获得了成功,引起了轰动。最后台塌,三位妈妈落水,都被自己的孩子救起——用行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与会的省、市、县记者观看了全过程,大为赞赏,表示为孩子们的壮举“鼓与呼“,推广开去。
四、检验(共二集)
第十九集 山寨探秘
为了检验野训效果,百龄公公建议孩子们赤手徒步到野外生存二十四小时。孩子们选择探秘山寨。他们强渡洪水,翻山越岭、攀岩、爬树,考察古寨,老虎窠,最后夜宿蟒蛇洞,并把无名的山洞命名为“野孩洞“。三位妈妈担心,在百龄公公带领下夜探小孩——孩子们睡得又香又甜,还说梦话,妈妈们感慨:孩子们野到家了。
第二十集 野味盛宴
孩子们上山下水捕田鸡,抓竹鼠,挖泥鳅,钓石鸡,采野菜,摘野果,打野味,把自己扮演成厨师,自办了一桌丰盛的野味宴,招待村长、村民、老师和三位妈妈。得到了客人们一致赞赏:好丰盛的一桌色香味形兼备的盛宴,要是孩子们能像厨师一样懂事能干就心满意足了。孩子们立刻脱帽解衣露真容。四座皆惊,厨师原来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说,这是汇报宴,汇报一个多月的收获。这是答谢宴,答谢村干部、村民位的支持,也是报恩宴,报答妈妈们的关怀…..三位妈妈真切地感到,孩子们懂事了,长大了!宴摆百龄公公宣布孩子们的雄心壮志——攀登一千七百多米的高峰!
上部野训结束了,下部野营开始。
如果说上部孩子们处处好玩,事事有趣,乐翻了天,玩出了名堂,吃了出健康,经过锻炼,渐渐懂事了,那么下部三天三夜野外生存步步有惊,着着有险,事事惊险。孩子们凭着智慧、意志和团队精神,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攀上高峰,送走日落,返来朝阳…..孩子们的确长大了。如果说上部精彩,那么下部就惊险了。
下面选择上部野训中第一、二、九、十四、十八、二十共六集供审阅。
上部 野训(共二十集)
第一集 无限风光
1
南方山区,夏日。
烈日高照,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山鹰翱翔……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热气腾腾,流水潺潺……
村口。
一群小孩戴斗笠,肩背包,着凉鞋,插柴刀,柱拐杖,集合一起。
孩子们:“小峰哥,下令吧!”
为头的甘峰,留平头,国字脸,皮肤黝黑,身子壮实,钢铸铁打一般,手臂一挥;“小伙伴们,上山观景去!”
中间小燕、小虎和小石子呼应:“不登山顶非好汉!”
断后的赵家梅,蓄阿姨头,穿T恤衫,着牛仔裤,双手叉腰,走路咯登咯登,言行举止带点粗野,俨然一个假小子,她催促:“快步上,谁掉队谁狗熊!”
2
村外。
一行五人雄纠纠,气昂昂,踏过小桥,穿过田野,边走边唱: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从小生长在山路间。
山里风光看不尽,
山里的果子香又甜。
3
山麓。
孩子们沿着崎岖山路,逶迤而上。
甘峰:“抬头看!”
山峰嵯峨,远浓近淡。
小伙伴们抬头吟诵:
远看山有色。
家梅:“低头听!”
山中静悄悄的。
小伙伴们:“近听水无声。”
4
山路,曲曲弯弯。
忽听响声,孩子们驻脚侧耳。吟诵: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5
岔路口。
二人兴冲冲插了过来:“谁说不见人?”
孩子们迎上前:“闻到人语响,知道有人来了。”
小燕、小虎和小石子:“来游山玩水的吧?”
年青的人 :‘不只玩——“
中年人指胸前吊着的相机。
甘峰、家梅:“你们是搞摄影的?“
年青的:“对!”指着中年人,“他是我师傅,我是他的助手。”
中年人:“这儿风光无限,我俩慕名而来,拍下这里的山光水色。”
年青人:“带回去让人们一起分享。”
孩子们:“大叔、大哥,拍生活照么?”
二人:“拍!小朋友,想拍什么?”
孩子们:“当然是爬山啰!”
6
山路上。
助手指导:“小朋友,照原样,奋力上爬。”
孩子们列长蛇陈,柱着拐杖,一步步向上攀爬。
师傅选好了角度,端起相机,咔嚓咔嚓,拍下一串镜头。
助手:“小朋友,停下!”
孩子们不解:“干吗?”
师傅指指相机:“拍下一瞬间,你们入镜头了。”
孩子们立刻跑下来围着争
看:“留下了永恒的瞬间。” 师傅展示影像:“取全景。看,山重山,山连山,小路曲曲弯弯,你们奋力上攀——怎么样?”
孩子们惊喜地:“你们们把咱们拍活了?”
二人:“你们就是一群快活的小鸟。”
小石子突然:“好倒好,就是小了一些。”
小燕、小虎:“我们本来就是小不点了。”
甘峰:“取全景,山峰作背景,人虽然小一点,但突出了主题。”
家梅:“是好,如果只拍一段路,人大一点,没见山,谁知道是爬山还是走路?”
助手:“言之有理!”
小燕:“不过看到多是背影。”
家梅:“拍背影更有意思,让人辨认,引人猜想。”
甘峰:“散文家朱自清写父亲就只写背影,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拍正面,从上拍下,那效果就差多了。”
二人夸:“很有见地,一定是中学生了。”
小燕等三人:“不错!他俩读中学,是村里的小知识分子,咱们三人上小学,只算识字分子了。”
逗得二大人笑了。之后收拾机机欲走。
甘峰、家梅挽留:“大叔、大哥,拍了很多风景,能否展示一番,让我们分享?”
二人:“行!雅俗共享。”
7
小溪旁,树阴下。
二人放下挎包,摘下相机坐下。
小燕、小虎、小石子取下水壶:“给你们灌二壶上好的泉水。”没入溪中。
甘峰、家梅:“二位稍等!”钻进林里。
不一会,小燕三人提来了水;甘峰二人摘了几袋野果,送到二位面前:“请品尝。”
二人喝了口水,咂嘴:“清凉、清凉,人说山中有好水,名不虚传。”之后,尝了山楂和草莓,赞不绝口:“又香又甜,野果味道就是不一般,让我们大饱口福。”
孩子们:“请展示!”
助手打开相机展示山景,孩子们夺口而出:“鸡月岭。”
二人:“这叫鸡月岭?”
甘峰:“是的,这是村子前面一座大山,从前去县城必经之路。起半夜上路,走到此处,月亮落山,鸡叫了,天亮了。”
家梅;“于是山民叫她为鸡月岭!”
二人欣喜:“好一座鸡月岭,让人想起古诗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家梅:“这是山光,水色呢?”
师傅:“别急,我为你们慢慢展开——一条小溪从山崖飞泻而下。
孩子们惊呀:“瀑布!“
师傅:“好看不?“
孩子们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家梅:“好壮观!“
甘峰:“也好险!“
小燕等:“我们常常偷偷地到瀑布下嬉水!“
师傅:“你们仔细看看,游人在瀑布前干什么?”
孩子们左看右看:“在观瀑呗!”
助手摇头:“睁大眼看!”
甘峰:“有游人站在瀑前,闭眼张口——像是在听?”
二人击掌:“对,是听瀑!”
小燕等人:“瀑崖下,有游人张口贴耳也像在听!”
助手:“不错!也在听。”
师傅:“瀑声咋样?”
孩子们:“瀑声如雷,轰轰作响。”
二人:“何以见得?”
甘峰:“都张开口。爷爷说,打雷时要张口,要不雷声会振破耳膜。”
家梅:“我发现有一人捂耳,就是怕振破耳膜的。”
师傅:“小朋友,这告诉我们,摄影是视角艺术,拍摄图像的也可以拍出声音来的。”
助
手:“小朋友,听说过没有?”孩子们:“第一次听说,是你们创新吧?”
师傅吩咐助手:“把宋徽宗名画《听琴》展示一下,让小朋友见识见识。”
助手取出笔记本电脑:“看《听琴图》一人居中,坐石墩上低头抚琴。听者三人:一人俯首侧坐,神情专注,陶醉在曲调之中;一人抬头仰望,神态被琴声吸引,陷入遐想之中;第三人是个蓬头童子,双手抱胸,用心聆听……”
甘峰、家梅顿悟:“画能画出声音,摄像同样可以拍出声音来。”小燕也点头称是。
二人:“好家伙,你们学会了听瀑,画中听声音了。”
甘峰:“大叔、大哥,香气也能拍出来?”
二人:“同样可以。古代有个画家画马蹄香,真的画出来了。咋画。?”
孩子们:“用鼻子闻呗!”
助手连连摇头:“不被马蹄蹬坏才怪哩!”
小燕:“我知道,画几只蝴蝶,跟着马蹄飞?”
师傅抚摸头:“聪明!”
家梅:“哦!蜂蝶闻香飞舞花丛——间接画出了香气。这是画出气味,属嗅觉,那味觉呢?”
二人:“你们想一想。”
小虎、小石子:“同样道理。蜜蜂、蝴蝶翅起尾巴把头扎进花朵里吮吸花蜜——看了,咱们都流口水。”
二人:“要得要得!有长进。”
孩子们:“谢谢大叔、大哥的指教。”
8
半山,太阳升得高高的。
孩子们一边观景一边吟诵:
太阳林间照,
清泉石上流。
9
密林深处,寂静寂静。
甘峰:“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真可说是遮天蔽地的好去处。”
家梅:“咱们就在这儿休息、休息。”
他人:“好啊!正好享受大自然荫蔽和清凉。”
一坐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吟诵古诗:
万籁俱寂人不语,
一鸟不鸣山更幽。
不远处传来人语:“谁说万籁俱寂?“
孩子们起身闻声寻去。
10
溪畔泉边。
孩子们发现师生两人盘腿而坐,正用录音机录音。
小燕、小虎和小石子嗤嗤地笑个不停。
二人不解:“笑什么笑?”
小燕等人:“笑你们痴呆,万籁俱寂人不语,啥声音都没有,录什么音?”
甘峰、家梅:“一鸟不鸣山更幽,录了也白搭了。”
学生:“这些你们不懂。”指着戴眼镜的长者,“他是省城某音乐学院的教授,领我前来录天籁之音。”
孩子们:“可来的不是时候。”
教授:“小朋友,天籁之音是大自然原生态音乐,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天都能听到美妙的乐曲。”
孩子们摇头:“可这时什么声音也没有啊!”
学生;“先坐下。”
 
;五人围着二位席地而坐。 学生接下键盘:“静下心,自然就能听到。”
教授:“听!什么声音?”
孩子们侧耳细听。
小虎:“叮咚叮咚——泉水声!”
学生:“再听!”
教授:“什么声音?”
小石子:“唏里哗啦——溪流声。”
一阵风吹过。
小燕:“树叶摩擦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
学生:“还有呢?”
家梅:“附近树上响起了滴溜溜,清脆而婉转的声音,许是黄鹂、画眉在赛歌哩!”
甘峰:“远处一对斑鸠正在咕几咕几对唱,正在请情说爱哩!”
逗得大伙笑起来。
这时,一阵“笃笃!”声音响起来了。
孩子们大声:“森林医生啄木鸟出诊了!”
教授严肃地:“是万籁俱寂吗?”
学生帮腔:“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吗?”
孩子们面有愧色:“不是,不是!而是越听声音越多!”
教授:“大自然的声音从来就没静止过,只是山里人听惯了,习以为常,忽略了,而充耳不闻。”
学生把录音机关了:“刚才听得的声音和你们的对话都录下了。”
教授:“小朋友,我们师生二人于无声之处录佳音——可你们却嗤笑痴呆——”
孩子们立刻抱拳打恭:“对不起,是我们年幼无知!”
甘峰、家梅:“可笑的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
师生二人收拾录音器具欲走。
孩子们立刻拦住:“大师、小师,我们见到了泰山,千载难逢,甘做小学生向你们请教。”
教授欣然同意:“行!选个高处,视野开阔、高远。”
11
山岗树阴下。
甘峰、家梅:“大师说得对,身在山中,美妙声音都充耳不闻,说明我们幼稚无知。今天请指教。”
教授:“小朋友,告诉你们,古人把大自然的声音统称‘天籁’——”
甘峰:“‘天’指自然界。“
家梅:“‘籁’指自然界的声音。“
教授:“对!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则称之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西方则叫‘大自然’的音乐。”
小虎:“大自
然会说话?” 小燕:“大自然会唱歌?”
小石子:“大自然会弹琴?”
教授:“不错。其实大自然是人类各种音乐的源头。”
孩子们惊疑:“人们唱歌、弹琴都是向大自然学来的?”
学生:“是的,人们从风的呼啸声,泉水的叮咚声,鸟鸣的啁啾声,创作音乐作品。”
教授:“比如中国民间音乐大师阿炳创作的《二泉印月》,刘天华的二胡名曲《空山鸟语》——看,泉哪月呀,山哪鸟呀…..都是来自大自然。”
甘峰:“教授的指教,让我们茅塞顿开!”
家梅:“让我们开了耳界!”
教授:“好!我们要让你们大开耳界。”吩咐学生,“把录音磁带嵌上,让小朋友们听听。”
学生立刻播放大自然的声音。
小石子:“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水声。”
小虎:“呼噜呼噜,希里沙啦——风声。”
小燕:“吱吱喳喳,啁啾啁啾——鸟鸣声。”
甘峰:“各种声音都有。”
家梅:“简直就是森林大合唱。”
小燕:“声音并不很大。”
小虎:“声音有先又后。”
小石子:“不算大合唱是乱唱。”
甘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一点也不乱。”
教授:“用音乐术语,称‘森林协奏曲’,如何?”
孩子们:“协奏、和谐交织而成乐曲,好极了。”
学生:“你们知道,林子里什么时候最热闹?”
孩子们齐声:“一个是清晨,一个是黄昏。”
教授:“为什么?”
甘峰:“清晨鸟儿醒来了,跳出窝站在枝头上,迎着阳光,唱着歌开始新的一天生活。”
教授:“鸟儿迎接新的挑战。那黄昏呢?”
家梅:“黄昏嘛,鸟儿觅食吃饱了,喝足了,胜利归林,又要歌唱一阵——”
学生:“算是凯旋了。”
孩子们:“唱着胜利的歌。”
教授:“如果取名的话,该叫——”
孩子们异口同声:“森林晨曲!”
学生:“另一个呢?”
孩子们:“当然是森林黄昏曲啰!”
教授:“夜里呢?”
小虎:“蟋蟀叫。”
小石子:“蝈蝈哼。”
小燕:“纺织娘娘拉长声音唱。”
甘峰:“鸟儿打呼噜。”
家梅:“夜莺卖弄自己的歌喉。”
师生:“这叫——”
孩子们:“森林小夜曲!”
师生俩击掌:“要得要得——你们说山里林中是万籁俱寂吗?”
孩子们摇头:“不是!”但反问,“为何古诗人却这么写呢?”
教授:“古人爱静,把没有人居住的山林叫‘空山’,没有人语自然就要寂静啰?不过,古人也犯了个逻辑错误——”
孩子们:“哦?古人也犯错,请点明?”
教授:“‘万籁俱寂’,没有人语,可以说静,‘万籁’从来没有停息过,咋能说俱寂?”
孩子们:“言之有理。刚才我们说了各种声音,换句话说,各种音乐都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演,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都没停息。”
教授:“明白就好!再问山林里还有没有其它音乐?”
孩子们低头寻思,良久抬头:“没有。”
教授吩咐学生:“把那非同凡响的音乐放一放!’
学生:“
好哩!小朋友,边听边说。“ 孩子们:“一定配合!“
学生按键,录音机放出声音:
一阵阵风刮过——
孩子们:“狂风怒吼!“
风扫松林——
孩子们:“松涛呼啸!“
接着,轰隆轰隆声,一声接一声——
孩子们:“雷声滚滚!“
煞时,飒飒,飒飒飒劈头劈脑下来——
孩子们:“大雨倾盆!“
顿时,轰轰轰,哗啦啦从天而降——
孩子们:“山洪爆发!“
学生:“风声、雨声、水声、雷声交织大作,惊天动地。“
小虎:“大自然在生气!“
小燕:“大自然在撒野!“
小石子:“大自然在发狂!“
教授:“合起来,该称什么?”
孩子们大声:“大自然狂野曲!“
教授:“聪明,完全正确。“
学生:“有何感想?”
甘峰:“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音乐大厅。”
家梅:“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是这大厅的演员。”
小燕:“黄鹂、画眉、夜莺算是歌星。”
小虎:“乌鸦、山雀、野鸭算是歌手。”
小石子:“山鹰、猫头鹰算是高音歌唱家!”
教授:“收获如何?”
孩子们:“收获大大的,多多的。以前只知道赏山光水色,一饱眼福。今天,我们大开耳界,倾听美妙的天籁,大饱耳福。”
教授:“好!你们满意,我们高兴。”
学生:“提示大家,走进大自然的音乐大厅,别忘了自己也是一位特殊的演员。”
孩子们欣喜地:“我们一路都没停止过吟诗唱歌!”
教授:“借此机会,转告旅游的朋友,在观赏风景之时,千万别忘了聆听神秘而美妙的大自然乐曲——这同样是高雅的享受啊!”
12
山坡,微风习习。
孩子们双手撑腰,上下眺望。触景生情,朗诵:
山上千岭秀,
山下百溪流。
13
山顶。
孩子们攀上峰顶,振臂高呼:“我们把大山踏在脚底下了!”
甘峰:“大师说,我们都是大自然舞台的特殊演员。按山里习惯,上山唱歌,大伙来唱支山歌,怎么样?”
其他人响应:“唱就唱呗!唱什么?”
家梅:“个个都能背许多古诗词,可以模仿,结合眼前景致,凑合凑合。”
甘峰:“各自散开蕴酿,边赏风景,也寻章摘句。”
孩子们散开了,一会儿兴奋地:“有了!有了!”聚拢一起。
家梅咳嗽了一声,清清嗓子:“我领唱——
高山哪看山哟山更高哩。”
小燕接着唱:“这山哪望得哟那山高啰。”
小虎、小石子最矮跟着唱:“踮起那脚尖哟朝前看哩。”
最后甘峰收尾:“一山哪更比哟一山高啰!”
唱罢,大伙儿啃煎饼喝泉水:“看,蓝天,白云朵朵”
“瞧,山下薄雾消散。”情不自禁吟诵:
 
; 云来山色佳, 雾散山如画。
人在云中走,
身在画里游。
家梅:“我们成了画中人了。”
甘峰抬头:“太阳当顶,该下山了!”
小虎等人一齐往回走。
甘峰喝令:“回来!”
小虎等人:“不走啦?”
甘峰:“不!山里孩子从不走回头路。”
家梅:“对!从山的那边,踏出一 条新路来。”
14
下山路上。
孩子们驻脚回望,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此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孩子们一路歌声。
15
古庙。
山路曲曲弯弯,蜿蜒而下。一座古庙,绿树掩映,一长者枕石仰卧,孩子们见了,脱口而出:
深山藏古寺,
和尚枕石眠。
长者闻声,一骨碌翻身坐起,生气地:“谁是和尚?”
孩子们怔住了。
长者:“瞧!我不是光头,没披袈裟,没着芒鞋…..哪点像和尚?”
大伙赶忙赔礼道歉:“老伯伯,冒犯了,敬请原谅。”
长者绷紧的脸放松了:“这还差不多。”问:“小朋友,猜猜我是干什么的?”
甘峰:“没带香纸,不像香客。”
家梅:“没留胡子,没戴方巾,没披道服不像道士。”
小燕:“头发分披,鼻梁架着墨镜,像个有学问的人。”
长者:“你聪明,我是爬格子的——”
小石子:“爬楼梯,登台阶?”
甘峰、家梅:“哦!原来是位老作家,来山里采风搞创作的。”
长者:“正是。这儿山好水好人更好,绘不尽的山光水色,写不完的风土人情。”
孩子们:“城里搞创作不是又舒服又方便?”
长者:“不,不,不!一则喧哗,二则热闹,三则有客打扰……这儿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环境幽静是搞创作的圣地;清晨起床,打太极拳;吃过早点爬格子,累了登楼观风景…..晌午小憩——看,这不在此仰卧?”
孩子们:“下午呢?”
长者:“下午读书看报。”
孩子们:“黄昏呢?”
长者:“用餐后,散步送走落日,迎来新月。”
孩子们:“
吟风弄月?”长者:“不,不!继续爬格子,爬得飞快——”
孩子们:“是吗?”
长者:“风清月朗,虫声吱吱,灵感顿生,下笔如神……”
甘峰、家梅:“老伯伯,真有眼光,在这洞天福地爬格子定能感天动地。”
长者:“小朋友,你们可知,古人讲学,做学问,著书立说,选 什么地方?——这深山老林,比如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嵩山的嵩山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岳麓山的书院和河南的应天书院,无不与山结下不解之缘。还有南朝齐梁时刘勰,穷尽一生时间,在寺庙里写出了古代文学评论《文心雕龙》,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完成了《四书》集注》……”
甘峰:“刚才碰见摄影爱好者来山里拍风景。“
家梅:“还遇上音乐教授来山里录天籁。“
小虎等:“这又看到您老人在这搞创作….. ”
长者:“这儿还是养生圣地,在这儿长生不老!”
16
半山腰。
斜刺里走来二男二女四个年轻游客:太阳帽、墨镜、茄克衫、牛仔裤、旅游鞋、背包,柱着拐杖,风尘扑扑走来。
孩子们上前热情打招呼:“欢迎大哥大姐们前来游玩!”
年轻游客:“我们都是大学同学,暑假结伴来山里运动筋骨,放松心情…..”
甘峰:“去各地名胜古迹,风景区去风光风光,潇洒潇洒不是更轻松,更惬意?”
家梅:“在这山沟沟打转,又累又苦呀!”
为头的男甲:“小弟弟、小妹妹,你们不知,那些地方都去过,玩腻了,害苦了——”
孩子们睁大眼睛:“不至于吧?”
女甲:“简直是活受罪!花钱买罪受。”
孩子们惊讶不已:“怎会呢?”
游人:“你们不信?咱们坐下聊聊。”
孩子们:“好啊!我们向你们取经。”
九人夹杂围坐一起。
男甲:“中国人旅游多在小长假、节假日 ,师生游多在寒暑假,游客集中,人满为患,每到一景点,人头攒动,挤挤挨挨。”
女甲:“说是在游玩,其实在表演夫妻观灯,挤得男呼女叫,大人喊小孩哭…..”
男乙:“最拥挤的要数上厕所,排长龙阵,男女争先恐后,像上战场,抢渡大渡河…..”
女乙:“有人急了,顾不羞耻,就在路边大小便…..”
孩子们:“真的活受罪?”
游人:“是的。这叫挤游,像你们小朋友少去为妙。”
孩子们:“还有什么难 ?”
游人:“旅游?其实是跑游,在规定的时间,景点和食宿处,跟在导游后面,急急而去,匆匆而归,名符其实的跑马观花,收益甚微。”
甘峰:“据说,很多景点是寺庙、道观?”
男甲:“我们最不感兴趣就是宗教游。我们不信菩萨和神仙,干嘛去烧香、跪拜,献上功德钱?”
女甲:“不过,其中的宗教艺术还是值得欣赏的。不过我们又不是行家里手,干嘛去凑热闹?”
家梅:“听说旅游途中还有购物环节?”
女乙:“是的,这最讨厌。导游和商家相勾结,领着游客先听讲座,然后购物。”
男乙:“宰你没商量!以次充优,高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有一亲戚花了四五千元买缅甸生产的美玉,回来请行家检测,原来是做了化学处理的石头——大呼上当!”
&nb
sp;孩子们逗笑:“大哥、大姐,看来还是像我们这样随心所欲才是,怎么玩就怎么玩好?” 游人:“是的,这叫自在游,如开轿车来叫自驾游。”
甘峰:“这种方式最好,自己选择,自由自在。哪儿好玩就到哪儿,感兴趣的多玩,没意思的不玩。”
家梅:“累了,坐下休息,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采摘野果充饥…..”
男甲亮出相机:“风景好,拍张照带回去欣赏。”
男乙端出录音机:“高山流水,美妙动听,一一录下。”
女甲:“白天观景,夜里听林中小夜曲。”
女乙:“晚上在草地住宿,看月亮,数星星。”
孩子们:“大哥、大姐说得好,我们也有同感。看,咱们刚从山上下来的。”
游人:“爬山涉水,虽累也苦,但其乐无穷啊!”
17
山下,池塘。
孩子们看到一老人在垂钓。
老人钓上鱼又放入水中。
孩子们不解:“老爷爷,你既钓鱼咋又放生?”
老人:“我不是蓑笠翁,不是来钓鱼,是来钓清闲。”
孩子问:“坐在家里不更清闲?”
老人:“你们不知钓鱼比吃鱼香?家里清闲能比这山里清闲?”
甘峰:“您老是在山里养老?”
老人高兴了:“是啊!长寿老人都生活在山里。而今日子好过,想多活几年,就到山里亲戚家养老来了——哈哈!”
孩子们:“老爷爷,打扰了,祝您长生不老!”
18
村外。
孩子们弯山绕水下山,齐声朗读: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兴奋地:“回村了,小桥、流水、人家,一马平川,金色稻田,绿色果园——幸福的家园。”
又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山里孩子心爱山,
从小生长在山路间, 山里是鸟兽的乐园,
村子是我们的好家园……
孩子们唱着歌,走进村子,回头不停地招手:“山村无限美,欢迎来做客!”
上部野训第二集 奔赴自然
1
一小学门前。
放假了,学生们潮水般涌出校门,欢呼雀跃:
“放假啰!”
“自由啦!”
“玩个天翻地覆,乐个地覆天翻!”
“放假万岁!”
………
林玫和王矛姐弟俩背着书包夹在中间,手舞脚蹈一番,又张开双臂作飞翔状:“我们要飞!飞呀飞!越过高楼,跨过大桥,掠过田野,飞到山里去,飞到大自然中去!”
2
王家别墅。早餐过后。
王矛妈,一身珠光宝气,阔妇打扮。从车库开出奔驰轿车停在门前:“矛仔,上。”
王矛:“上哪儿?”
王矛妈:“上姑妈家找林玫去。”
王矛钻入车内,又探出头,快活地:“兜风去!”
3
附近一幢高楼前。
林玫和妈正在等候。
轿车停下开门,林玫妈妈坐在副驾座,小矛把林玫拉到后排座上。
林玫:“去兜风?”
王矛:“当然啰!放假了,我们得放松放松,玩个痛快,乐个翻天!”
4
一条深巷,一扇普通小门,上贴:少儿暑假培训中心。
车子停下,人还没下车,几个披着彩带的辅导员阿姨,满面春风迎上来:“请!里面坐!”
二位妈妈走进门,打量正中广告牌上的广告语:
架起小升初的桥梁,跑步进入初中。
师资一流,资料精良。
科学辅导,立竿见影。
智力投资,终身受益。
看了,满意地点着头朝里走。
5
门外。
林玫和王矛:“看到‘暑假培训’几个字,就犯愁了。”惊呼:“我们上当了!”
王矛:“昨天刚放假,从学校飞出来,今天就把我们塞进小课堂!”
林玫:“简直要剥夺我们的假期。”
王矛拉着林玫的袖子:“玫姐,我们不干!”拔腿就跑。
6
巷子。
两位妈妈走出来,大惊:“人呢?跑啦?”
开车往外追。
7
大街上。
姐弟俩跑到一冷饮摊前,一人一杯冰淇淋,喝得津津有味。
车子追上来。二位妈妈生气地:“咋跑?”
林玫:“假期需要放松。”
王矛:“不是加油。”
林玫:“提前学初中内容,上了初中就是炒现饭。”
王矛:“吃现饭,没胃口,会消化不良。”
小玫妈:“不对!是打基础。”
小矛妈:“基础牢了,可跑步进初中。“
林玫:“只有你们会相信。老师说,假期是属于我们的,由自己做主,他人不能占用。”
王矛:“校长也说,校外不允许巧立名目变相补课,上级也明令禁止。”
二位妈妈:“可人家照样在搞。”
林玫:“看这培训中心设在小巷深处,避人耳目,可见不光明正大。”
王矛:“为了图利不择手段。”
林玫妈:“假期差不多二个月,哪能都玩?”
小矛妈:“不玩野心才怪哩!”
8
某健身馆。
有人在跑步机上跑步,有人在拉杆,有人举杠铃……
二位妈妈领着儿女走进去。
姐弟俩:“这干吗?”
小矛妈:“你们不是要玩嘛?这儿好玩,还可以减肥。”
王矛:“你们看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不是玩,是活受罪。”
林玫:“我本来就精瘦,再减肥,剩下皮包骨了?”
二位妈妈:“这是健身呀!”
姐弟俩:“要健身,你们去好了!”转身又跑了。
二位妈妈拉阻:“你们想干什么?”
9
一娱乐厅,分割成几大间。有人练钢琴,有人练声乐,有人练舞蹈,有人练体操……
二位妈妈领着儿女转了一圈。
小矛妈:“这儿可以放松了。”
小玫妈:“这些该满意了吧?”
一舞蹈教练见了小玫,在她妈妈面前夸道:“这小姑娘,身材苗条,身子骨
柔软,是块舞蹈料子。” 小玫妈妈很高兴:“是吗?”
林玫:“我练过体操,主攻平衡木,比赛还得过奖。”
王矛:“被誉为平衡木公主。”
教练兴致上来:“这很好!体操、舞蹈原本是一家,有了体操作基础再练舞蹈,如鱼得水。说不定,长大后能成舞蹈皇后呢!”
王矛:“我又矮又胖,练什么?”
林玫笑道:“可演武大郎卖炊饼哩!”
王矛不服气:“你呀,演潘金莲,吊膀子!”
教练:“别开玩笑了,这胖小子胖得挺可爱的。”
林玫:“他叫小矛——”
教练:“小猫?小熊猫?”
王矛:“你咋知道我的外号?”
教练:“你看你,头圆体胖腿壮,配上一副墨镜,套上一件白褂,穿上黑袜子——活脱脱的一只小熊猫。”
王矛:“教练叔叔,我是人不是动物,可别拿人开心?”
教练:“不,不!小朋友,我是抬举你。”
王矛:“咋抬举?”
教练:“你只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属于家宝,而熊猫呢,是国宝:‘谁高谁低?’”
王矛没词。
教练:“我推荐你去表演系,培养你当个特型演员。”
王矛:“演什么?”
教练:“当然是熊猫啰。熊猫是国宝,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钟爱。如果把动漫故事《功夫熊猫》改成生活故事片,你扮演熊猫,保证一炮打响,一辈子走红——”
小矛妈听了,眉开眼笑:“真的?”
教练:“你们知道不?六小龄童一家世代扮演孙悟空,个个誉满天下。”
小矛妈:“只个别…..”
教练:“不!表演动物的演员,很多都造诣高深,功成名就。比如我国少数民族姑娘刀美兰跳孔雀舞,风靡东南亚,被称做孔雀皇后,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享誉世界,历经几个世纪仍盛不衰;韩国马叔跳马仔舞,走红东亚、东南亚……我正是在成全你呀!”
姐弟俩听了,有点动心。
二位妈妈:“这儿,你们如何?”
姐弟俩忽然想起来,走到一侧,切切私语。
林玫:“我们与甘峰哥、家梅姐有约。”
王矛:“我们不能失信。”
林玫:“这事呢?”
王矛:“来日方长,日后再说。”
二人转身回答
:“日后再说!”手拉手跑了。 二位妈妈干瞪眼。
10
外面路上。
二位妈妈弃车,气呼呼地追了上来。
小矛妈:“我的小祖宗,你,你到底想干啥?”
小玫妈:“我的姑奶奶,你,你让大人操碎了心。”
林玫:“我们都小学毕业了,你们还把我们当做小鸟关在笼子里。”
王矛:“我们都大了,你们还把我们栓在裤带上,牵着鼻子走。”
二位妈妈:“好,不关,不栓,不牵,你们有什么主意?”
王矛、林玫:“我们到外婆家去!”
二位妈妈一怔:“到山沟沟里去?”
二人点头:“是。”
小玫妈妈点着她的鼻子:“你这胆小鬼,见了蟑螂吓得哭鼻子,碰见老鼠吓得尿裤子。去山沟沟走错路都能遇上野兽,岂不吓破了胆?”
林玫:“正因为胆子小,所以要操大胆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小玫妈:“哼!说得轻快。”
小矛妈:“矛仔,你呢?”
王矛:“我去山里减肥。”
小矛妈:“山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山,比健身运动更苦、更累,而且还危险!”
王矛拍拍胸脯:“我小熊猫,老家就在山里,到山里去摸爬打滚,啃竹子吃树皮心甘情愿。”
二位妈妈交头接耳了几句,大发雷霆,斩钉截铁:“你们想干什么都可答应,要去山里玩,万万不能!”
姐弟俩听了,气极了,悻悻跑了。
二位妈妈指着背影:“看!一副熊样子,简直是无法无天。”
11
林玫家楼下花圃树阴下。
王矛:“玫姐,咋办?”
林玫:“你说呢?”
俩人搔头抓腮,寻思起来。
良久,林玫:“听说女人在家与男人斗气,用‘三招’”。
王矛:“哪三招?”
林玫:“一哭、二闹、三上吊。”
王矛:“一哭、二闹、三上吊?”吐了吐舌头,“太不值。“
林玫:“大人有政策,小人来个对策。我用新三策。”
王矛:“新三策?”
林玫咬耳诡秘地对小矛:“……….如此如此!”
12
林家。
小玫妈正在拖地板。
林玫开门进来直奔卧室,“呯”的一声关上门。
小玫妈:“咋啦?”
林玫扑到床上假装嚎啕大哭。
林玫用脚蹬床哭得更厉害。
&n
bsp;小玫妈开门进去,林玫蒙头哭闹。 小玫妈:“小乖乖,山沟沟哪是你去的地方?妈带你到名山风景区去旅游就是了,要听话。”
林玫转脸朝里赌气:“不听!不听!”
小玫妈坐在床头规劝:“要玩可以,干吗一定要到山沟沟里去?那里太苦、太累,也太危险,妈不放心。”
林玫:“在城里玩不危险?路上车子,一撞,完了;要是被人口贩子拐卖,糟了……你就放心?”
小玫妈:“别赌气啦!你是妈掌上的明珠,要是出了个三长两短——”
林玫反唇相讥:“妈妈,我的好妈妈,明珠都蒙尘了,生锈了,快变成玻璃珠子啦!我去山里洗尘除锈,让它明亮起来。”
小玫妈:“你决心要去?”
林玫忽然转过脸呛道:“铁了心!不答应就不起来。”
小玫妈:“我的小乖乖,尽耍小孩脾气,与大人顶牛。好,你起来,等爸爸回来再作商量。”
林玫翻身坐起,捂着脸:“要是爸同意呢?”
小玫妈:“好说好说。”离开了,顺手关上门。
林玫对着镜子笑起来:“我大哭,咋没眼泪?哦,原来是在演戏。”
13
王家别墅,下午。
王矛睡午觉醒来,摸膜肚子:“咋干瘪干瘪的?噢,原来是绝食,没有午餐,肚子咕噜咕噜的在提意见呢!”于是取出手机接通了小玫的电话。
王矛:“玫姐,你哭闹示威咋样?”
林玫回话:“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王矛:“说具体些。”
林玫:“我一哭闹,妈妈心软了,答应与爸爸商量。我看有戏了。你呢?”
王矛:“我午饭可没吃。”
林玫:“你妈有反应吗?”
王矛:“妈妈有急事走了,只叫保姆送进来,我叫她撤回去。姐,我食量大,一顿没吃真有点饿。”
林玫:“继续绝食!”
王矛:“可我肚子饿得难受啊!”
林玫:“坚持住!我立马给你送方便面——时间十分钟后;地点:你家后院墙根下;信号:掌声三下。
14
王家别墅后院。十分钟后。
王矛在墙根下吹着口哨,来回走动。
一会儿,掌声响起:啪!啪!啪!
王矛拍了三下回应。
林玫扔来一扎方便面,王矛接了。
墙外,林玫嘱咐:“内有便条,一看便知。“
&nbs
p; 王矛打开读起来: 矛弟:
要学会演戏,把假戏演得比真戏还真。
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玫姐
即日
王矛心里一乐:“迎接胜利到来。“
15
王矛卧室。
王矛冲了一包方便面,大口大口吃起来:“怎么,今天方便面特有味,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于是又泡了一包,狼吞虎咽,一下子吃光了。露出肚皮,拍了几拍:“看!鼓起来了!”
这时敲门声响了。
王矛胡乱将碗筷、方便面藏好,用纸巾抹干净嘴巴,“请进!”
保姆送来了一瓶牛奶,一个三明治,一个汉堡包,外加一块比萨饼,“少爷,这是你平时最喜欢吃的,你妈叫保安开车买来的。”放在桌子上。
王矛:“妈妈呢?”
保姆:“正忙着替爸爸办事,你吃吧,别饿坏了身子。”
王矛生气地:“不吃!不吃!”把食物推下桌去。
保姆慌忙拾起来,央求:“小少爷,快吃吧!饿坏了不是闹着玩的。”
王矛摸着肚子暗笑:“饿死了拉倒!”
保姆窥见:“你没吃,肚子咋鼓起来了?”
王矛:“一肚子气,能不鼓起来了?去!去!去!”
保姆拿着食品退了出去。
王矛露着肚子,在卧室一边走动,一边像打腰鼓似的拍打肚皮:“玫姐说得好,把假戏演好得比真戏还真,看他们怎么奈何我?”
16
&nb
sp; 初夜。 敲门声又响了。
王矛立刻假装笔直地躺着,一动不动。
门开了。小矛妈端来一盘点心:“矛仔,两餐不吃,饿得慌,妈特意叫了份外卖——你最爱吃的。”
王矛僵卧着,毫无反应。
小矛妈:“怕是睡熟了。”用手推了推,没动静,慌了:“矛仔饿昏啦!”立刻呼叫保姆:“李妈!快!叫保安来。”
李妈叫来保安。
保安:“老板娘,干吗?”
小矛妈:“不让去山沟沟,与我斗气,绝食。看,饿昏了,快送医院输营养液!”
保安、保姆把小矛送上轿车。
王矛躺在车后座沙发上,趁人不注意,坐了起来,做了个鬼脸,暗自说:“我没饿昏,他们倒急昏了——给点颜色他们看看。”又躺下。
17
别墅门前。
轿车刚开出门。
王老板——一个阔绰的房地产老板,开着宝马车过来,见了前面车子立刻来个急刹车,打下玻璃窗探头急问:“出啥事啦?慌慌张张的?”
小矛妈下车上前:“孩子他爸,矛仔二顿不吃,饿昏了,正送医院去!”
王老板:“啥事不吃?”
小矛妈:“他要去外婆家度假,我没答应。他,他绝食抗议!”
王老板:“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下车走到另一轿车上,俯身推了一下:“矛仔!”
王矛故意紧闭眼睛不作声。
王老板亲切地:“矛仔,要去外婆家就去呗,生什么气?”
话音刚落,王矛坐了起来,搂着爸的脖子,兴奋地狂吻脸颊:“爸爸,我的好爸爸!”
王老板:“没饿坏?”
王矛拍着鼓坏的肚子:“吃了两包方便面,装昏的——哈 哈!”
小矛妈不快:“看!这小子,学会演戏胡弄大人哩!”
18
林玫卧室。夜。
小玫爸下班回来,见了就安慰:“小玫哭啥鼻子?要去山里就去呗。”
林玫假装抹眼泪:“爸,真的?”
小玫爸:“爸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
19
林家楼下花圃树阴下。晨。
林玫在树下徘徊。
王矛兴冲冲跑来。
姐弟俩高兴得什么似的,振臂高呼:“我们胜利啦!”之后,二人手舞足蹈唱起来:
小呀小蜜蜂, 飞到花丛中,
飞呀飞,飞呀飞
不见影和踪
……………..
二人口白:“飞呀飞,飞到大山去,飞到大自然中去。”
20
林家别墅二数。夜。
王矛爸妈的卧室传来了争论声。王矛打着赤脚,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门口偷听。
小矛妈:“孩子他爸,矛仔还小,又淘气,不懂事,不能让去。”
小矛爸:“说的也是。家里舒舒服服的,要啥有啥,有福不享跑到山沟沟里活受罪,真傻。”
王矛听了,打了个寒战,心凉了。
小矛妈:“咱就这么个宝贝儿子,去了山里要有个三长两短……唉!我不敢往下想。”
小矛爸:“后来,我也这么想,不过,我也答应了,做爸的不能不讲信用。”
小矛妈:“这好办,先送他去,玩个二天,就把他接回来。”
小矛爸:“要是他不回来?”
小矛妈:“一哄、二骗、三拖——”
21
王矛卧室。
王矛回来倒在床上,唉声吧气:“一场快活一场空。”立刻起来,关上门,拿起手机,掀开毯子,把头钻进去,打通了小玫的电话:“玫姐,不好了!不好了!爸妈改变了主意不让去。你爸妈呢?”
林玫回话:“爸妈私下收回同意的话,只让我去玩一二天,不回来就一哄、二骗、三拖——”
王矛很失望:“哎呀呀!姑妈、姑夫和我爸妈一鼻孔子出气,合起来对付咱俩?“
林玫回应:“哄?我们又不是小孩,骗?没那么容易;拖?没门。”
王矛:“那咋办?”
林玫提高了嗓门:“小矛,我们已经用了二策,下面不得不用第三策了——”
王矛:“对!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2
林家住房。上午。
林玫妈买菜回来,没见人影,向里呼叫:“小玫!小玫!”
没人应声。
跑到阳台向下寻找,大声呼叫:“小玫!小玫!你上哪儿啦?”又跑到楼下四处寻呼,仍没回音。
这时,小矛妈停车拿出便条:“你看看上面写的。”
小玫妈轻声唸:“爸爸、妈妈,我走了,去了天边,你们找不到的地方——”惊呼,“哎呀!难道姐弟俩离家出走啦?”
小矛妈:“小矛淘气,不懂事,也许——可小玫胆小怕事的,不可能。”
小玫妈:“早晨还见两人在这儿叽里咕噜一阵,莫不是合谋?”掏口袋,掏出一小纸团,展开一看:“果然一模一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王矛妈:“人小胆子大。”
小玫妈:“真是无法无天。”
王矛妈取出手机呼叫:“小矛!小矛!”
对方手机:“已关机。”
小玫妈也呼叫,同样关机。
小矛妈;“只好报警,两人没走多远,可以拦阻。”
小玫妈:“我想量他们也走不了多远,报警搞得人心惶惶不妥。”
小矛妈:“那就到县电视台发一则寻人启事。”
小玫妈:“那影响更大,不可取。”忽然问:“小矛带了钱不?”
小矛妈摇头。
小玫妈:“小玫也没带钱,走不了多远。”
小矛妈:“可他们说去了天边,找不着的地方。”
小玫妈:“是吓唬人的。要走只能到山里外婆那儿去了。”
小矛妈用手机呼叫:“妈!我小矛妈,小矛和小玫去你那儿没有?”
小矛外婆:“没有呀!他俩咋啦?”
小矛妈:“他俩决意去山里玩,大人不让就私自离家出走。”
小矛外婆:“说不定还在路上哩!”
小矛妈打开车门:“小姑,上车,追去!”
23
甘村。小矛外婆家,一幢三层小洋楼。
车子在门前停下,二位妈妈下了车。
小矛外婆在门前迎上去:“路上碰见了没有?”
二位妈妈摇头。
小矛外婆立刻紧张起来:“糟啦!他们能上哪儿?”
小矛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回去!一边报警,一边到电视台登寻人广告——就是跑到天边,也要把他们找回来!”
小玫妈:“再呆一会儿,他俩可能坐车到镇上,再转车来,耽误了时间。”
于是三人走进屋子里。小矛外婆洒了二杯茶:“喝了解解渴,静静心。”
二位妈妈:“人都不知下落,心静得下来?”
小矛外婆:“说不定二人被同学邀去玩了吧?”
小矛妈取出便条:“这白纸黑字,还有假?”
小矛外婆看了,翻转一看:“哟,这不泄露了天机!”
便条背面有一行小字:外婆,我来看你。
二位妈妈蹙着的双眉舒展开来,大喜:“小孩就是不孩。”
&n
bsp; 这时,村口一阵喇叭声。 小矛外婆喜出望外:“出租车!准是他俩!”
二位妈妈:“你能肯定?”
小矛外婆:“这儿还从没见过出租车载客来。”
车子在村口停下,姐弟俩下了车,直奔村里。
二位妈妈气呼呼地前去。
小矛外婆急忙拦住:“把车开到屋后去。”
小矛妈:“干吗?”
小矛外婆:“你们俩藏到房子里,我来逗他们话——听听小孩的心声。”
二位妈妈点头:“也好。”
24
村口。
二人付了钱,嘱咐司机:“大叔,千万保密,有人问见二小孩,你一口咬定:没见!”朝村里跑去。
司机看着背影,笑了:“而今,小孩都变聪明了。”
小矛外婆家厅堂。
二人跑了进来。
小矛外婆:“二人气冲冲的,是跑出来的?”
二人:“不!是坐出租车来的。”
小矛外婆:“咋不用车子送来?”
二人一人站一边,贴耳吐露:“咱俩离家出走——”
小矛外婆不悦:“你们胆子大,干出这等傻事,可急坏大人。”
小矛:“外婆,我们也是不得已才跑来。”
小矛外婆:“此话怎讲?”
王矛:“外婆,我们好想你,前来看望你,过暑假,可爸妈就是不答应,说山里又苦又累又危险,我们说不怕,心甘情愿,他们一百个不答应。我们哭闹示威,绝食抗议,他们才答应了。”
林玫:“可是,后来又变卦了,说来山里可以,玩一两天就接回去。”
王矛:“两家大人商定,一两天不回去,就哄、就骗、就拖回去。外婆,你评评理:他们把我们当拈鸡屎当糖子吃的小孩——”
林玫:“我们都小学毕业了,在古代算是秀才先生,不是吗?”
王矛:“大人有政策,小孩有对策——这不离家出走了?”
小矛外婆:“你们说得有点道理,不过非要离家出走呢?可知道大人又急又慌四处寻找——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王矛笑了:“外婆!其实我俩是在演戏,可大人又当真了,真是自作自受!”
林玫:“其实我们是走亲戚——从自家到外婆家,她们瞎操心!”
小矛外婆瞪了一眼:“放肆!说话没大没小。大人担惊受怕,你们做小的还幸灾
乐祸!” 二人哑口无言。
小矛外婆:“你俩真的来找我还是来游玩?”
小矛踮起脚尖,小嘴贴着耳朵:“外婆,我们说了,你可要保密啊!”
小矛外婆笑了:“小孩也有秘密?“
王矛、林玫:当然啰!“
小矛外婆:“好!尽管说。”
王矛:“外婆,我姐弟俩早就同村子里的小罗汉甘峰和野妹子赵家梅打了招呼,说放假就来山里玩,他们很欢迎。”
小矛外婆:“我更欢迎!”
王矛:“我们想来玩个痛快,玩个够。可是,放假第二天大人就领着我们去培训班补课,去健身房跑步,去体操馆练…..”
林玫:“就是不让外出。把我们关在笼子里,栓在裤带上,牵着鼻子走。”
小矛外婆:“这,大人也管得太宽,太死。”
王矛:“是啊!这样下去,我们都得被管得呆了,傻了!”
25
卧室。
小矛妈听了,很生气,轻声地:“听!好心当做驴肝肺。”欲冲出来。
小玫妈阻拦:“别冲动,忍一忍,仔细听——童言无忌啊!”
于是二位妈妈贴门继续窥听。
26
厅堂。
小矛外婆:“他们用心也良苦!”
王矛、林玫:“但过分了。”
小矛外婆:“爱还有过分?”
王矛、林玫:“老师说,过分了就是溺爱,就起反作用。”
小矛外婆似懂非懂地:“是吗?”
林玫:“就拿我来说,放学回家。妈往房子一指:‘看书去!’我差不多就关禁闭;妈洗衣,我说做助手,妈说你做你的功课去。”
王矛:“我呢?更是如此。我去盛饭,妈说有保姆,我自己穿衣,妈说让保姆干吗?外婆,我真的成了从前阔人家的少爷公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废物——快成植物人了。”
小矛外婆疑惑:“植物人?”
林玫:“不会想事干活,光会吃饭的人。”
小矛外婆终于“啊”了一声:“明白了。”接着说,“话得说回来,你们也不该离家出走啊?”
王矛、林玫:“刚才说过,我们是在演戏,吓唬吓唬罢了。”
小矛外婆点着鼻子:“就你们鬼!要是真的出走呢?”
姐弟:“哪会呢?”
林玫:“我胆子特小,看见蟑螂吓得哭鼻子,遇上老鼠吓得尿裤子。离家出走,要是被人贩子拐走,那就惨哪!”
小矛外婆:“怎么个惨
法?”林玫:“我在电视上看过,人贩子把人击昏,装进麻袋,坐上车,跑到千里之外,卖了——做老婆去了。”
小矛外婆逗笑了。
王矛:“如果男的,更值钱。”
小矛外婆:“是么?”
王矛:“女的二三万,男的六七万。人贩把人拐到手,不听话给安眠药吃,然后装进口袋,运到沿海地方卖高价——一个富豪的儿子,被人当猪崽子卖了——该多惨就多惨。”
小矛外婆正经八百地:“二小子,知道惨就好了。日后再不要干这勾当了。”
王矛:“外婆,说是离家出走,其实是离了的家,出走到外婆家……哈哈!吓坏了咱们的妈!”
这时,二位妈妈耐不住,气呼呼地跑了出来,指指点点骂:“你!你!好大的胆子,敢胡弄大人!”接着举手就打。
二人躲到外婆身后:“外婆,救救我!救救我!外婆!”
小矛外婆慌忙一手挡这个,一手拉开那个:“别打啦!别打啦!有话好好说。”
小矛妈:“看这儿子,割下头给垫坐,还嫌扎屁股。”
小玫妈:“是啊!像这死丫头,大人心疼不领情,与大人对着干。”
小矛外婆:“好了!好了!小孩不对,你们大人也有责任。“
小矛妈厉声地:“现在跟我回去!“
小矛:“不!“
小玫妈:“你呢?“
林玫:“拖也不去!“
二位妈妈:“你们赖在这儿?“
林玫、王矛:“不!我们与甘峰、家梅姐有约。“
二位妈妈:“约什么?“
姐弟:“约定一个暑假在山里度过。“
二位妈妈手一指:“去给二人解释,说大人反对,毁约。“
姐弟:“不!我们得讲信用。“
二位妈妈:“小孩也讲信用?“
姐弟:“学生守则上第七条规定,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老师说从小要培养诚信品德,我们不能失信于人,自食其言。”
二位妈妈愣住了。
小矛外婆打圆场:“大人小孩的话都听了,我做个和事佬,大人没错,说错在过了头;小孩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山里玩,也没有什么不对——小孩天生好玩呗!”
姐弟俩轻轻击掌:“外婆说得对。”
小矛外婆继续说:“大人不让来,是担心,可理解。不过小孩自愿吃苦受累练胆子,是好事,应该支持…..”
小矛妈:“可山水无情。”
小玫妈:“野兽伤人。”
小矛外婆:“可人有情,有法子,你们担心是多余的。我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可没听说有人溺水,有人受兽害……矛仔太胖,到山里减肥;小玫胆小,来山里操胆,又是暑假——正当时。”
二位妈妈:“你让留下?”
小矛外婆:“是的!你们大可放心,不必多虑!”
姐弟高兴得抱着外婆:“外婆, 我们的好外婆!——外婆万岁!”
之后,小矛外婆:“你俩也表个态。”
二位妈妈交换了眼色:“有您老人家护着,我就放心了。”
姐弟各人抱着自己的妈妈:“妈妈千岁!”
其时外婆一指:“看谁来了?”
王矛冲上前搂抱起来了,亲切地:“甘峰哥,我来啦!”
林玫也走上前,拥抱家梅:“家梅姐,我也来啦!”
甘峰、家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于是四人紧紧地合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外婆见了,喜上眉梢:“看,他们乐得屁颠屁颠的。
乐罢,姐弟忽然问:“省城中学那个高材生来了不?“
甘峰、家梅:“近一二天就到。“
林玫、王矛:“这一来,我们就成了五人团队了。“
甘峰:“三人为众,五人成团。“
赵家梅:“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五四三二一,学习玩耍两不误!“
27
省城一高楼住宅,一书香之家。书房。
小博士吴知的父亲,大学教授,在书房看书。
吴知的母亲,高中语文教师,拿着拟好的暑假学习生活计划:“孩子他爸,这是我根据二人商议拟订的计划,你过过目。“
吴教授接了看了一遍,说:“还适用,有学习,有健身活动,还有旅游等休闲娱乐,可谓“三全”其美。“
 
; 吴知妈:“就这么办?” 吴教授:“先征求小知的意见。”
吴知妈:“对!大人不能武断。
28
吴知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回来,把书包一甩,人倒在沙发上,双臂高举:“放假啰!我解放了!“
吴知妈把计划送到他手中。
小知:“这是什么意思?“
吴教授走来:“知儿,我与妈商议,一个假期一二个月,五六十天,为你拟订了一个计划。“
小知立刻坐了起来:“假期属于我的,应该由我作主,干吗要你们操心?”
吴知妈:“这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
小知目光扫视了一遍,生气地塞回去:“不行!不行!”
吴教授解释:“这计划较宽松,学习方面参加作文培训,以备市里举行的中学生作文竞赛…..”
吴知妈:“这是你的强项,拿个一、二名不成问题。”
吴教授接着说:“健身方面,参加游泳活动…….”
吴知妈:“这是你最喜欢的运动。”
吴教授继而说:“外出旅游,由你选择景区,我和你妈陪你一同去放松放松,潇洒潇洒。”
吴知妈:“知儿,还满意吧?”
吴知:“你们的苦心,我领了。我有我的想法,且与你们相矛盾,请允许我分辨。”
吴教授:“行!”
吴知妈:“看谁说服谁?”
吴知:“我得申明一点,争议时,我们是平等的。”
吴知爸妈:“现在提倡社会平等,家庭也平等,可以。”
吴知:“一、参加培训,备战作文竞赛,我不感兴趣,也不去求得奖的虚名。二、游泳运动,我喜欢。但市里的游泳池大人、小孩、教练、保卫挤满了,游泳伸不开手脚,学了几年,也没学出个所以,感到厌烦。三、旅游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观风景,饱眼福;可以尝美食,饱口福;可以听万籁,饱耳福。可是——”
吴知妈:“这不是很好吗?还有可是——”
吴教授:“听下去,别打扰!”
吴知:“中国式的旅游,工作人员多集中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小长假,师生又多集中在寒暑假,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挤挤挨挨,大呼小叫,出游在规定时去规定的地点,吃喝拉撒,匆匆而去,急急而归;还有逛庙观,朝神拜佛;更有导游领着商场听广告、购商品……这一切的一切,适得其反,让人生腻,厌烦,简直就是受罪,拿钱买罪受!完了!”
吴知爸妈:“完全否定了爸妈的计划?”
吴知:“刚才说过,你
们的苦心我领了。不过,全是老一套,几乎年年如此。”吴教授:“可那是现实的,并非过时啊?”
吴知:“而今,全社会都在创新,我的假期生活也应创新,别开生面。“
吴知爸妈:“说说你的新观念,新思维。“
吴知:“而今,有识之士重申古人‘天人合一’的观点,提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道法自然。“
吴知爸妈:“国家也提倡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吴知:“因此,我想到山里去,度假消暑,爬山涉水,一边玩一边读书。”
吴知爸妈:“你想去哪儿?”
吴知:“奶奶那儿!”
吴知爸妈:“甘村?”
吴知:“对!”
吴知爸:“那儿山高水冷,你水土不服。”
吴知:“你们是在那儿长大的,你们服,我有你们的遗传基因哪能不服?”
吴知妈:“那儿人生地不熟,亲戚有自家的生活要干,谁陪伴?”
吴知:“爸妈,你们都是知识分子,现在是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广交朋友,还会没玩伴?”
吴知爸妈:“谁?”
吴知:“甘家百龄公公的孙儿甘峰和外孙女家梅,一个是小山里通,一个是村里的野妹子…..你们记得不?”
吴知爸妈摇头:“读几年级?”
吴知:“初中毕业,中考顺利,即将升入高中。”
吴知爸妈点头。
吴知:“听甘峰、家梅说,还有县城二个小学毕业生,一个是富翁的儿子,一个是干部的女儿…..你们看,我们伙伴一大堆哩!”
吴知爸妈:“这,还差不多。”
吴知:“我只想换个环境,从自家闷热的城市去到空气清新、环境幽美而宁静的山沟沟去;也想多结识另类朋友,他们忠厚、纯朴、勤劳、勇敢;还可以通过翻山越岭到河里学游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川——健身强体…..”
吴知爸妈听得出神,张开口,静静的听。
吴知大声:“爸爸!妈妈!你们咋啦,听清楚了没有?“
吴知爸妈缓过神来:“听清楚了!“
吴知:“你们的意见呢?”
吴知爸妈:“说得好,通情达理,我们完全同意。”
吴知:“可我完全推翻了你们的计划。”
吴知爸看着妻子:“我们的小知长大了,有主见了。”
吴知妈:“是啊,懂事了,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吴知爸:“你啥时走,让妈自驾车送你去!”
吴知妈:“我要亲自送你去认奶奶和你还没见面的小朋友!”
29
山间公路,崎崎岖岖,曲曲折折。
吴知妈紧握方向盘驾着车盘山而上。
小知打开车玻璃,探头张望:“妈!看,山上云雾缭绕,隐隐约约露出屋脊。”
吴知妈妈刹车停下,观景。
吴知吟诵诗句:“远上高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小知妈:“知儿,错了!错了!应该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吴知解释:“不,妈!这是夏天,哪能说‘寒’呢?这么山高雾重云厚,用‘深处’更贴切一些。”
吴知妈:“你胆子够大,竟敢改唐朝大诗杜牧的名句?”
吴知笑道:“非也。我只是借用其诗句为我所用啊!”
吴知妈驾车继续缘山而上:“越往上风景越美,看我肚子里装有多少名诗佳句?”
30
山上。云消雾散,吹烟袅袅。山村露出轮廓。
吴知妈:“这景,该用谁的名句?”
吴知:“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吴知妈:“恰到好处。“
峰回路转,不知不觉,车子开到了村前。
吴知妈:“这儿呢?“
吴知不假思索,吟诵:“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村口,没有行人,安安静静的。
吴知:“甘峰他们说到村口迎接,没见人影,难道走错路啦?”
吴知妈:“没有。进村口只这条路。不过土路改成了水泥路罢了。”于是开车进村去。
“砰!砰!砰!”
村口突然响起了三声炸雷似的巨响。
母子俩惊得跳了起来,惊呼:“炸山?糟啦!”
上部野训 第九集 书声琅琅
1
树下。
“狼来了!狼来了!”
林玫呼叫声传来,三人大惊:“狼?”闻声就
跑:“快!驱狼去!”2
草丛中。
林玫惊慌无措。家梅跑来,急问:“狼在哪儿?”
三人也赶到:“狼呢?”
林玫心有余悸,朝山坡一指:“在那儿,听我一叫就往山上跑。”
大家见了,哈哈大笑:“我们的胆小姐,那是山羊。”
林玫:“山羊?”
家梅:“山羊最温顺,胆子小怕人。”
甘峰:“你看,它不是被你的呼叫声吓跑了。”
王矛:“大伙在一起,别说狼,就是老虎也不怕。”
吴知:“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我们正好五人怕啥。“
林玫点了点头。
家梅拿出杨梅干发给每人:“尝一尝,开开胃。“
王矛尝尝,酸得皱眉,吐舌头。
吴知吃了,咂舌:“好酸!好酸!酸得我直流口水。“
甘峰:“望梅止渴嘛!“
家梅拿了一把给林玫:“我的小姐,你把这全吃掉,可以去痛止泻。“
林玫:“我平时也爱吃,可那是加工的,这却是野生的。”吃了一颗又一颗,一会儿吃完了。抚摸肚皮,高兴地:“家梅姐,真是灵丹妙药。”站起来抖了抖身子,“肚子不疼了!”
3
路上。
吴知:“队长, 这几天,我们玩出了一些花样,能不能进一步….”
甘峰:“进一步?玩什么?”
吴知:“野训计划中不是说,游玩不忘读书吗?”
甘峰:“是的,两全齐美。”
吴知:“我提议玩个名堂。”
家梅:“行啊!”
吴知:“县城郊外不是有个出名的读书岩吗?”
林玫、小矛:“有,挺 有意思,我们常去。”
吴知:“宋朝大官,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小时候与兄弟一起在岩洞中苦读——”
甘峰大喜:“好点子!亏你想得出,我的好参谋。”
家梅:“好倒是好,就是远了一些,来回一百多里。”
王矛:“这不成问题,我打个电话给妈,叫派保安开奔驰车来接送,还有到县城我请你们上宾馆吃大餐。”
甘峰:“不,不,不!上了车就不野了,更何入宾馆了。请问,你们都会骑自行车吗?”
城里孩子:“会!常骑车去郊游。”
家梅:“吃大餐也不必,我们定的是野生活,上宾馆做客,偏离了野字。”
吴知:“这是我们的共识,就是去读书岩也不能经县城,该从郊外绕过去。”
甘峰、家梅:“这才叫真正的野生活。”
王矛:“那吃什么呢?”
家梅:“跟我走。”
4
玉米地里。
家梅领着林玫掰玉米棒子。
一手一根,一会儿就掰了一堆。
家梅:“这是我家的,供大伙尝尝。”
5
红薯地里。
甘峰:“这是爷爷和我种的。”拿出柴刀,从地里挖出一串串红薯,“还没完全成熟,煮熟了吃还是可口的。”
吴知和王矛摘下红薯,很快就一堆。
6
村子后面。
家梅从家里拿来一口小锅,捡了三块石头垒成一方灶,把锅放在上面,倒上水。
城里孩子把玉米放入锅中。
甘峰用打火机点燃柴草。
煮熟了玉米,又煮红薯。
家梅:“明天路上吃的问题解决了。”
林玫:“喝的呢?”
甘峰一指:“山下有口泉水,每人灌满一瓶就够了。”
王矛:“自行车呢?”
家梅:“村里孩上学都骑,大的,中的,小的都有,我会给你们备好。”
吴知看了看手机上的天气预告:“天气阴天多云,温度30——33℃。”兴奋的跳起来:“天助我也!”
甘峰:“清晨凉快,早点出发。”
家梅:“越早越好!”
甘身:“6点天亮就出发,五六个小时可以赶回来、”
家梅:“正好赶上家里的午饭。”
7
村口,清晨。
五人背着书包,扶着车子,一字儿排开。
甘峰:“今天出远门,也是一次野训,训练大伙的耐力。”
家梅:“光有体力不行,还得有耐力,才能持久,才能远游。”
甘峰问:“你们吃得消不?”
城里孩子:“
吃得。”甘峰:“一个也不能掉队?”
城里孩子伸出小指:“掉队的是这个。”
甘峰:“好的。下面,我交待几点,必须做到。”
城里孩子:“请讲。”
甘峰:“一、注意安全。路上行人、车辆较多,来来往往, 我们宁可让三分,也不争一秒。”
城里孩子:“行!”
甘峰:“二、宁可慢一些,但要稳一些。”
家梅补充:“上坡一定要慢,下坡可稍快,可以滑行,节省体力。”
城里孩子:“好!”
甘峰:“三、如有不适,立刻终止活动。”
林玫:“我是卫生员,带了仁丹、风油精和霍香正气水等暑药。”
家梅:“我也捎带了苦苦茶,解热防暑的。”
吴知:“这一点很重要,城里孩子比较娇弱,夏日天热路远,不得不防。”
甘峰:“做到安全第一,家长才放心。”
城里孩子:“队长,你领头,我们随后。”
甘峰:“不!我骑快了,你们跟不上。”
城里孩子:“一定能跟上。”
家梅:“那会累翻了一个拖大伙后腿,以致半途而归。”
甘峰:“是啊!我命令,小玫领先——”
王矛:“不!她太慢。”
甘峰:“就是她慢才好领头。她累了,歇会儿。如果快了,她累倒了,我们还能前行?”
吴知:“有道理,可以做到一个不掉队。”
甘峰命令:“出发!”
五人骑着单车,鱼贯似的上了路。
8
山中公路上。
孩子们骑单车,威风凛凛前行。
甘峰、家梅:“一路上,青山点头,绿水弹琴为我们送行!”
城里孩子:“鸟鸣声声,一路夹道送迎!”
9
平地公路。
一行五人,蹬着单车,风驰电掣般地赶路。
路人见了都行注目礼:“一群孩子,气派十足,威风凛凛的。”
孩子们回应:“我们都是学生,00后。”
吴知:“一路上,金色的田野,绿色的果园,一排排新建的小洋楼……如诗如画。”
王矛:“女的成了仙女,男的就是神童。”
林玫:“我们都是画中人,在画廊穿行。”
10
半路上。
林玫有点累了,车速明显减缓。
甘峰看看手表:“走了一半多,花了一个多小时,该停下来加油了。”
林玫:“再跑一点。”
家梅:“别累坏了。”
林玫:“我想找个有树阴又有水渠地方再停下。”
吴知:“小玫有长进了,树阴下凉快,有水可以冲凉。”
11
路边树阴下,沟渠旁。
孩子们停了下来,一个个走下水渠,洗脸擦汗。之后,席地而坐。
甘峰:“累不累?”
林玫:“有一点。”
家梅:“小矛、吴知呢?”
王矛:“一路有说有笑,哪会累呢?
” 吴知:“一路风景美不胜收,欣赏欣赏,心旷神怡。”
家梅:“大家拿出干粮和水,在此野餐。”
孩子们依着树干,啃玉米,咬红薯,喝泉水…..
王矛:“怎的,今天的玉米、红薯比往日的更有味?”
林玫:“因为你饿了。”
吴知:“还因为是我们自己煮的野味,自然津津有味啰!”
家梅忽然问:“有人身体有不适的?比如发热、头晕?”
城里孩子连连摇头:“感觉良好。”
家梅:“有没有无力反应?”
王矛站起振臂:“哎呀!咋手没劲?”
林玫:“累着了。”
吴知:“我没累倒,可手上腿上乏力呀?”
家梅从包里拿出五只咸鱼,每人一只,“你们和水吃下,看看身子怎么样?”
每人细嚼慢咽起来,再喝上一口泉水。
良久,甘峰:“感觉怎么样?”
王矛:“我从不吃咸鱼,可今天吃起来特有味。”
林玫:“我也是,嫌咸鱼咸得作苦咂舌,可今天一点也不觉得,反而觉得有滋有味。”
家梅:“小博士,你们学了化学,该找到答案吧?”
吴知:“人的汗都是咸的,因为里面含有钠。吃的盐主要成分就是纳。”
家梅:“继续往下说。”
吴知:“这钠是人体中不可缺惑的微量元素,多有损健康,少了呢,人就乏力。”
家梅:“完全正确,刚才一路上每人都流了大量的汗,体内的钠流失了,觉得没劲无力,现在,大家站起来,甩甩臂,蹬蹬腿看看。”
大家都站起来,甩臂蹬腿。
家梅:“咋样?”
城里孩子:“有劲啦!”
甘峰:“大伙又学到一招:出远门,流大汗,千万注意补充纳,即盐份。”
家梅:“人们郊游,带上萝卜干、辣子酱和其他干货都含有丰富的盐份。”
城里孩子:“知道了!”
林玫来劲了,踏上车前驱;王矛劲头十足,骑上车紧紧跟上;其他三人尾随其后,向读书岩进发!
12
县城南郊,盱江南岸,江背山的南麓有一天然岸洞,有岩亭翼然其上。游人往来其间。
孩子们来到山前,扶着单车抬头一望,惊喜地叫了:“读书岩!”
13
墨池。
孩子们放好单车,从门入内,签了字出了门一眼望见:一泓清水,四岸
皆石,有泉从石隙中渗出。 甘峰一指:“石壁刻着‘墨池’二字。”
其他人:“是的,是曾巩和他二个兄弟在此洗笔冲砚,把池水染黑了。”
游人来了一个小孩问:“大哥、大姐,这墨池清亮见底,咋一点也不黑?”
家梅:“是我县古代大文人曾巩和兄弟洗笔冲砚地方,至今过去了一千多年了,水怎么还会黑呢?”
小孩点了点头。
吴知:“曾巩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墨池记》,写的是临川墨池,赞扬王羲之勤奋练字,老大益工,终成大家,誉为‘书圣’。而曾巩也以他为榜样,发愤读书,工于文章,终成大家。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师游读书岩后,特意书写‘墨池’二字,并刻在岩壁上以作记念。”
家梅:“我记得王羲之之子王献之问父亲,字怎么练才好?王羲之说把十八缸水写完,字自然就练好了。王献之照做,后来也成了书法大家。”
14
读书岩。
孩子们兴致勃勃,拾级而上,来到亭中。
吴知环视一番,赞叹:“依山傍水,绿树掩映,环境幽静——好一个读书去处。‘
王矛:“前面柱子上有副楹联。“
林玫:“写的草书,小博士认一认。“
吴知仔细看看:“上联是:亭前树影江边月——“
甘峰:“下联该是:岩下书声石上泉。“
家梅:“其中的 ‘巖’和‘聲’为‘岩’和‘声’的繁体字。”
王矛和林玫:“明白了。”
吴知:“这副对联,概括了读书岩的环境,有一特色,你们知道不?”
其他人摇头。
吴知:“对联没用一个动词,都是名词组成。”
王矛:“知道了,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间’一样,十分简明形象。”
甘峰:“后柱上也有一副楹联——”
王矛:“半壁石岩千秋胜迹,”
林玫:“八家遗墨万古勲名。”
家梅:“这是对曾文定公的最好评价。”
吴知:“恰如其分。上联写读书岩大家儿时苦读之处,下联写大家文章千古流芳。”
洞口正中,是曾公铜铸塑像,他端坐方凳上,一身布衣,右手放腿上,左手执卷,面色凝重,眼神专注,认真阅读。
塑像前有一矮供桌。
孩子们把书包整齐地摆放在供桌上,然后面对塑像毕恭毕敬地站着。
甘峰命令:“跪下!”
大伙霍的一声跪下。
甘峰:“一拜、二拜、三拜!“
&n
bsp; 孩子们拜了三拜。 甘峰:“平身。“
孩子们起身肃立。
这时,围观的游人窃笑。
家梅生气地:“你们笑什么笑?”
游人:“笑你们把人当菩萨。”
吴知斥道:“菩萨哪能比曾公?菩萨是什么?是堆泥塑木雕,铜铁铸成的废物。我们不信神明,不拜菩萨,拜的是万人景仰,千古流芳的曾文定公。”
游人:“该拜!该拜!”
接着游人,不管老人小孩,男人女子也跟着一个接一个地跪拜!
孩子们大喜:“这就是了,表达了我们对先贤尊敬和景仰。”
有人问:“曾公是八大家之一,又做了大官,有多大?”
吴知:“官至上书舍人。”
问:“大不大?”
甘峰:“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的秘书长。”
家梅:“比部一级还高一格。”
游人惊叹:“哇!这是本县自古以来最大的官,值得顶礼膜拜。”
一小孩:“听说,他小时家里很穷,就这山洞里读书?”
吴知:“是的。一边种地一边苦读,长大了做了大官,写的一手文章成了文学之家。”
甘峰:“读书改了命运。”
家梅:“小朋友,你说呢?”
小孩点头:“《三字经》说,‘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降民。”
吴知:“不错,不错!从小要爱读书。”
小孩:“以后,节假日带书到这儿来读!”
孩子们:“好啊!学习先贤,脸上光彩。”
甘峰从包拿出一叠纸分给每人:“下面,我们就当着圣人的面朗诵曾公的诗文。”
其他人接过,整齐排列。甘峰先朗诵:《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吴知:“描写了诗人西楼看到大雨前的景象,很有气魄。”
甘峰:“接着朗读曾公的《墨池记》”
孩子们齐声朗读: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书声琅琅,吸引了游人,洞前立刻挤满了人。
一位长者夸道:“这才像真正的读书人。”
一位老婆婆点赞;“学习曾公的勤学苦读精神,还愁读不好书,成不了才?”
游人:“你们是——”
孩子们:“00后的学生。”
之后,人们散去。
吴知取出手机:“拍个照,做纪念!”
王矛立刻站到塑像前。
吴知:“不行!先宾夺主,把曾公遮挡了。”
于是甘峰、林玫和家梅、王矛分站二
侧,吴知把手机交给一游人:“请代劳!”立刻蹲在曾公膝前。 游人按键,拍下了这精彩的一幕。
15
岩下。
孩子们膽仰一阵,看到两侧岩壁上刻着“名山石室,山高水清”
吴知:“这正是读书岩及其四周环境的写照。”
其他人:“让我们永记不忘。”
16
回来的路上。
孩子们骑着单车,一路说说笑笑。
林玫、王矛:“我俩常来这里瞻仰,只是玩玩而已。今天,太有意思,沾了先贤的名气。”
甘峰:“就应该向先贤学习,勤学苦读。”
家梅:“是的,梅花香自苦来。”
吴知:“勤学苦读而成名成家的,在古代大有人在。《三字经》提到晋代的孙敬头悬梁,战国的苏秦锥刺股。”
甘峰:“还有晋代的孙康映雪。”
林玫:“还有汉代的朱买臣负薪。”
王矛:“还有隋朝的李密挂角。”
家梅:“可你们还忘了一个,就是晋朝的车胤囊萤。”
吴知笑了:“我有意不提——”
其余人:“为什么?”
吴知:“我们刚才说在读书岩体验了曾氏三兄弟勤奋苦读的精神,晚上能不能体验车胤囊萤读书的苦心?”
王矛、林玫:“抓萤火虫?在萤光下读书?”
吴知:“怎么样?”
甘峰没作声。
王矛、林玫高兴得跳起来:“我举双手赞成!”向甘峰“队长,你表个态吧!”
甘峰:“来回一百多里,不累?”
家梅:“说不累是假,不过回去睡一下午,养精蓄锐,夜里一定能行。”
王矛、林玫:“只要好玩,什么累不累?玩得痛快,再累也不觉得。“
吴知:“队长,打铁趁热。“
甘峰一击掌:“行!就定在今晚。“
17
村外路上,暮夜。
天色渐渐暗下来,萤火虫亮着灯,一闪一闪地飞来飞去。
孩子们背着书面,怀惴着透明塑料瓶,走进了夜色。
王矛:“萤火虫,闪闪发光,一只、二只、三只…..”
林玫:“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
&nbs
p;家梅:“萤火虫们,打着灯笼给我引路哩!”18
村外菜地路上。
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唱:
萤火虫,
打灯笼。
灯笼光,
照四方。
孩子们往前走,萤火虫越来越多。
王矛:“打眼前掠过!”
林玫:“从头上飞过!”
吴知:“擦肩而过。”
城里孩子跑上前或跳起来,捕捉都没有捉住。
王矛:“萤火虫长眼睛啦?”
林玫:“是的。它打灯笼照我们也照自己。”
甘峰、家梅摇头:“小博士,你认为呢?“
吴知:“很多昆虫视觉退化,但嗅觉、触角发达,凭嗅觉觅食,凭触角逃避天敌追捕。”
林玫想了想:“我明白了,我们用手捕捉,扇动空气,萤火虫发现天敌追捕就迅速飞走。”
甘峰:“因此,空中飞的难捉。”
城里孩子:“到哪去捉?”
家梅:“去菜叶子上。”
甘峰:“还有瓜果藤蔓上的嫩芽上。”
城里孩子:“到菜地去。”
19
路上。
王矛:“小峰、家梅、小知,请问萤火虫屁股上亮着的灯火,能给百龄公公点火抽烟?”
三人回答:“不能。”
王矛:“为什么?”
吴知:“《十万个为什么》中说,那是荧光,是一种叫做荧光素的物质,在另外一种物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与养气进行反应就会发生一种绿色的亮光,是冷光,要是火不把自己烧死了?”
甘峰:“科技人员根据这一原理,最早发明了矿灯,可以照明,又不会引起瓦斯(即煤气)爆炸。”
家梅:“现在普及了,车上的牌子
,公路上的路标,涂上了荧光粉,在黑液里也能发光。” 吴知:“还有电视、电脑、手机上的荧光屏都是…..”
20
菜地。
萤火虫飞来飞去。
王矛用手抓,林玫用发网罩,都没捉到。
吴知:‘叶子上一闪一闪的,该是吧?“
甘峰:“是的,它们正在用晚餐哩!“
家梅:“大家都到菜地上捉,手到虫拿。”
大家俯身在菜畦里穿来跑去,不到半小时每人捉到了满满一瓶。透明瓶子荧光汇集,明亮耀眼。
甘峰:“伙伴,到亭子去囊萤夜读。”
大伙儿边走边唱:
萤火虫
打灯笼
灯笼光
照四方
…………
21
亭子里。
孩子们坐在石凳上,打开一书包取出《三字经》一照,大喜:“果然可以看清字迹!”
甘峰:“先别翻开书,考考大伙:《三字经》中谈勤学苦读的故事,提到哪几位读书人,怎么读书的?”
王矛高兴地:“这,这难不到我:有晋朝的孙敬,读书至深夜,为了不让自己瞌睡,用绳系发悬于梁上,如打盹低头时,绳子就会将人拉醒,即所说的头悬梁。”
林玫:“还有战国人苏秦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这叫锥刺股。”
家梅:“此刻还有晋朝的孙康家贫无油点灯读书,在冬天在户外借大大雪的反光读,称做映雪。”
吴知:“另外还有汉代朱买臣贫寒,砍柴为生,挑柴归来,把书放在扁担上读;陏朝的李密替人放牛,一心好学,常骑在牛背上读《汉书》,把其书看挂在牛角上。”
甘峰:“不错!还漏了一个就是咱们今晚要体验的——”
其
他接应:“就是车胤囊萤读书。” 甘峰:“打开《三字经》,翻到古人苦读故事部分,在荧光下读书。”
大伙映着萤光朗读起来: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奋。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
读罢,大伙欣然:“囊萤果然可以读书,其他古人苦读方式一点也不假。”
吴知饶有风趣:“一夜回到千年前,囊萤读书果其然。”
甘峰:“接着看下去!”
孩子们继续读,没多久各人出现不同症状。
&
nbsp; 王矛:“我眼睛有点发麻。” 林玫:“我有点作酸。”
吴知揉眼皮:“也有点不舒服。”
甘峰:“光线虽柔和,但略显暗淡。”
家梅:“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吴知:“对!光线暗淡,看书容易疲劳。从科学和健康来说,不宜读书。”
王矛:“孙康映雪更影响视力。”
林玫:“头悬梁、锥刺股也有损健康。”
吴知:“负薪、挂角读书也不科学。”
家梅:“都因为家境贫寒,没钱,条件辛苦,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甘峰:“是啊,无可耐何,无可耐何!不过,现在我们如何看待他们?”
王矛:“书山有路勤为径。”
林玫:“学海无涯苦作舟。”
家梅:“古人勤奋苦读的精神值得咱们学习,而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可取。”
吴知:“我们读书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千百倍:花园式的校园,窗明净儿的书房,还用上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辅助学习工具。玩得痛快,学得愉快…..”
甘峰:“但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不能丢。”
家梅:“应该继承并发扬。”
吴知:“勤奋刻苦是干一切事业的基础,读书也一样。”
孩子们一致认为:“还是那名言:勤奋出天才,勤奋出大家….”
甘峰:“不过光有勤奋还不行,还有好的方式方法,大伙凑一凑?”
王矛:“一要眼到,用眼看,阅读。”
林玫:“二要嘴到,好的语句,漂亮的段落还得朗读甚至背诵。”
吴知:“三要心到,用心思考,理解,读懂读通。”
大伙:“是的,这是关键,最最重要。”
甘峰:“还有没有?”
家梅:“当然还有,可是一时记不起来。小博士,你说说看。”
吴知:“这四要嘛,要手到。”
王矛、林玫:“读书用手翻书?”
吴知:“不!动手执笔,在书上重点处划各种记号,写点评…”
家梅:“如果是借来的书呢?”
吴知:“备个记录本,把名句、妙语段抄定下来,把心得体会写上——”
甘峰:“要得!人说再博闻强记,也抵不淡淡的墨痕。这是个好方法,可以记下,随时翻阅——可这个
方法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王矛、林玫:“我们就是,读书从不动笔。这回又长了一智。”
甘峰:“好!大伙集思广益。回去,读书不仅要勤奋苦读,同样要方法,这‘四要’一要不能少!”
吴知:“每个人做一个好读书、善读书的读书郎。”
22
亭外,夜深了。
一个穿道服、背道具的老道仙匆匆忙忙从山里走来,走到亭边往里一看,责备地:“小峰、家梅,你领着城里孩子玩什么花样?不读书只会玩!”
城里孩子:“你咋睁着眼睛说瞎话?”举书,“我们这不在发愤读书?”
老道仙:“读书,还有到野外读书的道理。”往对面黑暗处一指,“看!对面坟山上鬼打盏——”
城里孩子一惊:“鬼打灯?”
老道仙吓唬:“是的,夜深了鬼出来,捉人吃,最喜欢吃小孩!”
孩子们:“你骗人?”
老道仙:“我骗你们干吗?刚才,我到邻村为一家小孩驱鬼了。”
孩子们惊疑:“驱鬼?”
老道仙:“小孩给鬼缠住了,昏迷不醒,我念符咒,敲锣打鼓放鞭炮,结果鬼吓跑了,小孩醒过来了。”
孩子们摇头不信。
老道仙又一指:“看,鬼灯,一盏、二盏、三盏……鬼出来,拖人了,你们还不快跑!”
孩子们莫名惊诧。
上部野训 第十四集 鳖王风波
1
农贸市场。
孩子们围上去:“老大爷,您说呀!”
老人犹豫:“不说算了,你们听了会气炸的!”
孩子们个个目蹬口呆。
甘峰:“尽管说,我们可以忍。”
老人神秘兮兮地:“有人说,你们的鱼是偷来的,不干不净,买了查出来会没收——”
孩子们怒火中烧,跳起来。
甘峰:“老大爷,我们像做贼的?”
老大爷:“不像不像!斯斯文文,知书识礼。有人说根本不会养鱼。鱼从哪儿来的?非偷即盗。”
家梅两手叉腰:“老大爷,是不是鱼贩子造的谣?”
老人吱吱唔唔:“我不便说。”
家梅动身:“找他去,老娘要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吴知等:“我们都去。”
老人:“不用了,他早跑掉了。”
2
甘家厨房。 百龄公公坐在门前抽烟,孩子们走来,问:“行情咋样?”
孩子们:“本来很好,可给鱼贩子坑了。”
家梅取出钱交上去:“外公,本来二~三百多,这才二百——”
百龄公公欣喜:“二百也不错嘛,比野菜翻了个个儿。”
王矛:“太少了,远远不够。”
林玫:“百龄公公,还有什么挣钱的玩艺儿?”
百龄公公:“有,钓鱼咋样?”
城里孩子跳起来:“特喜欢!钓几只大鱼,卖个好价钱,钞票滚滚来。”
3
小河畔,绿荫下。
五人执竿垂钓。
甘峰:“你们看人家钓鱼,怎么样?”
吴知:“坐观钓鱼者,徒有羡鱼情。”
王矛:“钓鱼比吃鱼还香 。”
林玫:“做个钓鱼翁——”
家梅:“是钓鱼婆——”
林玫笑了:“做个钓鱼小姐也不赖。”
吴知:“古人也喜欢钓鱼,而且一边钓,一边吟诗填词哩!”
林玫:“元代的张志和就是一个,留下千古名篇: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绿斗笠,
青簔衣。
斜飞细雨无须归。
看,多有意思。”
吴行:“他钓的是情趣——在山水之间休闲怡情。”
王矛:“我记得柳宗元的绝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绝。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林玫:“冬天天寒地冻也能钓鱼?”
&nb
sp; 甘峰:“鱼儿都藏到深渊,不会觅食的。” 家梅:“柳宗元是做官的,被贬了哪有心情钓鱼?”
吴知:“是他抑郁不得志,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而寒江独钓
——钓的是情怀。”
王矛:“听人说,姜太公直钩钓鱼,愿者上勾——哪有那么傻的鱼?”
甘峰:“姜太公根本就不是在钓鱼?”
王矛:“钓啥?”
甘峰:“是在钓机遇。”
林玫不解:“机遇?”
甘峰:“姜太公有经天纬地的谋略,看到商王纣的暴政,周武王要讨伐纣王,正要找人才,姜太公便出山故意在渭河畔假装钓鱼——”
王矛:“结果钓到一只大鱼——”
吴知:“不,是大人物——周武王。”
家梅:“周武王亲自把他请进宫殿做了军师,辅佐他灭纣….”
林玫:“这可是惊天动地的故事啊!”
甘峰:“张志和钓的是情趣,柳宗元钓的是情怀,姜太公钓的是机遇——今天,咱们钓的是什么?”
王矛:“钓的玩艺。”
林玫:“是乐趣!”
吴知:“筹资助人——钓的是爱心!”
这时,水面浮标在抖动。
王矛提起钓竿:“空的。”
林玫:“太急了!鱼儿还没上钩就起竿。”
这时,林玫浮标沉到水里,轻轻一提:“看!钓着了!不过不大。”
甘峰碰了碰王矛:“明白了么?钓鱼要有耐心,待到浮标不见了,说明鱼儿上钩了。”
王矛点点头。
接着,吴知起竿,钓到一只:“哈!我的更大!”用力一挥,鱼儿挂到树枝上了。
家梅:“你可以缘木求鱼了。”
吴知爬上树抓住鱼,抖了抖:“谁说缘木不能求鱼?”
之后,甘峰、家梅都钓上了鱼。
王矛:“咋不上钩?怕我啦?”干脆把钓竿地下一放,扑捉身旁的一只青蛙,扑了过去落了个空。
林玫叫:“小熊猫,鱼儿拖钩了!”
王矛听了,转过身子去抓钓竿,脚一滑连人带竿落到水里去了。“哎呀!”
甘峰眼疾手快,跳下水把他托上岸。
家梅跳下水,取回钓竿:“这是只大鱼哩!”
&nb
sp; 上岸起竿:“果然大,一斤多。” 甘峰:“小熊猫,你粗心大意,险些自己做了鱼。”
家梅:“你没耐心,差点让鱼跑了。”
4
山岩侧。
甘峰:“鱼儿受惊了,换到另一地方再钓。”
于是五人排列一行,认真地钓。
吴知:“这儿,水较深,鱼儿一定大。”
家梅:“说得对!”
甘峰抓了把鱼饵,撒到水里,顿时溅起了水花。
王矛:“鱼儿赶趟来了。”
林玫:“凑热闹来了。”
一会儿,各人都有收获。
王矛:“我钓到了黄鲶。”
林玫:“我钓到了鲤鱼。”
吴知大喜:“我钓到甲鱼!”
大伙围拢看:“一斤多,可卖几十元。”
甘峰:“这是野生的,卖一百不成问题。”
吴知:“这么说来,一只甲鱼抵得上十来只鱼?”
家梅:“是的。”
吴知:“那我们何不钓甲鱼?”
甘峰:“甲鱼难钓,你们都是门外汉,能钓上?”
吴知:“我已钓了一只,有一只就有二只、三只…..”
王矛:“是啊!钓到鱼仔,就有甲鱼爸爸、妈妈…”
林玫:“还是甲鱼的爷爷、外婆….”
吴知:“我们不懂,向百龄公公求教!”
5
甘家门前,晌午。
百龄公公在椅子上休息,城里孩子坐在门槛上等候。
王矛踢了一下路,叫了几声,百龄公公醒来:“你们干吗?”
王矛上前:“百龄公公,听说山岩深水有甲鱼?”
百龄公公:“有。你们不是钓到一只?”
吴知:“我想有一只就有二、三、四只,一个家族。”
王矛:“甲鱼的爸爸、妈妈。”
林玫:“甲鱼的爷爷、奶奶。”
百龄公公:“你们打他们的主意?”
城
里孩子点点头。 百龄公公:“那儿有甲鱼,还有甲鱼王,有脸盆大小。”
吴知:“有人钓过?”
百龄公公:“小的钓过,甲鱼王我看过,偶尔在水面翻白,一会儿又钻入水里——想钓,很难。”
王矛:“世上无难事呗!”
林玫:“只怕有心人。”
吴知:“没人钓过,可能让我们钓上呢?”
百龄公公:“口气够大,怎么钓?”
三人抱拳打恭:“向百龄公公请教。”
6
人们伐着两只竹筏来到崖前。
百龄公公:“钓甲鱼,不用钩。”
城里孩子:“咋钓?”
百龄公公:“只要用青蛙,最好是猪肝,切成块状,系在线端,钓竿也不用人提,只插在畔上土里。”
甘峰:“叫放钩。”
城里孩子:“甲鱼不会跑了?”
百龄公公:“甲鱼觅食,囫囵吞枣——”
家梅:“把钓饵完全吞下肚去。”
城里孩子:“跑了呢?”
百龄公公:“跑不了的。甲鱼吞下肚就跑,竹竿有弹性越跑越牢。”
城里孩子:“有人守着不是更好?”
百龄公公:“一夜很长,甲鱼性慢谁知什么时候上钩?”接着吩咐:“分成二组,一组一岸。”
月光下,二组人把钩竿插完了。
百龄公公:“可以回去了,明天一早来起竿提甲鱼好了。”
7
山崖两岩,清晨。
孩子们起竿。
甘峰:“出师不利。”
城里孩子:“别说晦气话。”
甘峰:“十几根钓竿,只有二根在动,而且水波小,甲鱼不大。”
上前收竿。
王矛:“果然二只,都不到一斤。”寻找一阵惊叫:“瞧!岩洞边有一竹竿露了点头在外——许是——”
甘峰接过一看:“不错!抓住了钓竿,甲鱼跑不了。”
于是二只竹筏同时停在钓竿处。
甘峰提起竿,大喜:“很沉很沉。”
其他人击掌大笑:“竿子都弯了,一定是个大家伙。”
甘峰立刻沉静下来。
城里孩子
:“快提上来呀!” 甘峰:“不行!甲鱼大,用力提,线断了咋办?”
家梅想了想:“城里孩子执竿,我俩下水,顺藤摸瓜。”
甘峰先潜下水,立即浮上来:“岩洞很深。”
家梅:“来个水里拔萝卜,小峰潜到底下,我接住你的脚潜下去,筏上的接住我的脚…..”
吴知:“可行!不过小峰要戴上手套,以防甲鱼咬住。”
甘峰:“哪儿来的手套?”
城里孩子,脱下三双袜子:“小峰,两手都套上,以防万一。”
家梅:“手当脚,套袜子,小峰,委屈了。”
甘峰:“非常时刻,无心计较。三双袜子套在一起,安全多了。”如果见水中冒气泡,你们可以上拉。“说完潜入水里。
家梅接着潜下去。
城里孩子抱着家梅的脚,严阵以待。
一会儿,水面冒起了气泡。城里孩子用力拖,先把家梅拖起,接着把甘峰拖了上来。
甘峰空手而归。
城里孩子:“跑啦?“
甘峰:“不!太大,抱不动!“
家梅:“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想法子。“
王矛、林玫:“找鱼网。”
吴知:“回村子取来,鱼儿就跑了。”
林玫:“筏上有绳子,解下接着。”
吴知:“这只解决了拉的问题,网呢?”
王矛灵机一动,脱下T恤衫:“这个当网。”
甘峰、家梅:“系上绳子,不就是张简易的网?”
甘峰:“这次,不看气泡。如果网住了,我拉绳子,你们再往上拉好了。”
甘峰、家梅先后潜入水中。
一会儿水面冒气泡。
城里孩子:“二人在水中换气。”
又过了一会儿,绳子动了动,上面的人连人带绳子拉了上来。
甘峰把网一甩,孩子们惊喜:“哇!好大好大!甲鱼王!”
甲鱼王在T恤衫罩下,蠢蠢欲动!“
吴知:“赶快抬回去,向百龄公公报喜!”
8
小河水面。
孩子们划着竹筏凯旋。
忽然百龄公公也划了只竹筏前来。
王矛、林玫欲报喜:“百龄公公——”
 
;吴知立刻堵住两人的嘴:“别声张,卖个关子!”呼叫,“百龄公公,你咋赶来?” 百龄公公:“日头老高,还没见人影,怕你们遇上了麻烦。”
王矛:“您老人多虑了,瞧,我们活蹦乱跳的。”
之后,百龄公公跳上筏,翻看鱼篓:“怎么空空的?”
林玫:“甲鱼太欺负人,就是不出来。”
百龄公公:“是怕你们才不敢出来吧?”
吴知:“百龄公公,咋办?”
百龄公公:“我说过,大人都难,何况你们小孩,尤其是你们这伙门外汉。”
吴知:“您老人,怀疑我们的能耐?”
百龄公公:“不!我从不怀疑你的潜在能力,可这次——”
吴知吩咐:“小峰、家梅把大家伙亮出来!”
甘峰、家梅把甲鱼从竹筏下提了上来:“爷爷(外公)!看!”
百龄公公惊喜:“这就是你们钓上来的大家伙?”
孩子们得意地:“是的!“
百龄公公左瞧右看,又双手搬起掂了掂份量:“一尺方圆,八九十来斤。”伸出大拇指:“哎呀呀!你们钓着了鳖王!不得了!了不起!”
吴知:“百龄公公,刚才您说的跑了嘴:小孩能做的大人能做,大人不能作的小孩照样能做,是吗?”
百龄公公:“我服了。原说你们像快活的小鸟,而今该说你们是一群生龙活虎。人说后生可畏,我说小孩也可畏啊!”
9
禾场树阴下。
孩子们扛着鳖王往地下一放,村民们立刻走出家门,围了上来凑热闹,看稀奇:
“鳖王!鳖王!”
“百年一遇!”
“孩子们捡了个金娃娃!”
“小子们发财啦!”
孩子们却站在人后面抿着嘴笑,百龄公公:“乡亲们,这是咱村出现的鳖王,尽情地看,看个够,看个饱!”
10
甘家厨房。
鳖王放入水缸,在乱游乱划。
百龄公公:“看,它不自由自在了,在想念深水洞穴哩!”
王矛:“值不值钱?”
林玫:“值多少钱?”
百龄公公:“一般人工饲养的,二三十元一斤,野生的翻倍。”
王矛、林玫:“这一算,值五六百哪!”
百龄公公:“这鳖王,还得翻筋斗,至少值二千。”
孩子们大喜:
“哇!这么多?” 百龄公公:“卖的钱干吗?”
甘峰:“我们商量好了,一、修缮破亭。二、建红豆杉护栏。三、余下的送给残疾老人和五保户,现交村委会代管。”
家梅:“咱们分文不取。”
百龄公公:“要得要得,好样的——你们玩出了花样,也玩出了名堂。”
城里孩子一个个昂头挺胸!
王矛:“我减肥了!”
林玫:“我增重了,壮胆了!”
吴知:“我身子壮实了!”
齐声:“咱们还玩出了健康!”
11
乡镇农贸市场,水产棚。
五小孩仍然像卖野菜的打扮,选了个摊位,把鳖王往上一放。
王矛、林玫放工嗓子叫喊:“大伙来看哪,百年鳖王,千载难逢!”
人们闻声跑来,一下子围了几圈。
一青年:“好大的一只鳖,又称王——名符其实的鳖王。”
一长老:“我活了七八十年了,只听说,今日算开了眼界,第一次见识了。”
一位五六岁的小孩胆子特大,趁人不注意,竟然骑在背上。
有人称道:“好一个骑鳖神童!”
有人问:“哪儿来的?”
城里孩子:“从深渊岩洞钓的。”
有人怀疑:“你们城里孩子会钓鳖?吹牛!”
甘峰、家梅站上来:“我们是甘村的,是我们一起钓的。”
有人问:“卖不卖?”
吴知:“先看后卖。”
有人问:“多少一斤?”
孩子们同时伸出一个食指:“一百!“
人群中有的呷舌:“呀!十斤,一千,谁买呢?”
吴知做广告:“鳖王,鳖王,稀世珍品。要卖赶紧买,晚了买不着要后悔的。”
人们听了干瞪眼:“太贵!太贵!”
看的人很多,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就是没人买。
孩子们觉得奇怪:“咋啦?”
吴知见一位头发斑白,有点身份的老人,上前打恭:“大伯,百年一遇的鳖,怎么没人问津?”
老人:“小朋友,这鳖王特好,可这是农村,有谁花上千元炫富摆阔呢?能买的只有酒家餐馆了….”
&n
bsp; 孩子们心里一亮:“谢谢大伯指点!”12
李记餐馆。
甘峰五人把鳖王抬到柜台前:“李老板,这傢伙可神了,不知贵馆意下如何?”
李老板架起老花镜,左看看,右瞧瞧:“好东西!好东西!”之后又翻过来抚,反转去摸,“好傢伙,我买!你们出个价?”
甘峰伸出一指。
李老板:“十元?”
甘峰:“一百。”
李老板故作大惊:“你这不是天上开价?”
家梅:“你可以地下还价嘛!”
李老板:“市场行情是十几元,我给二十。”
王矛:“那是人工饲养的。”
林玫:“这是野生的。”
吴知:“野生的翻翻,而这只特大,是鳖王,又得翻番:至少八十。”
李老板连连摇头:“太高太高,最多四十,多一个子儿不买,你们另请高明。”
孩子们很不高兴。
吴知:“商人就是图利,一个子儿都不让。”
王矛:“不只一家,还有分店哩!”
林玫:“不卖个好价钱不出手。”
甘峰、家梅:“再不像卖鱼,给鱼贩子宰了。”
孩子们悻悻走出门。李老板发话:“如果是四十,卖不了还可以送来。”
13
黄记酒家。
黄老板把孩子们送出来,伸出一只手:“我只能出五十。”
14
路上。
孩子们抬着鳖王走着,人们夹道争看。
王矛:“有谁买?”
林玫:“不能光看不买呀!”
路人:“一只鳖上千元,谁买得起呀?”
这时,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小伙子挤到跟前,问:“谁是头头?”
甘峰:“我,你买?”
青年神秘兮兮地把甘峰捉走。
15
一拐角僻静处。
甘峰迟疑:“你是不是想买?”
青年:“我租。”
甘峰:“只租不买?”
青年:“不买只租。”
甘峰:“租?怎么个租法?”
青年:“一小时三十元 ,怎么样?”
甘峰:“我得同伙伴们商量。”
16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nbs
p; 甘峰挤了进来,伙伴问:“找你干吗?” 甘峰:“那人想租,一小时三十元。”
王矛:“那好啊!咱们坐着收钱。”
林玫:“要是有诈呢?”
吴知:“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长一点心眼。”
家梅:“卖鱼我们吃了亏,吃一暂长一智嘛!问问他租去干什么?”
这时,青年钻了进来,“租去展览,卖门票….”
吴知对甘峰、家梅悄声:“这小子商情高,找到了商机,一定能挣钱,咱们可以同他合办。”
家梅:“好办法,咱们参与其中,他不敢欺诈了。”
甘峰对青年:“咱们合办?”
青年:“也行,我想卖门票一元一张,小孩免费。”
甘峰:“同意!”
青年:“收入分成呢?”
甘峰:“四六分成,你四我六。”
青年:“既然合伙,合作共赢:五五分成好了。”
甘峰:“大家的意见呢?”
伙伴们点头:“同意!”
17
市场一角空地。
青年领着大伙,把鳖放入一水泥池,然后在前面门上挂起一横幅:千年鳖王展。
王矛、林玫:“只有百年,咋千年?”
青年瞪了一眼:“你们不懂。这是做广告!再说人们都说千年龟,龟鳖同种,也不为过。”
两边墙上书写:千年鳖王,百年一遇;先睹为快,一人一元。括号内:小孩免票。
吴知对同伴:“好好学学,取得真经。“
青年拿了一摞门票,交给吴知:“你负责卖票。“又把一小提包塞给家梅:“你做收银员。”又吩咐其他三人:“你们负责展池秩序。”最后跑到门前,手做喇叭,对着行人大叫大嚷:“父老乡亲们,史弟姐妹们,今天,我们展示一只千年鳖王——千年了,都快成精了!又老又大,百年一遇。欢迎观赏。门票一人一元,小孩免费。一元一饱眼福,超值享受。展时有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说话间,人们涌了上来,买了票,鱼贯而入,围着池观看,甘峰三人解说。
桌前,吴知、家梅手忙脚乱,应不暇接。
稍微静下来。
吴知、家梅:“大哥,你真行!”
青年人:“做广告,造声势,揽客的妙招。”之后站在桌子上,频频招手,大喊大叫,又招来一批看客。
18
展览二小时。
甘峰:“时间已到。”
青年领着大伙送客:“谢谢你们的支持。”
最后一个顾客离场。 青年问:“收银员,收入多少?”
家梅:“六百六十元。”
青年:“六六顺,真吉利。交六十元租金,其余对半分。”
家梅数了三百付给青年,青年:“合作愉快!”
19
水池门前。
甘峰等人抬着鳖王出来。
这时,李老板和黄老板远远走来,呼叫:“鳖王,我买。”
青年听了一怔。寻思一会儿,挡住孩子们:“我也买。”
甘峰、家梅和吴知听了窃笑:“好戏开场了。”
二老板一跑来,青年就把他们挡住了:“鳖王,我买下了,你们来晚了。”
二老板:“你出多少钱?”
青年一愣。
甘峰:“没有的事,谁价钱高就卖给谁。”
李老板:“刚才,在我馆你们开价八十,八十就八十。小峰、家梅,给我抬去。”
黄老板喝令:“且慢!我出九十,鳖王归我了。”
青年:“我出一百!小朋友,跟我走!”
李老板伸出双手挡着:“我出一百一。”
黄老板:“我出一百二。”
青年人:“一百三。”
李老板:“一百四。”
黄老板:“一百五。”
青年人:“一百六。”
三人争相抬价,抢买鳖王。
孩子们暗暗发笑:“越争价越高,对我们越有利,看他们抬杠。”
李老板:“二百四。”
黄老板:“二百五。”
青年人:“三百。”
吴知:“看商场如战场。”
王矛、林玫:“今天算是闻到了火药味。”
李老板:“鳖王最先卖给我的,我有优先权。”
黄老板:“也送到我那儿,我就想买下。”
青年人:“分明是要卖给我!”
三个人你争我吵,推推搡搡起来。
甘峰对伙伴使了个眼色:“撤!”五人悄悄地溜掉了。
20
市场一角。
王矛、林玫:“抬价了,咋不卖?”
&n
bsp; 甘峰:“我看这鳖王是无价之宝,卖给他们供客人食用太可惜了。” 家梅:“他们是小商人,再高也有限。”
吴知:“我想,这鳖王有观赏价值——得拿到网上去卖,钞票大大的有!日后可供人观赏。”
王矛、林玫:“把生意做到县里去、市里去、省里去!”
其时,三人又跑了过来:“你们出个价,再高我们都买!”
甘峰:“三位顾客,我们商定不卖。”
三人生气了:“刚才还说卖,咋一下子就变卦了?”
吴知:“此时彼一时呀!”
三人口瞪目呆。
21
甘峰、家梅书房。夜。
吴知、王矛、林玫三人兴冲冲跑了上来:“好消息!好消息!特大好消息!”
甘峰、家梅:“下午发出去的短讯,夜里就有了反应——特快,特快!”
吴知:“信息时代,做什么都讲一个快字。我把鳖王资料发出去求购,这不就有了回音?”打开苹果笔记本电脑:“看视频:有一水族馆,鳖鱼类正缺大型老鳖镇馆。将派人亲自前来接洽。省***水族馆。”
吴知又展示一短讯。
大伙念:“本馆是省城五星级宾馆,主要对外宾开放,水族一角正需一巨鳖,愿高价求购,即刻派人前往…..”
吴知:“还有一省城公园….”
大伙儿精神振奋:“当初没人买,而今成了抢手货。”
百龄公公在门口听了一会儿,咳嗽一声小孩立刻把老人搀了过去:“特大喜讯。”
百龄公公乐呵呵:“没想到,‘鳖王深水无人识,一出水面天下知!’”伸出大姆指:“小博士,不简单,把生意做到省城去了,从原始叫卖到电子商务,几天里跨越了几千年哩!”
吴知:“这算什么?阿里巴巴董事长把生意做到世界去了。”
家梅:“他的口号是买世界,卖世界——多有气魄!”
百龄公公:“你们还小,长大了说不定也能出个小马云啊!”
22
禾场上。
水缸摆在中央,人们立刻围了上来。
一村民:“听说有省城几家公司高价购买?”
一村民:“山里飞出金凤凰,深水钓上金娃娃。”
一村民:“小子们发啦!”
这时,三辆轿车先后开来停在禾场上。车上下来的客人都西装革履,挟着皮包,带着领戴,架着墨镜……
有人说:“有领导、有专家、学者、还有行家。”
&n
bsp; 孩子们把客人迎到水缸前:“请品评鉴赏。” 一领导:“这鳖很有些年纪,比我爷爷还老。”
一专家:“这是典型的中华鳖,体格大,实属罕见。”
一行家:“从年龄、体型和物种而言,都称得上珍品…..”
孩子们听了,心花怒放。
几个客人:“请开个价?”
孩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罕见,珍品,一定值钱。”
甘峰伸出五指:“五千!”
村民们惊呆了:“五千?那么多!”
一宾馆老板:“我出一万!”
村民们大惊:“一万?那么值钱!”
一水族馆馆长:“我出二万。”
宾馆老板:“三万。”
村民们惊得呷舌:“小子们发财了。”
甘峰问公园园长:“贵园如何?”
园长:“我们是省城一家公益机构,对外无偿开放,征集展品,不出价,只给予一定的奖赏。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是免费供广大群众观赏,其影响之大,知名度高,不可估量。”
他的助手:“我们不求经济效益而讲究社会效益,望你们三思。”
这下可难住孩子们。
有村民们大声说:“谁出价高就卖给谁?”
也有村民们告诫:“别做傻子,到手的钱空手相送。”
百龄公公坐在一旁静观。有几个人跑来:“百龄公公,小孩不懂事,你给做主——这是个金娃娃呀!”
百龄公公:“这是孩子们钓上来的,他们才是主人。”
村民:“他们都听你的,你就一言定音好了。”
百龄公公把甘峰等人叫到跟前:“卖还是送,你们商量着办吧!”
23
禾场一侧树下。
甘峰五人,吱吱咕咕商量了一阵。
禾场中央。
甘峰等五人走来,站在一把条凳上,大声宣布:“经过商量,我们一致决定——鳖王,不卖!”
下面立刻炸锅了: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骂声、叹息声响成一片。
省城来的客人也莫名惊诧!
上部野训 第十八集浪遏飞舟
1
河心
八个小孩沉入水中,良久不见踪影。
水中 岸上人们惊恐万分,提高嗓门,拉着声音呼叫:“小子们溺水啦!快救啊!”
百龄公公走来:“咋啦?”
人们应声:“八人叠罗汉跌入水中再没上来。快救救他们!”
百龄公公若无
其事:“自作自受。”人们着急起来:“有城里孩子,还有你的孙子、外孙女——你不能见死不救呀?”
又过了一阵,仍没见动静。人们痛心疾首:“完了,都完了!”
这时,水面露出一屁股。
人们大喜:“起来了一个?”
可是露出的屁股一动不动。
有人失声大叫:“许是溺亡了。”
人中一长者:“快,水中捞尸。”
青壮年人立刻潜入水里打捞。
这时,几个小孩几乎同时冒了出来,大笑:“吓坏了吧!”
大人们:“何止吓坏,简直是死了——你们开玩笑开得太大了。”
长者:“你们凭什么能潜那么久?足足十分钟。”
每人举起芦苇管:“凭这个在水下换气,别说十分钟,一个小时都能。”
大人们:“是百龄公公教的吧?”
孩子们点点头。
百龄公公捋捋胡须,笑道:“小菜一碟!”
长者:“还有什么花样?”
孩子们:“多的是!”
人们:“表演,表演行啵?”
孩子们:“我们将举行水上运动会进行各种比赛,那时,让你们大开票眼界。”
2
一个月后。
村外小河。上午,阴天多云。
赛台搭在河岸上。赛场上游、下游各30米,两端拉起彩带作为警戒线。村里民兵,划着竹筏救护,以防有人落水。
台子伸出河岸,两根柱子拉出横幅:“甘村少儿水上运动会。
台上坐着村民代表。百龄公公坐在正中,三位妈妈分坐两侧。
运动会由村长主持,裁判员是村小高老师。
锣鼓声中,村民位陆续赶到,外村人也络绎不绝赶来。
甘峰等八个小孩为运动员,穿着一色的游泳衣,蹲在妈妈跟前。
吴知妈妈抚摸儿子的头,关心地:“知儿,学得如何?”
吴知自信地:“运动会上见分晓。”
吴知妈:“能自救吗?”
吴知:“何止?还能救人哩!”
吴知妈:“吹牛?”
吴知:“是实话。”
吴知妈:“问一个问题?”
吴知:“尽管问,一个、二个、三个都行。”
吴知妈:“如果妈和你老婆落水——”
吴知:“可我没老婆啊!”
吴知妈:“是假设:二人掉到水里,你救哪个?”
吴知不假思索:“二人都救。”
吴知妈:“为什么?”
吴知:“妈是至亲,老婆是至爱,能不都救?”
吴知妈:“有人说救老婆。理由是:老婆年轻,来日方长;妈老了,行将入木,活着也白吃饭—
—” 吴知:“荒唐!逆子!妈只有一个,没了就永远没了;老婆没了,再娶一个呗!”
吴妈听了,笑咪咪:“算你有孝心,妈没白养你几年。”
吴知:“妈,话得说回来。我身强体壮,救了妈再去救老婆,岂不两全其美。”
百龄公公听了,伸出大拇指:“孝子,负责任的男子汉。”
之后,林玫妈:“小玫,要是妈落水呢?”
林玫:“立刻跳下水,把妈托上岸去。我就是没了也在所不惜。”
林玫妈:“胆小鬼胆大了,懂事了。”
王矛妈:“小矛,你这个淘气泡,要是爸妈同时落水,你救哪个?”
王矛:“二个都救,生我是妈,养我是爸,能不都救?”
王矛妈:“要是只能救一个呢?”
王矛一怔,随即:“不!不能这么假设,我有两只手,右手托起爸,左手举起妈,同时救起来。”
旁边的人听了,夸道:“你们都有爱心、孝心。”
3
河两岸。
锣鼓声响个不停,前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几乎站满了。向着赛台,充满了期待。
4
台上。
省、市、县电视台三位记者,胸前挂着相机站在一旁。
主持人赵村长:“记者同志,请坐。”
三位记者礼让:“谢谢!我们不是来观赏而是采访。”三人分头走入人群中间。
掌声一片。
百龄公公站起,把长烟管往腰带上一插,走到前台,指着穿着光鲜游泳服的小运动员,先声明:“赛事是城里和山里孩子自发的。”又指王矛妈,“是这位城里孩子的妈妈,也是本村的女儿一人出资一万筹办的。这是千年古村,建村以来第一次少儿盛会。节目不多,且土得掉渣,不过土得有趣。举办本运动会的目的,鼓励人们学会游泳,学会自救和救人,尤其少儿。下面开场了,希望大家喜欢!”说完,鞠了一躬,回到座位上。
主持人:“本会分三大块,一块是演示,二块是比赛,三块是表演。第一个节目:自救演示。表演者:吴知、林玫和王矛;指导者:甘峰、赵家梅。”
掌声中,五人昂头挺胸站成一排。
甘峰走前一步:“各位父老乡亲,各位记者,我国每年,尤其是春夏汛期,偶尔发生幼童、中小学生溺亡悲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爷爷说,溺亡的人都是吓死的。总结经验: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也能自救。”
家梅出列:“这就是‘憋气潜水自救法’。”
人们惊疑:“那么神?”
甘峰、家梅:“请看演示。”
&
nbsp; 吴知三人一个接一个跳下水,人不见了。 有人惊叫:“水深流急,人呢?被水冲走了?”
一会儿,没见动静。
有人着急起来:“许是出事了?”
这时,王矛突然冒出了水面,又没入水中。
人们惊喜:“这不好好的。”
不一会儿,林玫露出一嘴巴,吸了口气,没入水中。
岸上的人看得出了神。
良久,三人在水中没有动静。
观看的人们提心吊胆:“这回凶多吉少了。”
于是人们大呼小叫:“快出来,别吓死人了。”
这时,在下游警戒线处,吴知跳出了水面,王矛、林玫同时冒了出来:“我们在这儿哩!”
小河两岸,掌声如雷。
一记者:“请问,怎么回事?”
甘峰:“先后花了一分钟左右,小孩潜水三十米到浅处。爷爷说,走路一分钟一百米左右。人落水潜水三十米可以到浅水或岸边——不就可以自救了。”
记者:“三人有二人冒出水面?”
家梅:“中途憋不住了冒出水面,换口气再潜。”
记者:“要是浮起来呢?”
甘峰:“照样顺水划下去。”
家梅:“潜水浮水,只要能憋住气,就不会呛水,就能自救。”
记者释然:“这么简单?”
甘峰、家梅:“就这么简单。”
百龄公公上前插话:“这,得有个前提,临危不惧,冷静以对。”
记者:“这方法很土,可管用,值得推广。”
5
台上。
主持人:“演示二,简易速成法。表演者:本村赵小虎、甘小燕、高小石。指导:甘峰、家梅。”
6
上游警戒线处。
赵小虎三人已站在线处。
小虎扛的一段竹筒:“我演示蛙泳。”
小燕身上绑了2个篮球:“我演示自由泳。”
小石子头枕二个葫芦:“我演示仰泳。”
裁判高老师举起发令枪,“砰”的一声,三人跃入水中,奋力下游。锣鼓声铿锵作响,人们呐喊助威。
小虎下鄂枕着竹筒,两手有节律地划,双腿在水中配合蹬着,快速游着。
&nb
sp; 小燕借着篮球的浮力,两手劈波斩浪,两腿有节奏地用力蹬,速度飞快,一下子超过了小虎。 小石子最惬意,头枕葫芦,两手轮流划着圈,双腿蹬水仰卧水面,向二人追去。
两岸掌声雷动。
人们惊赞:“稀奇稀奇真希奇,土法也能显神威!”
掌声中,三人先后到达终点,举起道具:“看见了没有?咱们就凭这小玩具学会了游泳。”
有人问:“记者同志,咋样?”
记者:“以前听过,偏远乡土,少数民族都用自制的工具学泳。今天算是亲眼目睹。很好,虽然简陋又土但管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7
台上。
主持人:“下面开始比赛。第一项:蛙泳。运动员:吴知、林玫、王矛和小虎、小燕、小石子。”
8
水上,起点线。
六人一字排开。
发令枪一响,六人同时跃入水中,奋力前游。
人们热烈鼓掌,“加油!加油!”声此彼伏。
气氛紧张而热烈。
六十米一分钟就游完了。小虎第一个到达终点,王矛紧接着赶到,小石几乎同时到达,分获一、二、三名。
9
水上。
接着进行自由泳比赛。
当锣鼓声、掌声、“加油”声响成一片。
六人奋力前游,如梭似箭。
吴知手长腿壮,捷足先登,小燕身轻如飞,只差一步得了第二,林玫如鱼得水,滑溜溜得了个第三。
10
水上。
最后仰泳比赛。
六人并排仰躺在水面,手划脚蹬,平平稳稳向下游冲去。
最后,小虎得了冠军,吴知亚军,小石季军。
11
台前。
主持人:“下面进行二项实用比赛。第一项:水中捞铁。
运动员:城里组吴知、林玫、王矛;山村组:小虎、小燕、小石。裁判员:两手举起三个大小不等的铁球,“我投入水中,运动员潜水捞球:大的为季军,中的为亚军,小的为冠军。”将铁球散抛水中,“开始!”
六人同时从台上纵身跃入水中,潜入深水捞摸起来。
一会儿,小虎三人冒出了水面。
人们问:“捞着了没有?”
三人摇头。
小虎:“奇怪!铁球落在眼前就是摸不着。”
 
;小石:“许是水冲走了。” 小燕:“是的,铁球是圆的会往下滚,一定在下游。”
三人:“从上捞到下,不信捞不着。”
一会儿,吴知三人也冒出水面,击掌:“没捞着。”
林玫:“水往下流,原地摸不着,该往下流捞吧?”
吴知:“不。该到上游。”
王矛笑了:“水往下流,物反而向上移,不可能?”
林玫:“好像天方夜谭。”
吴知:“没时间解释,往上捞就是了。”
林玫、王矛:“试一试。”
三人潜入水中向上游捞摸。
一会儿,林玫冒出水面,举起铁球,快活地:“我捞着了!果然在上游。”
又一会儿,王矛跳出水面:“我也捞着了!”
最后吴知也举起铁球:“马到成功!”
城里队三人举起铁球,向人们示意。
可村小虎三人还在下游胡捞乱摸。
有人跳下水,把三人推了上来:“铁球全捞上来了,你们还瞎捞什么?”
三小孩看着举起铁球的胜利者:“你们在哪儿捞着?”
吴知等:“在上游。”
小虎等:“怎么在上游呢?”
身边的人:“是啊!水往下流,铁怎么往上走呢?”
林玫、王矛:“是啊,怎么会呢?”
吴知:“我读过一篇古文,写的是一庙,一次发大水把门前的铁牛冲入水里,后来人们修缮庙,把铁牛捞上来。结果在原地捞没捞着,之后到下游捞也落了空。有人怀疑铁牛哪儿去了?一个和尚说:“铁牛在上游,不信捞捞看。”人们照办,果然捞着了。因此受到了启发。”
人们问:“是何道理呢?“
吴知:“说在原地或下游捞,这是常识。但也有悖常理的特殊情况。那河和这小河都是沙河,铁球一落到沙床上,先水冲不动,后水冲走了沙子,铁球反身上滚….”
人们听了点点头。
有一长者:“说得在理。水打千斤石,难移四两铁。”
吴知:“和尚讲的是,就是这道理。”
小虎三人干瞪眼:“我们犯了方向性错误。所以输了。”
12
台上。
主持人:“第二项:水里抓鱼。运动员如上。”
裁判员将三只鲤鱼放入水中:“谁抓到谁取胜。”
&n
bsp; 人们嚷开了:“这可难了,水汪汪,鱼活蹦乱跳,咋能抓着?”“城里小孩盆子里的鱼也抓不住,何况小河里?”“村里小孩常下水抓鱼,一定能取胜。” 林玫、王矛:“小博士,咋办?”
吴知:“游泳学了一点,这抓可是门外汉,你们呢?”
林玫、王矛:“只会吃鱼。”
人们笑了。
小虎三人:“捞球输了,抓鱼可是咱们的拿手活,胜券在握。”
裁判宣布:“开始!”
吴知三人潜入水中,东抓西捉,结果抓到队友的脚以为是鱼,引得满堂大笑。
小虎三人跳入水里,就往对岸石头缝里钻去。三人围成一个半圆弧,然后合拢到一块。
吴知三人冒出水面,交换意见。
吴知:“向村里孩子学。”
林玫、王矛:“也钻到石缝那过去。”
三人钻到时,小虎三人已经抓住了一条,高高举起:“裁判咱们抓住了一只。”向岸上抛去,继续潜水抓。
吴知三人在石缝中,抓到了一只,鱼儿一挣扎,溜走了。小虎三人一拦截,又抓着了一只。
最后六人同时搜寻石缝,最后一只也让小虎他们抓住。
小虎三人举起鱼,欢欣鼓舞:“我们抓着了,三条一条也跑不了。”
吴知三人抱拳:“你们胜利,我们甘拜下风。”
王矛:“小虎,你们有什么窍门?”
小虎:“这个,你们城里人是白痴。这鲤鱼嘛,有一特性:专到河岸石缝里觅食、揩痒。一放入水中,它们便往那儿钻——这不,让我们一一抓着,无一漏网。”
13
岸边。
有人问记者:“这是比赛还是做游戏?”
记者:“既是比赛也是游戏,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好玩、有趣。”
14
台上,台前。
主持人:“下面进行表演,第一个节目:”蛟龙戏水。请鼓掌欢迎!“
掌声四起。
八人列队,一个接一个鱼贯跃入水里,甘峰做龙头,游在最前,其余人紧跟其后,家梅断后。八人连成一串,后在水里左摇右晃,像龙一样蠕动,不时变换队形:或作蛇形,或围成圆圈,打着旋;或水中旁梭….活像一支真龙在水中嬉戏,灵动而富有变化。
两岸观众看了,报以热烈掌声:“真是生龙活虎,变化多多!”
15
台上。
&nb
sp;主持人:“下一个节目:踩水舞。表演者:甘峰、赵家梅。” 锣鼓声中,甘峰和家梅分立两岸,跳入水中,踩着河床过水到对岸,水深,先没膝,再没腰,最后没顶,只见上伸的手。
有人:“河水蛮深的。”
记者:“踩水?我跑遍了全国还第一次听说,咋踩?”
人们:“看了就知道。”
甘峰头顶一篮球,家梅则顶着个葫芦,立刻走到深处,两腿在水下晃动,身子挺直水上,双手左右摆着搞平衡,一步一步地踩水到浅处…..
人夸:“踩水如履平地。”
记者:“简直是绝活。水上运动员,像女子花样比赛,在水中沉浮,全身都动;可踩水,只靠两腿能过河,真了不起。”
有人:“如果过河冲垮了桥,可以不湿身蹚过去。”
记者:“还有。踩水本来就绝,头上顶篮球和葫芦,那就像耍杂技,更妙了。”
二人走到浅处,把篮球和葫芦摘下,抛入水中。几个识水的小孩,光着屁股到水去抢——一个小小插曲逗得人们拍手大笑。
16
台上。
主持人:“接着表演:水上魔术。表演者:甘百龄大伯。”
声音刚落,雷声震动。
百龄公公笑嘻嘻走到台前:“献丑了!献丑了!”
人们大声呼叫:“大伯,我们期待您的精彩表演。”
17
水面。
百龄公公手执长烟管,一手拿着打火机,从岸上跳入水中,大步向深水走去,水没膝,没腰,没胸,立刻躺在水上,翘起长烟管,捻亮打火机点着烟,巴达巴达地抽烟,吐出一串串的烟圈….
人们看得入神,掌声、喝彩声不断。
“好啊!太好啊!”
“精彩!太精彩!”
这时,老人取一枝烟花点燃,“砰”的一声巨响,烟花穿过烟圈直冲天空散射成五颜六色的火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抬头观赏。
烟花散尽,人们低着头看水面,无不惊讶:“百龄公公,人呢?用目光在水面搜寻。”
一分钟过去了,水面平静。
二分钟过去了,水面仍无动静。
五分钟过去了,仍不见人影。
……
有人惊愕:“大伯出事啦!”
有人着急:“大伯没在水里起不来了!”
有人催促:“保安,快下水
抢救!” 人们紧张之后,开始慌张起来,喊叫:“大伯!大伯!您在哪里?”
有人哭着:“百龄公公,您不能走啊!”
这时,记者也慌了,大声呼叫:“会游泳的,统统下水施救!”
吴知等八个小运动员却镇静自若,无动于衷。
主持人喝令:“快下水救大师!”
就在这时,百龄公公从深水处冒了出来,卧在水面,照样抽烟。
吴知等人:“看,百龄公公。”
人们莫名惊喜:“百龄大伯,真神了!”
百龄公公回到岸上:“不神,不神,只是普通的人。你们看烟花不注意,我暗暗潜入水中。”
有人问:“您咋能潜那么久?”
百龄公公举起长烟管:“凭这人,水里换气,怎会没了?”
两岸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位记者,激动走上前,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太精彩了,难得一睹的水上魔术。”
另一位记者:“的确精彩,可以上春晚。”
第三位记者:“表演成功,老当益壮,宝刀未老啊!”
百龄公公边笑边答:“过奖了!只是雕虫小技。”
18
台上。
主持人:“最后一个节目:卧水读书。表演者:甘峰、赵家梅、吴知、林玫和王矛。
19
水面。上游警戒线处。
五人站在起步线上,脸朝上游,各人手执一本书。
甘峰下令:“开始!“
五人仰卧水面,排形箭形:吴知领头,小玫、小矛居中,甘峰、家梅分排两侧。
主持人:“队形似箭,象征少儿们奋发向上,如离弦之箭,射向前方。“又提高嗓门:”集体朗读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五人如箭向下游飞去,齐声诵读: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惜峥嵘岁月稠。
&nbs
p;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起,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两岸人们睁大眼睛,侧耳倾听。
三位记者:“好水性!仰卧水面,平平稳稳,声音激昂慷慨,扣人心弦。”
朗诵完毕,五人立刻将书抛到岸上,立刻翻筋斗,仰卧变成俯姿,翻成倒“箭”形,大声朗诵: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五人改作身由泳
,奋力逆水而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岸上的人们一个劲地鼓掌,喝彩:
“这就是当今的少年!”
“少年强则中国强啊!”
三位记者拍录了这串镜头:“这样的节目,在大城市也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
20
台上。
锣鼓又响起来。
人们向台上移动。
主持人宣布:“下面由百龄公公和王矛妈给运动员颁奖,鸣爆!”
爆竹声中,百龄公公捧着一叠书发给运动员们:“刻苦读书,力争上游。”
王矛妈拿着救生圈、救生背心分发给运动员们:“力争上游,安全第一。”
人们热烈鼓掌:
男的是小帅哥!
女的是靓妹子!
这时,三位记者端着相机拍下了热闹的场面。
21
台前。
林玫捧着奖品走到妈妈面前:“妈,高兴不?”
林妈笑逐颜开:“高兴!高兴!比任何时候都高兴,往日的胆小鬼在水中冲浪,能不高兴?”
王矛把奖品交给妈:“妈,满意不满意?”
王矛妈抚摸儿子的头:“满意!一百个满意!以前的淘气泡而今成了水中蛟龙,能不满意?”
吴知拿着奖品在妈面前扬了扬:“妈,这儿有您的一半,没有您的支持,哪能有今天?”
吴知妈把儿子搂在身边:“好孩子,你长进了,懂事了!”
22
台前。
三位记者前来分头采访。
县记者对王矛感兴趣:“小胖子,啥学会游泳的?”
王矛妈:“一个多月前,还是个铁称砣。”
王矛:“就这一个多月。本来是减肥,没想到一下子就学会了——游泳,好玩也易学。”
县记者:“减肥了?”
王矛妈:“差不多减了十斤。”
&
nbsp; 县记者:“是吗?” 王矛跳起来:“看,我身轻如燕。”
县记者:“看来,游泳可以减肥啰。”
王矛头一歪:“那还用说!”
23
市记者看上了林玫:“小妹妹,人虽小,可身子轻巧,手脚机灵,一跳下水如一条美人鱼——”
林玫打断话:“你咋知道?”
市记者:“我看你水中比赛和表演知道的。”
一旁小燕告诉记者:“她外号就是美人鱼。”
市记者哈哈笑了:“歪打正着!”
林妈:“女儿,生来胆小,我担心她浴盆里会呛水。”
林玫不悦:“那是过去,现在可不一样、”
市记者:“多大了?”
林妈:“十一岁挂零。”
市记者:“看不出,一下子就长大了。看,在水中劈波斩浪胜过青年哩!”
市记者:“这么说来游泳还可以壮胆?”
林玫:“何止壮胆,还可以练意志,长才干。”
24
省记者走到吴知跟前,吴知迎上前,亲切地:“记者叔叔,我有许多话对你说。”
省记者欣喜地:“好啊!有话尽管说。”
吴知:“我是省城一中学生,在游泳池学了二个暑假,教练讲了些理论,我也学了点基本动作,可是池里人满为患,游泳时伸不开手脚,学了半拉子,不敢下深水——而在这里用土法和简陋的器具,一个多月,基本学会了,不仅落水能自救,还能救别人——”
省记者:“看!甘大伯的土法子顶管用?”
吴知:“是的,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这时,另二位记者走来:“看来,甘大伯创造土法简单易学,虽土,甚至土得掉渣,但收效快。有推广、普及的价值。”
吴知:“我也是这么看的。在这,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不知——”打住话。
三位记者:“我们就是要听听你们的心声,大胆说出来。”
吴知:“三位叔叔,别笑我异想天开?”
三位记者:“而今是创新时代,创新就是要异想天开!你快说!”
吴知:“近些年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场舞、街舞全国开花,男女老少都舞起来…我想….”
三记者:“你想,全民开展游泳运动?”
吴知:“你们言中了。毛主席曾提倡大家到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他本人就是个游泳健将。就我所知,他小时候逃学到村中池塘戏水,青年时与同学在长沙湘江桔子洲头击水中流,
浪遏飞舟;晚年时还畅游长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想,要是毛主席还健在,也许会提倡全民游泳呢哩!” 三位记者击掌叫好:“好啊!亏你一个小小中学生,大胆设想——”
吴知:“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师公的想法。”
三位记者:“就是甘大伯?”
这时,百龄公公大步走来,接上话:“是我!近些年来,每年尤其是春夏发水季节,都有少儿溺亡的悲剧发生。为了杜绝悲剧重演,凡是有水的地方,干脆竖块标牌:严禁下水….大有谈水色变的忧虑。我想,这是堵,不妥。应该疏——”
三记者:“怎么疏?”
百龄公公:“我以为,预防溺水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游泳。”
三记者:“所以提倡全民游泳?”
百龄公公:“中国太大了,至少可以在南方提倡。”
市记者:“这,恐怕有难度。”
县记者:“几亿人,哪有那么多泳池?那么多教练?”
百龄公公:“这是实情。”
吴知:“可学新加坡,在有水的海滩、河畔、池里、甚至在高楼顶上都建泳池。”
省记者:“这个可以借鉴。可教练呢?管理人员?”
吴知:“这好办。全国征集志愿者,成千上万也不愁,一个带五个,五个带十人……如此推算,不成问题。”
三记者拍肩:“好孩子,亏你想得出!让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百龄公公:“记者同志,我们说的可要向上面反映啊!”
三记者爽朗地:“我们是新闻工作者,一定为你们鼓与呼!”
25
台上。
锣鼓声骤停。
主持人:“水上运动会到此结束。”
台下、台上人们哄的一声攒动。
这时,塔台的一根柱子歪斜了,台面随着倒向水里。
吴知、林玫和王矛的三位妈妈落入水中,喝水、呛水…..人们呼叫:“救命啊!救命啊!”
台周围乱成一锅粥!
上部野训 第二十集 野味盛宴
1
山洞。深夜。
百龄公公带了二个小伙子领着三位妈妈打着火把找来。
路路突然蹿了出来,吓了三位妈妈一跳:“狼?!”
百龄公公将路路按住:“不!是家养的猎犬,不用怕。”
二小伙:“路路在,小孩们一定在。看,洞口还生火哩。”
&nbs
p;三位妈妈不解:“夏天热得很,干嘛生火?” 一小伙子:“城里人不知,山洞湿气重,火一烤就干爽了。”
百龄公公:“更重要的是可以防野兽,驱蚊虫。”
火把照亮了山洞。
五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茅草上。
百龄公公:“看睡得又甜又香,都在打呼噜。”
林妈:“嫂子,看你宝贝儿子,在流口水。”
王妈:“小姑,你的胆小女儿缩做一团睡在家梅怀里,怕是吓坏了。”
吴妈:“只有我那书生,睡得安祥。”
三位妈妈:“百龄大伯,瞧小子们,家里的席梦思不睡,却到这山洞喂蚊子,与野兽为伴,快成野人了。”
这时,王矛说梦话:“我是野孩子。”
林玫梦呓:“我是野山花。”
吴知吵醒:“谁呀,说梦话!”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三位妈妈忍俊不禁:“野到家了。”上前去拖。
百龄公公拦阻:“别打搅了孩子们的美梦。”
三位妈妈出来抬头一看:“野孩洞,看,玩出了名堂了。”
二小伙:“让他们野上一夜好了。”
百龄公公:“好端端的,该放心了吧?”
2
古樟下。次日上午。
百龄公公边抽烟边看水牛吃草。
孩子们兴冲冲跑来。
百龄公公:“小子们,乐得屁颠屁颠的,中大奖啦?”
吴知等三人:“百龄公公,昨天在野外玩了一天一夜,妈妈没责怪,还夸‘玩出了名堂’。这比中大奖还开心哩!”
百龄公公点头笑。
甘身、家梅:“爷爷(外公),这次考验完成了预定项目,你说基本过关——”
吴知等:“还有什么没过关?”
百龄公公:“在野外生存,最基本的一关——”
孩子们:“吃喝——自己动手有吃有喝。”
百龄公公:“对!要说过了关,你们得在妈面前路一手,才能放心地让你们攀高峰。”
孩子们:“办一桌野味宴?”
百龄公公:“正是。”
王矛:“挖野菜。”
林玫:“摘野果。”
吴知:“打野味。”
家梅:
“做一桌地地道道的野味宴。” 甘峰:“让妈妈们开开眼界,刮目相看。”
3
水田。
孩子们腰上都挂了个小鱼篓,走到田堘上。
家梅:“泥鳅营养价值高,被喻为软人参或水中人参,野生的比人工饲养的更好。今天挖些回去,做一个只闻而没见过的稀罕菜肴。”
王矛:“这水里哪儿来的泥鳅?”
林玫:“只听说捉泥鳅,你咋说挖呢?”
吴知:“山里孩子懂的,咱们就学呗!”
甘峰:“这水清澈的,你们看禾蔸周围有什么?”
王矛、林玫:“有小孔。”
吴知:“泥鳅呼吸留下的。”
家梅:“咱们顺着孔往下挖,泥鳅不就出来了。”
大伙脱下鞋袜,卷起裤筒下了水。
王矛这小孩,一手挖出一团泥,一只泥鳅在钻:“果然有泥鳅。”另一只手去捉,泥鳅滑走了,问:“咋办?”
家梅:“泥鳅是无鳞的,浑身滑溜溜,捉不住。”
吴知:“难怪人们比喻狡猾的人,像泥鳅一样滑。”
甘峰:“先要双手挖,挖上以后,把泥巴剔去,双手按住再往篓里放。”
吴知、林玫挖了孔,挖到泥鳅都溜走了,顿悟:“原来如此。”
城里孩子照办,每人都有收获:“再狡猾的泥鳅也逃不出咱们的掌心。”
挖了一阵,水浑浊了。
吴知等:“看不见小孔了。”
甘峰、家梅:“用手摸,凭触觉可以发现小孔。”
吴知逗笑地:“咱们浑水摸鱼了。”
腰弯酸了,城里孩子干脆跪下挖,挖了几孔都有收获:“没想到水里还藏着活人参哩!”
突然,王矛惊叫一声:“蛇!”吓得摊在水上。
大伙围上前看究竟:“在哪儿?”
王矛一指:“浊水中。”
甘峰、家梅二人在浊水合摸,抓住了一长家伙:“是这个吧?”
王矛:“就是它!”
甘峰、家梅大笑:“哈哈!这小熊猫误把黄鳝当蛇!”
林玫讥讽:“尿裤子了吧?笑我把羊当狼,你呀,与我半斤八两。”
吴知:“这情有可原,如是我也会当做蛇,二者在浑水中很难辨清。”
家梅把鳝鱼放入鱼篓:“小矛,吓了一跳值得,
一只鳝鱼抵得十几条泥鳅。” 挖了一阵,孩子们溅得一脸、一身的泥渍。
王矛:“林妹穿花衣啦!”
林玫反讥:“小淘气脸上长麻子,成了麻子山寨王了。”
王矛、林玫反击:“小博士成了花姑娘,麻婆子了。”
谈笑间,王矛大叫起来:“不好了!泥鳅钻到裤裆里面去了。”
大伙笑起来:“小矛一身肥肉,让泥鳅盯上了。”
王矛:“笑什么笑?人都快吓死了。”
家梅:“没关系,泥鳅没长牙,不会咬人的。”
吴知:“把裤子脱下,抖掉不就得啦!”
王矛:“这儿有女同胞,你脱?”
甘峰:“女同胞,别过脸,闭上眼睛。”
家梅:、林玫闭上眼,别转脸。
甘峰一手抓住一只肥大的泥鳅:“这是小矛的功劳。”
吴知:“还有只小泥鳅?”
王矛:“什么小泥鳅,分明是我的宝贝命根子。”
二位同胞:“说话文明点!”他们把王矛扶起来,拿起鱼篓:“都有收获,且颇丰哩。”
4
山路上。
吴知:“钓石鸡,它藏在哪儿?”
甘峰:“在深山沟里。”
家梅:“陡崖下,水草丛里。”
吴知:“石缝里,样子像鸡?”
甘峰:“不!这是土名,山里人叫的。书名叫刺胸蛙。”
吴知:“啊,原来是它!在图上看过,个子肥大,四肢粗壮,胸前长有刺——很凶悍。”
家梅:“藏在深山水草边的石缝里,一般见不到的。”
林玫:“每人提只袋子就能套住?”
甘峰:“不!跟钓鱼一样,必备钓竿,钓绳和饵料。”
王矛:“钓钩呢?”
家梅:“石鸡像甲鱼一样吃食囫囵吞枣。”
吴知:“可我们两手空空啊!”
5
一竹林。
甘峰、家梅拨下柴刀,劈了五根小竹子,削去枝桠,每人分发一根:“这是钓竿!”
林玫:“绳子呢?”
家梅掏出五根粗线:“把一端系在竿梢。”
城里孩子学着往上钓线。 王矛:“诱饵呢?”
6
一收获过的稻田。
甘峰:“饲料为青蛙,下去抓就是了。”
王矛、林玫:“青蛙在哪儿?”
家梅扬起竹竿往地里一扫,大大小小小的青蛙上蹿下跳。
城里孩子大喜:“好傢伙。”
于是散开捕捉起来,一会儿就抓了一大把。
吴知:“没想到,山里藏着这么多宝贝,就地取材,要啥有啥。”
甘峰:“人说空手套白狼,我们是空手钓石鸡。”
7
一条小沟,深不见底。
林玫:“这儿山沟纵横,哪儿能找到?”
王矛:“盲目找,白费时。”
甘峰:“你急什么?”
吴知:“听!什么叫声?”
家梅:“石鸡!它在向我们招呼:‘我在这儿哩!’”。
林玫:“有点像蛙鸣。”
吴知:“声间更大更重,远超青蛙!”
一声又一声,重而沉的蛙鸣:“咣!”
甘峰:“就在这沟里,不止一只哩!”
家梅:“它们在呼朋引伙——”
吴知:“说不定在谈情说爱。”
林玫:“咱们忍心下手?”
王矛:“别假装慈悲——喜欢吃猪肉,叫屠夫心慈手软,你吃个屁!”
甘峰:“别扯远了。钓石鸡最容易但又最难。”
吴知:“这不矛盾?”
甘峰:“说最容易,这儿从来没人来过,很容易上钓;说最难,是钓着了装进袋子难,进了袋子它还可以逃跑。”
城里孩子:“真的?”
甘峰、家梅:“我俩先做个示范。”
城里孩子:“咱们专心学就是了。”
在石鸡鸣叫的崖上,甘峰提起钓竿,放下诱饵,手不停地上下抖动。
王矛:“这是干吗?
家梅:“蛙类的眼睛特别,对静止的东西是瞎子,视而不见,而对动的物体,能明察秋毫——”
吴知:“知道了,长的复
眼。” 问答间,甘峰感到手一沉,立刻提起钓竿,一只硕大的石鸡钓上来了,在空中挣扎。家梅立刻伸出口袋去盛。
城里孩子一阵欢呼:“钓上啰!钓上啦!”
石鸡拼命挣扎,突然脱了钩,从口袋边上掉了下去。
城里孩子一阵唏嘘:“嘘!”
甘峰继续钓。
吴知:“逃走的石鸡不会去通风报信?”
甘峰:“没人聪明,照样上钩的。”一会儿又钓上了一只。把绳子移到崖畔上。家梅用口袋盛入。
城里孩子:“这回跑不了吧?”
其时,石鸡一蹦,蹦出了口袋。
五人一齐捕捉,王矛用手扑上去,落了空;林玫用屁股去压,蹦走了;吴知脱了上衣去罩,石鸡跳了几跳又落入山沟里。
吴知:“石鸡是跳远高手。”
王矛:“也是跳高的健将。”
林玫:“我们不是对手。”
家梅:“这是它生存的绝招。”
甘峰又钓上一只,家梅盛入口袋,立刻将手捂住。
城里孩子:“这?”
家梅:“它会跳,我们得折断它的腿就逃不了。”家梅折断其腿,打开口袋:“它跳不起来。”
城里孩子:“我们又学会了几招。”
甘峰:“你们三人试试看。”
吴知三人跃跃欲试,分坐在岸畔上,放下钓饵。
林玫钓上一只,家梅盛入口袋。
王矛、吴知各人钓上一条:“沉沉的,又肥又壮!”
甘峰:“不错,一学就会。继续钓!”
突然林玫提上来一只长虫,惊慌地往岸上一甩:“蛇!”
家梅:“蛇,有什么怕的,还有我们哩。”
甘峰和家梅上前,抓住了蛇,装入另一口袋。
王矛:“蛇也可以做菜?”
甘峰、家梅:“是最好的菜肴,广东人最喜欢吃蛇肉喝蛇汤。”
林玫:“你们会做?”
家梅:“会,你好好学就是。”
不一会儿,吴知提的钓竿压弯:“我钓上一只大傢伙。”
提上一看,大伙乐开了花:“是只甲鱼!”
吴知大喜:“人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咱们钓石鸡还钓到小蛇和甲鱼——三丰收哪!”
8
村外小河畔灌木林。
几只黑色的小田鸡在草丛中觅食。
甘峰:“看,田鸡。”
家梅:“个儿不大,但肉嫩、味鲜,是难得的美食。”
城里孩子:“咱们布下天罗地网,一网打尽。”
 
; 家梅:“手下留情,只二三只,够做菜就得了。” 五人分工协作,把一张捞网系上绳子悬挂在灌木枝上,下面撒了几把谷子,孩子们拉着绳子,藏在丛中观察。
甘峰:“待田鸡跳入网下,我把绳子一放下——”
王矛:“逮它没商量!”
家梅:“安静!忍一忍。”
待了一会儿,田鸡跳出来,进入网下:一只、二只….
这时,一只蜥蚓蹿了出来,吓得林玫一跳,扑在甘峰手上,绳子一动,捞网罩了下去,刚入内的二只趁机飞跑了。
王矛:“这不怪小玫,是本能反应。再搞一次好了。”
甘峰摇头:“田鸡胆小机灵,警惕性特高。”
家梅:“得另找一处。”
9
另一灌木丛。
甘峰撒下谷粒,家梅挂上捞网,与大伙隐蔽起来。家梅把绳子一端给林玫:“给你一个机会,将功补过。”
林玫:“我能行吗?”
家梅:“只要肯学肯干,什么都不在话下。”
甘峰:“要冷静。待田鸡跳进去,高高兴兴觅食时,放松警惕再放手。”
不一会儿,果然三三四只田鸡跳了进来。
王矛着急,林玫:“忍一忍,一网打净。”
田鸡在网下啄食。
突然王矛放了个响屁,逗得大伙笑起来。林玫也笑,手一松,捞网罩下去。
吴知:“好!逮住了三只。”
林玫戳了一下王矛:“你这淘气鬼,干扰我,要不四只全逮住了。”
王矛:“是我下命令,要不一只也逮不着。”
吴知:“你用肛门下命令?嘴巴干什么的?”
林玫:“他就是个屁司令!”
大伙笑着收网凯旋。
10
甘家后院,树阴下。
甘峰:“野味宴初步定九菜一汤。”
王矛:“那么多。”
家梅:“九九归一,十全十美嘛。”
吴知:“大吉大利。”
林玫:“料都备好了?”
甘峰:“野味备全了,野菜、野果要新鲜,临时备就可以了。”
&nb
sp; 王矛:“去镇上请个厨师来。” 林玫:“我们做下手。”
甘峰:“不!那失去了意义。”
吴知:“自己办,家梅主厨。”
家梅:“我义不容辞,主勺是我的特长。”
甘峰:“我主刀。”
吴知:“我们三人帮厨。”
家梅信心百倍:“办一席丰盛而又特色的野味宴。“
甘峰:“咱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吴知:“对,给客人们一个惊喜,给妈妈们特大惊喜。“
伙伴们:“小博士,看来你胸有成竹了。”
吴知:“咱们合起来演一出戏。”
王矛、林玫:“怎么演?”
吴知:“首先向餐馆借五套厨师服和白高帽,再戴上口罩,严严密密护着脸——谁能认出来?”
甘峰:“好倒好,容易露马脚。”
家梅:“尤其你们三人,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又有各自有形体的特点:林玫矮瘦、王矛矮胖,小知高挑——一旦被识破,就惊喜不了。”
吴知:“还可以化妆嘛!比如小矛穿高跟鞋,就不矮了。”
家梅:“男子穿高跟鞋不妥,小玫倒可以。穿了,站在妈妈面前还高半截,不会想到女儿一下子长高了许多。”
林玫惦起脚尖:“鹤立鸡群——挺棒的。”
王矛:“我不能增高,又不好减肥,咋办?”
吴知:“两腮上粘二块胡子——你不成了老厨师,王妈哪知小淘气一下子成熟了,变老了。至于,我嘛,请大伙出出主意。”
王矛:“你可以勾头、弯腰,曲背——”
吴知:“不成了驼背五少爷?”
甘峰想了想,从叉子上取下一只丝瓜瓤,一折叠,塞入小知背上,“瞧!像什么?”
大伙笑了:“长颈鹿变成了单峰驼,谁看谁都会走眼。”
吴知:“想还有个问题,都下厨,谁陪客?”
甘峰:“让爷爷奉陪,最合适不过了。”
吴知:“要是客人问起咱们?”
家梅:“请外公配合,滴咕几句就搪塞过了。”
甘峰:“各人演好各自的角色,要精彩,卖关子,出其不意,给大人们一个大大惊喜。”
11
甘家厨房。上午。
五人厨师打扮。吴知三人当助手洗菜,甘峰切菜,家梅主勺炒菜,忙得不亦乐乎。
吴知:“第一道工序就是洗菜吧?”
家梅:“这是基础,初学都得从这儿开始。别小看这活儿,要清除泥沙、污渍;还要漂洗农药、化肥——把好卫生安全第一关。”
王矛:“切菜呢?”
家梅:“大有讲究,请小峰介绍。”
甘峰:“切菜讲刀功,一把刀在手中可以切出各种各样的菜,比如肉、萝卜,可以切成
块、片、丝和丁。切菜也不能随意切,比如肉,要看纹理,顺切不妥,则须横切,炒后又嫩又脆….”林玫:“只是切一种?”
甘峰:“不!多种多样。比如萝卜可用削、刨;又如肉,可以剁,剁成肉浆做丸子;有时还要雕刻,做成各种图案….”
吴知:“蛮复杂的。”
甘峰:“虽复杂,但搞熟了就简单了。最难的是主勺——一定在洗菜之后学切菜,再学炒菜,炒菜最有学问。”
吴知等:“家梅,是吗?”
家梅:“怎么说呢?主勺,首先要备料:主料、配料和佐料;其次依次下锅,或炒或炸,要眼疾手快,均匀搅拌,最后看火候,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火大了久了,菜可能变焦成糊,火小了,短了,又半生不熟,只有恰当好处,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吴知三人点头:“就这些?”
家梅:“差远哩!除了炒、炸、煮,还有焯、氽、煸、烤、蒸、煨、焖…..你们看墙上贴的菜单,野菜用开水焯,‘乳猪’用蒸,‘风凰’用炸,‘田鸡’用炖….”
林玫:“你一说就一串串的,我都听糊涂了。”
王矛:“我也听懵了。”
吴知:“无论做什么都不简单。都有讲究,不过干中学,学中干,循序渐进,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得心应手,什么也就简单了,技艺精湛了。”
王矛、林玫:“小峰、家梅,你们是咋学的?”
家梅:“小时候在妈妈手下学,妈进城打工就跟外婆学,读中学了,买了几本烹饪书来学,晚上看电视从中也学。”
甘峰:“是的,功负不久有心人,一天学一点,日积月累就行了。”
吴知:“我们的口号:自己动手,有吃有喝。”
家梅:“今天,大伙齐心协力,办一桌别开生面的野味宴,让客人们惊喜!”
12
甘家厅堂。
百龄公公:“赵村长、高老师、长寿老人还有村民代表,请入座。”
客人们坐下。
老伴邀来三位妈妈:“吴知妈、小玫妈、小矛妈,请坐。”
三位妈妈依次坐下。
百龄公公:“今天,小孩们搞了些野菜、野果、野味,让大伙品尝。”
三位妈妈:“人呢?”
百龄公公:“许是缺点什么,正忙着去办了。”
三位妈妈下到厨房门口探视了一眼,回到座位上:“厨师都是请来的吧?”
百龄公公:“是的,为了让客人满意嘛!”
妈妈点头:“也是!”
13
厨房。
林玫提着茶壶欲走,吴知提醒:“有人问话,用点头摇头作答,尽可能不说、少说,别露馅。”
林玫:“知道了。”
14
厅堂。
林玫穿着高跟鞋,走着台步,飘然而至,给每人斟茶。
客人:“谢谢!”林玫只是摇头。
林玫走到妈跟前,脚一歪,碰着妈妈。林妈一看与二位妈妈暗语:“这小姑娘面熟。”
王妈:“你看走眼了,人家分明是个大姑娘。”
林玫有意踮起了脚尖。
吴妈:“她都比你高一截,哪会是你家的小娇娇?”
林玫向客人点头,然后退了出去。
百龄公公端起茶杯:“请喝山里的土茶,山里红,是用艾叶、薄荷和山楂泡的….”
客人们呷茶:“入口微微甜,下肚凉线——好茶!”
百龄公公:“生津止渴,消食化腻,夏令时节好饮料。”
15
厨房。
林玫蹩了进来:“哎呀,我的妈!吓死我啦!”
众人:“咋啦?”
林玫:“我走到妈妈跟前,歪了脚,倒在她身上,她差一点——”
众人:“露馅了?”
林玫:“我有意踮起脚成了大姑娘,差一点被认出来了。”
厅堂传来百龄公公的声音:“上菜。”
王矛两腮贴着黑须,托着盘子,装模作样地走出去。
16
厅堂。
王矛扭着腰打着旋走到桌前,把菜放在自己妈面前,手一招:嗡声嗡气“请——”
客人们忍俊不禁:“好厨师,还善于表演哩!”
王妈仔细看:“他,他好像?”
吴妈:“小矛是少儿,人家哪个长满络腮胡子成老师傅了。”
林妈:“嫂子多心了。”
王妈扯住袖子:“做厨师,油水多,吃得胖乎乎的,像我那小淘气——”
王矛先点头后摇头。心一急,脸上直冒汗,粘的须快要掉下来。
这时,百龄公公:“请大伙品尝品尝!”
客人的视线移到
菜上。王矛趁机溜了出去。吴妈:“这是什么菜?”
林妈:“大盘子的边缘竖立几个弥猴桃像座山峰,另一边摆着半边葫芦,里面装满水了,如清澈的溪水。”
王妈:“绿水青山——大伯,是么?“
百龄公公:“对极了。“
吴妈:“谁取的美名?”
百龄公公:“还不是小子们?他们爱上这绿水青山,所以第一道菜以此命名。”
三位妈妈:“小子们是有心人哪,把我们也带入山水之间哪!”
百龄公公:“这道是素菜。猕猴桃是水果中营养之王;泉水是山里的清泉,清凉,还有点甜,请用,请用。”
客人们美美地吃喝起来。
百龄公公呼叫:“继续上菜!”
吴知双手托盘齐眉:“来啰!”打了几个旋上来。
吴妈心惊:“小知?”
吴知立刻转过身,故意把驼背翘得高高的。
王妈:“你咋神经质?分明是个驼背。”
林妈:“你宝贝儿子是骆驼祥子?”
吴妈:“心里作用!”
吴知有意走到妈身旁,把驼背向着她。吴妈起身拍拍肩膀:“干厨师很辛苦,起早摸黑的,洗菜、切菜、炒菜都要低头弯腰,高挑的驼了背——”
王妈:“矮个子成了胖子。”
吴知不停地点头,把菜摆在桌中间。
百龄公公:“这盘菜大伙都熟悉——”
三位妈妈:“两只蛇,一枚蛋——双龙戏珠,传统菜目。”
百龄公公:“你们再仔细瞧瞧!”
林玫妈妈站起来打量:“二龙都咬着蛋——是双龙咬珠。”
百龄公公摇头。
王矛妈:“双龙争珠。”
吴妈:“是双龙夺珠。”
赵村长:“好傢伙!‘双龙戏珠’,只是戏、玩、娱乐;夺,有力,是竞争。而今是竞争时代,做菜也不忘啊!”
三位妈妈:“谁花样翻新?”
百龄公公:“当然是厨师们啰。好了,请品尝!”
之后,林玫头顶着一个大盘菜来,托下放在桌上。
客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菜?”
百龄公公:“一只石鸡张口咬着一只田鸡——”
三位妈妈们欣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
百龄公公:“厨师说,癞蛤蟆已经吃到天鹅肉了。”
三位妈妈:“咋能呢?”
百龄公公:“厨师说,天鹅掉下来,癞蛤蟆吃天鹅肉没商量。”
三位妈妈:“聪明!石鸡已咬住了田鸡的脚了——其实是异想天开啊!”
百龄公公拿起筷子:“请用!咱们吃了癞蛤蟆,沾天鹅的光。”
客人们品味,舔唇舔鼻。
吴妈:“这石鸡丰满,肉嫩而鲜,富有胶原蛋白,是美容美食。”
王妈:“吃了可以美白的。”
林妈:“田鸡黑羽白肉,鲜嫩无比,比天鹅肉还娇嫩,吃了,不小心连舌头也含咽下去。”
之后,王矛端着一盆菜放下。
百龄公公:“这菜,你们没见过吧?”
三位妈妈摇头。
村里客人:“这是山里一道传统菜,你们看,像什么?”
王妈:“像莲蓬,是莲蓬豆腐。”
吴妈:“莲蓬咋裹到豆腐里去了?”
林妈:“不是莲蓬,那是泥鳅,看!泥鳅头,泥鳅尾。”
吴妈:“咋做的?”
百龄公公老伴:“把豆腐放入盛水的锅中,加热把泥鳅放入水中,再加热泥鳅受不了,就往豆腐里钻,钻进去,水温高了就死在里面。”
吴妈:“这菜既有花样又有名堂。”
百龄公公:“这菜又润又滑,特别适合老人食用。”
接着厨师又端出了三道菜。
百龄公公:“这是清精炖乳猪——”
吴妈:“不像猪啊!”
百龄老伴:“是山里的竹鼠溜圆肥壮比做乳猪。”
吴妈:“原来如此。”
百龄公公指着另一盘菜:“这菜叫凤凰涅槃。”
王妈:“那小鸟是什么玩艺儿?”
百龄公公:“就是麻雀,刚才还在禾场上啄食谷子,没想到现正摆在餐桌上成了美食。”
林玫:“涅槃是什么意思?”
村里客人摇头。
吴妈:“涅槃,佛教用语,超脱生死界限——就是升天,一般人说死。”
百龄公公:“对!咱们每人吃一点,也可以超脱了。”
……
17
满桌的菜肴。
客人们品尝着。
村里客人:“咱们山里宴客常用野味,不知你们城里人有何感觉?”
王妈:“这取料来自山野,野菜、野果、野味,突出了一个野字。”
林玫:“这野味山上长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还有泥里钻的……”
吴妈:“这菜,色香味形
俱全,五颜六色,芳香扑鼻,酸咸苦甜辣五味调和,而形呢,更是多姿多彩,简直就是艺术品。”三位妈妈:“这菜名也很别致,新鲜,听了顺耳。”
百龄公公:“厨师手艺如何?”
三位妈妈伸出拇指:“无可挑剔。我们的儿女只知道吃,挑肥捡瘦——看,菜都出得差不多了,还没见人影。唉!就是不懂事,长不大。”
18
厨房。
孩子们靠着门偷看,只是笑。
王矛:“妈妈们差点认出来了,可是都给蒙过去了。”
林玫:“妈妈们一味地夸厨师,贬儿女——”
吴知:“咱们的戏演得天衣无缝,妈妈们们还蒙在鼓里,不知真相。”
最后,甘峰,“咱们把汤端出去,集体亮相。”
吴知:“且慢!不到火候,不亮相。”
19
厅堂。
甘峰、家梅托着一大盆汤上桌,其余三人跟在后面。
百龄公公:“这是三花汤——野菊花、金银花、百合花添了蜂蜜可口。喝了清喉润肺,生津止渴,去腻消食….请喝。”
客人们大口大口喝起来。三位妈妈喝了赞叹:“上等饮料,比可口可乐好多了!”
五位厨师站在一旁。
吴妈:“这些都是你们做的?”
厨师点头。
王妈:“我在城里吃过无数大餐,但没有这么实惠、可口,手艺不赖啊!”
林妈:“你看你们一个个聪明灵巧,做得一手好菜肴——可我们那些小子,成天游山玩水,只会吃喝,什么也不会。”
吴妈:“要是能像你们这般能耐,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百龄公公:“不要门缝里看人——”
王妈:“本来就是这样。”
吴妈:“各位厨师,谢谢你们给我们弄了一席丰盛的野味宴。请允许我拍一张照作纪念兼给小子们作榜样。”
厨师们点头。
村民客人鼓掌:“好!”
五人站立一排:吴知居中,其余四人分立两排。
吴妈举起手机,厨师们抿嘴暗笑。
吴妈:“严肃一点。”
厨师萧然。
吴妈拍下。
这时,百龄公公三击掌,客人把目光移向老人。厨师们迅速地摘下帽子,脱去衣服,取下口罩——露出了庐山真相目。
三位妈妈傻眼啦!“原来就是你们,乔装打扮胡弄大人?”
吴知等人:“妈,是咱们不懂事,长不大——”
三位妈妈:“又在挖苦人?”
王妈:“小矛,你装老头子,比老爸还老?”
王矛:“是吗?没认出来吧?”
林妈:“小玫,我一眼认出是你,可你一站比我还高一截,我的小美人还没长成大姑娘。”
林玫:“妈,我穿上高跟鞋就认不出了。”
吴知:“妈,你万万没想到儿子装扮成骆驼祥子。”立刻从背上取下丝瓜瓢,“看!这玩艺帮忙。”
吴妈笑了:“就你小子鬼!”
百龄公公:“小子们,快坐下,陪客人吃菜,喝汤,聊聊家常。”
甘峰:“每人给客人斟杯茶。”
客人的杯子斟满了茶。
甘峰:“这次宴会,是汇报宴会,也是感谢宴会,还是感恩宴会。”
家梅:“说汇报是汇报一个多月收获——”
王矛:“我减肥了!”
林玫:“我胆壮了!”
吴知:“我身强体壮了。”
五人齐声:“自己动手,有吃有喝——我们空手能在野外生存三五天甚至更长时间。”
吴知:“说是感谢宴会——”
城里孩子:“感谢村干部、村民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城里孩子:“说是感恩宴会,感恩妈妈对我们的操心和关爱!”
甘峰举杯:“为此,让我们大伙干一杯!”
于是每人一饮而尽。
赵村长:“三位妈妈,总说小子们贪玩,不懂事,长不大?而今懂事了、长大了。可你们知道他们为村里干了哪些好事?”
三位妈妈摇头。
长寿老人:“小子们上山砍柴送到家门口,解决我们断炊之忧。”
一代表:“小子们夜里坟山捉鬼,破除了迷信。”
赵村长:“小子 们送鳖王得一万奖金全部留在村里让我们修缮古亭,建红豆杉护栏,多余送给五保户,做好事、不张扬、要保密….这一件件,一桩桩…..”
三位妈妈惊喜:“是吗?”
孩子们点头。
赵村长:“办这宴会也多费苦心,一般不懂事的孩子能行吗?”
三位妈妈眼表闪着泪光,立刻上前搂抱自己的孩子:“妈委屈了你了!你,懂事了,长大了!”
百龄公公:“孩子
小,懂事了,长大了,心不比地还宽,眼比天还高。”三位妈妈:“过奖了吧?”
百龄公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小子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勤练苦训为的啥?”
三位妈妈:“什么?两手空空,徒步百里,攀登一千七百多米的高峰!”
四座皆惊!